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熙桓心理|團隊管理中,不可不知的“囚徒困境”

合作是我們人類進化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在現代社會,你很難想象事情可以由一個人完成,而不需要別人的幫助。

我們所走的街道,我們所住的樓房,我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來自於人類之間的合作。

但是,我們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合作,因為

合作本身是要付出代價的,甚至會帶來風險。

而這個風險,就是博弈論裡的核心概念: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里爾·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爾文·德雷希爾(MelvinDresher)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終導致納什均衡僅落在非合作點上的博弈模型。

囚徒困境的故事講的是,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缺乏足夠的證據。

警察告訴每個人:

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

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

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於是,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

然而,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是坦白。

如果同夥抵賴、自己坦白的話放出去,抵賴的話判十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夥坦白、自己坦白的話判八年,比起抵賴的判十年,坦白還是比抵賴的好。

結果,兩個嫌疑犯都選擇坦白,各判刑八年。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一年,顯然這個結果好。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問題是:

人類的個人理性有時能導致集體的非理性-聰明的人類會因自己的聰明而作繭自縛,或者損害集體的利益。

如同博弈論的其他例證,囚徒困境假定每個參與者(即“囚徒”)都是利己的,即都尋求最大自身利益,而不關心另一參與者的利益,這也就是經典經濟學中的

“理性人假設

”。

參與者某一策略所得利益,如果在任何情況下都比其他策略要低的話,此策略稱為“嚴格劣勢”,理性的參與者絕不會選擇。

另外,沒有任何其他力量干預個人決策,參與者可完全按照自己意願選擇策略。

囚徒到底應該選擇哪一項策略,才能將自己個人的刑期縮至最短?

兩名囚徒由於隔絕監禁,並不知道對方選擇;而即使他們能交談,還是未必能夠盡信對方不會反口。就個人的理性選擇而言,檢舉背叛對方所得刑期,總比沉默要來得低。

二人面對的情況一樣,所以二人的理性思考都會得出相同的結論——選擇背叛。

背叛是兩種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

因此,這場博弈中只有一種可能能達到的納什均衡,就是雙方參與者都背叛對方,結果二人同樣服刑8年。

當你的對手背叛,在下一回閤中你無論如何要以小機率(大約是1%~5%)時而合作一下。這是考慮到偶爾要從迴圈背叛的受騙中復原。

當錯誤傳達被引入博弈時,“寬恕地以牙還牙”是最佳的。

這意味著有時你的動作被錯誤地傳達給你的對手:你合作但是你的對手聽說你背叛了。

信任是打破團隊中“囚徒困境”的基礎,同樣,也是團隊協作的基石。

每一位領導者,都知道信任對於團隊的重要性,可事實上,很多團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信任危機:

比如,各級領導彼此懷疑、上下級彼此懷疑、員工之間彼此懷疑等,使團隊始終面臨“囚徒困境”的威脅。

那麼

,領導者如何才能化解來自團隊內部的信任危機,從而眾志成城,提高協作效率和工作效益呢?

一、制定團隊目標

一艘航行在茫茫大海的船隻,如果水手們各自心中都有著不同的航向,那麼能夠互相信任嗎?當然是不能。

所以,要加強員工之間信任感,就必須

根據客觀環境與團隊的戰略發展要求,制定團隊目標,並使員工達成對團隊目標的共識,形成共同目標。

二、達成有效的溝通

要在團隊內部達成有效溝通,領導者首先必須建立

科學的決策機制

,在作出重大決策時,要吸取成員的意見。

另外,還要

鼓勵團隊成員大膽提出合理建議

三、不能任人唯親

任人唯親是建立團隊信任關係的“殺手”,會嚴重危害團隊協作甚至是團隊發展。

四、把情感與制度分開來

在團隊中,信任不僅是基於情感,也是基於制度。而且,基於情感的信任在團隊中是低端的,高階的信任是根據嚴格制度形成的信任關係。

所以,

領導者必須最大限度地把情感與制度分開來

,從而推動整個團隊建立起理性的、科學的信任關係。

熙桓心理

整體系統的理解和牢固的互相聯絡是兩塊基石,正是這兩塊基石合在一起,才讓我們具備了共享意識。

在一個團隊中,各個位置的人相互協作,共同努力,才會取得更好的成績。這種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協作就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

避免陷入“囚徒困境”,保持“合作均衡”的狀態,遵守合作規則,才能為彼此帶來更為長久的利益。

上一篇:監督師月入10萬!孩子的拖延症怎麼治
下一篇:縫針疤痕要怎麼祛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