友快網

導航選單

舔狗心理分析:王思聰為何會在孫一寧這裡翻盤?

心智成熟的人,他的付出叫愛。

心智不成熟的人,他的付出才叫“舔狗”。

網上許多人說,“不明白為什麼若即若離和欲擒故縱對思聰這些大佬也有效果?”或許看完這篇心理分析你就明白是為什麼了。

透過孫一寧曝光的整個聊天截圖,我想站在心理學角度來拆解何謂舔狗心理(說明:本文不帶任何貶低當事人之意,純粹分享專業分析觀點):

1、“無所不能”的自戀心理

2、自戀破滅後,惱羞成怒的情緒化攻擊和暴力溝通,導致關係破裂不說,還讓自己翻了車

3、“不滿足我就是你不對”的受害者心理

4、“唯我獨尊”缺乏共情力,眼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可見,在感情方面,王維護關係的能力很弱,就像一個6歲孩子的心智。

也許這也是他的戀愛一段緊接著一段,卻無法建立深入穩定的長期關係的關鍵原因。如果王本人想改變這種狀況,是需要心理成長和意識覺醒的。

01

“無所不能”的自戀心裡

自戀心理人人都有,這是人性基本面,有的自戀能給自己帶來積極的心理暗示,有的自戀則是有害的。

比如自己感覺自己“我高於一般人”的優越感,就是過度自戀,容易給自己帶來很多挫折,人際關係也會遇到許多問題。

過度自戀的人只活在自己理想化的世界裡,和自己“理想化的別人”打交道,而不是和“真實的別人”打交道。

比如王思聰身邊美女成群,前女友個個都是頂級網紅,他的自我意識裡,孫一寧這個小女生也是不會拒絕他的。

所以他會自說自話,“我他媽不是你的真命天子嗎?” 卻唯獨不願意相信女孩會拒絕他。即便女孩拒絕了,他也拒不接受。

這裡很有普男“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的自戀觀感,可在姑娘這裡卻是很不舒服的強迫行為了。

當王思聰的優越感在姑娘的冷淡和拒絕面前敗下陣來,自戀平衡系統徹底被打破後,愛意轉為憤怒,導致他一時衝動釀成錯,想毀了對方,卻沒想到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02

自戀破滅後,

惱羞成怒的情緒化攻擊和暴力溝通,

導致關係徹底破壞

很多時候,當一個人的自戀破滅,他又無法一下接受現實的話,就會陷入無盡的憤怒的情緒化當中,被憤怒折磨著做出許多破壞性行為。

到這裡,這種“因愛生恨”的“愛”就變得面目可憎,非常可怕了。

例如王思聰在知道姑娘談戀愛後對姑娘態度的轉變。整個人就本能的被自己的憤怒情緒所綁架,順著本能去攻擊姑娘的軟肋,知道她最怕被揭穿4年前做錯的事,就揚言要揭穿她。

這個時候,深陷情緒之中的人,是看不到對方的感受和需要,也看不到自己真實的感受和需要的。

王思聰在這時也只本能的看到了自己遭受的自戀損傷和損失,只看到了自己的恨,而對姑娘的喜歡,卻被自己的憤怒情緒遮擋不見了;

最要命的是,身陷情緒失去理智的他也看不清局勢,本想報復姑娘,卻被姑娘反手一擊,主動曝光所有聊天,導致最終自己翻了車。

由此可見,無論是談戀愛還是人際關係中,避免情緒化,管理好情緒,對我們有多重要。

許多情侶在吵架的時候,情緒失去控制,口不擇言,等情緒平靜下來,卻發現裂痕已深,感情已經無法挽回,實在是得不償失。

聊天裡看起來,王思聰就是這樣一個嚴重情緒化的人。

比如,追求女孩的時候,對方只要晚回訊息,他就生氣發脾氣、說氣話,等到情緒退去,他又會後悔發脾氣,轉而變成油膩和跪舔的態度。

但是隻要姑娘對他繼續冷淡和拒絕,他的脾氣很快又來了,又開始說狠話、刪除拉黑、甚至點贊姑娘的黑料,去做一些傷害姑娘的暴力言行,然後等過段時間他的情緒自己消退了,又會後悔當初,回過頭來求姑娘和好……

就這樣迴圈往復,好像對姑娘造成的傷害一切都不曾發生。

他們的整個相處過程,乃至到最後決裂所有聊天曝光,都還是王思聰情緒化波動起伏所帶來的結果。

這種情緒極不穩定,管理不好自己情緒的人,在愛情裡,只會給愛人帶來傷害,而不是愛。

有時候,“舔狗”身份真的不是因為對方有多高冷,純粹是因為自己給作的。

心智成熟的人,他的付出叫愛。

心智不成熟的人,他的付出才叫“舔狗”。

03

“不滿足我就是你不對”的受害者心理

心理學家克萊因關於嬰兒母體關係的研究指出,嬰兒由於不會表達自己,只能透過哭發出各種需求指令,一般嬰兒哭的時候,媽媽就會及時出現,安撫和照顧,滿足嬰兒的需求。

透過這一母嬰互動,如果媽媽恰好滿足了嬰兒的需求,嬰兒就會形成一種“我可以操控一切”的錯覺。

這就是人的“無所不能感”自戀心理最早期的體驗。

但如果媽媽無法及時滿足嬰兒的需求,它的“無所不能感”破滅,嬰兒就會因為自己的需要沒有被滿足而對媽媽失望,覺得“這是一個壞媽媽”。

自戀被滿足的時候,媽媽被理想化成一個“好媽媽”,自戀破滅時媽媽又成了一無是處的“壞媽媽”。

也就是說,嬰兒無法把“自己所期待的媽媽”與“客觀現實的媽媽”整合成為同一個人,所以對媽媽的看法就是非黑即白的極端二元化視角,無法穩定看待真實的媽媽。而真實的媽媽本身就是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的。

它們意識不到,本身就不存在100分的好媽媽,那隻不過自己構建出來的理想化的媽媽。

王思聰的案例中,這種心智模式就表現為要麼極端的喜歡姑娘,:

“我會讓你成為最幸福的女人”、

“你別直播了,陪我玩,我養你啊”,

為了她驅車180公里只為見一面……

但是一旦姑娘沒有給予自己想要的迴應,看到姑娘談戀愛了追求徹底失敗而自戀破滅後,立即就對姑娘的看法轉換到另一個極端,覺得姑娘是個糟糕的爛人:

“空有五官 毫無三觀”

“4年了,你的本性還是一點沒變”、

“我要讓更多人看清你的真面目”

之所以王會對姑娘的看法走向另一個極端,是因為他感覺自己被傷害了,覺得是對方欺騙自己,而看不到整件事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任。

這就是巨嬰們“不滿足我就是你不對”的受害者心理。

內心作為一個受害者,力量就出不來,就會把責任都推向對方,把姑娘想得過於複雜和糟糕。因為受害者的內心是缺乏力量和承擔的。

得不到的就毀滅。所謂失戀分手見人品,多少人的人品毀於這種巨嬰心理呢?

這種巨嬰心理,又應該如何改變呢?

首先,在人際關係遇到衝突時,我們要學會整合自我期待與客觀情況,而不是割裂的看待二者。避免對世界和對別人的看法走向非黑即白的極端。

要明白,真正尊重一個人,是同時接納所有真實的對方,而不是隻接受符合自己期待的一面,卻拒絕自己不能理解的一面。

前面提到克萊因關於嬰兒與母體關係的理論,當嬰兒長大後,它們會漸漸懂得區分自我理想與客觀現實的區別。

當我們在現實中碰了壁,自然就會開始質疑自己的“無所不能感”,開始打碎自己的自戀,不再執著於此。

所以,成熟就是從能夠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開始的。

從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到接受自己只是一個平凡渺小的人——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成長過程。

認為自己有特權、無所不能、自我優越感很強,恰恰不是內心強大,而是幼稚的表現。

反而一個人若能夠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渺小脆弱和無奈,恰恰是內心強大的表現。

04

“唯我獨尊”缺乏共情力,

眼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這一點在聊天裡就體現得很明顯了。

聰明的人從來都是低下頭的,而不是高昂著頭。

就像姑娘在一開始害怕王思聰揭穿時,只能表現出謙恭有禮。不是她真的怕王思聰,而是把柄在王手裡,只好先低頭,等待時機。

而王卻明顯沒有這種體恤別人的共情力。他感受不到姑娘的小心翼翼和客客氣氣背後的情緒狀態。

當姑娘說“我害怕你”的時候,他體恤不到她的無奈和焦慮,以及對他唯恐避之不及的心情。

他還以為是因為自己高高在上。

躺平在“唯我獨尊”的優越感裡,所以接下來,他開始了一系列的犯傻行為。

比如不打招呼就跑去杭州找姑娘,遭拒絕後還用高高在上的語氣說“我的底線是見你一面”。

典型的眼裡沒有別人,共情力為零。

一個人,財富地位再高,一旦出現這種共情力不線上,唯我獨尊的狀況,就是下坡路的開始,真的要為自己前途堪憂了。

而我們反觀孫一寧這個小姑娘,在對待整件事的態度上,該謙恭有禮的時候謙恭有禮;該拒絕的時候也坦然拒絕,言語間不給王留一絲希望;

最後被威脅了,她的鬥志被激發後可是一點也不客氣,頗有一種豁出去了“我連死都不怕還怕你嗎”的決心,然後充滿血性、放飛自我地把王思聰罵了個痛快。

雖然她比王思聰小十幾歲,卻比王思聰心智成熟得多。

可見,年齡和心智成熟度真的無關。財富名利是一把雙刃劍,財不配德,必有餘殃。做人還是需要修行內在。

最後我想說,希望藉此案例分析可以啟發大家:成長就是透過深入瞭解自己,來了解人性心理,然後你才會懂得如何應對人際關係衝突,懂得怎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提高人際好感度。

在以上4點做好自己,擁有一個成熟的心智模式,無論是追求愛人還是談戀愛,都是超級加分的。

因為沒有人會拒絕一個對自己溫柔、成熟,不會傷害自己的人。

上一篇:大肚子很難減,不妨吃它們
下一篇:肝硬化患者飲食不當可能加重病情,合理安排飲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