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家有焦慮抑鬱娃陪伴100問之十一 你拿什麼來引導孩子?

重要的不是父母做什麼,而是父母是什麼樣的人。

曾奇峰

今天學習群裡一位媽媽報告,孩子五一小長假後成功復學,備戰中考,面對高強度的最後衝刺,開足了馬力,蓄勢待發,許多媽媽就要求加上這位媽媽的微信,無非是想問兩個問題,一個是吃了什麼藥,另一個就是她是怎麼引導孩子的。其實這個話題並不新鮮,細數一堆孩子的不是,然後丟擲一句“我要怎麼去引導他?”這是我們學習群裡裡大家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也是我最怕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說到底,怎麼去引導沒有定式,更不可複製。有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後,帶孩子去遊山玩水,有的透過激發孩子的興趣愛好,有的和孩子一同遊戲,有的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不管怎麼做,不催促,不逼迫是前提。

百度上對於引導一詞的解釋是:指透過行為幫人走出困境。引導者總是在被引導者的前方,可以是行為、動作上先進,可以是思想上先進或技術上先進等等。引導者處於主動位,被引導者就是處於被動位置。作為引導者首先要在各方面都處於一個絕對的優勢地位,否則,引導就無從談起。

所以要想引導孩子走出困境:

首先,父母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念

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處於青春期焦慮抑鬱中的孩子,他是一個自卑低自尊的狀態,表現出來的是焦躁不安,退縮不前。我們要想引導他,自身必須是積極樂觀的,平靜安穩的,是要以始終如一的正面形象出現在孩子面前的。如果你比他還悲觀失望,焦躁不安,那拿什麼去引導他呢?

其次,父母要本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這個該做的事不僅是指關照好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把自己手頭的事情做好,工作或是生意,都本著專注而虔誠地對待,就像你期望孩子對待學習那樣,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

還有,父母要有寬廣的胸懷,用多元化的視角去和孩子溝通交流。

焦慮抑鬱的孩子一般都存在認知上的錯誤,父母要有明確的是非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亮明自己的觀點,在討論和麵臨具體的事件時用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孩子的消極思維給予正向的反饋。

簡單來說,以上幾點就是作為一個引導者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是不是很難?肯定有人會說這太難了,所以說,在陪伴焦慮抑鬱的孩子這件事中,與其說是要引導孩子,還不如說是影響。影響的話你只要做好第一點和第二點就可以了,這無關財富的多少,無關學識的多少,僅僅和你對孩子的愛和對自己的責任有關,這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無條件的愛孩子,不管他健康與否,不管他勤奮與否,不管他聽話與否,不管他上學與否,不管他什麼樣,儘管去愛他,同時做好自己該做的,孩子就會慢慢跟著你的步調,緊緊跟隨著你,慢慢與你並肩前行,最終還會超越你。看著自己的孩子超過了自己,還有比這更讓人幸福和欣慰的事嗎?前提是你自己是動著的,是在不斷前進的。

如果我們把此刻的孩子的處境比做是泥潭,那你就是站在岸上試圖拉他出來的人,可你要明白,他要不用勁,光靠你的力量是無濟於事的,甚至你的勁用錯了方向還會使他越陷越深。重要的是他要自己動起來,他怎麼才能動起來,你懷著一顆樂觀的心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允許泥潭中的他安靜等候,汲取你的能量,有了奮力一博的勁頭,才是他走出泥潭的時候了。

上一篇:中風後走路腿打圈、上肢彎曲無法伸直?這個按摩方法有奇效
下一篇:家有焦慮抑鬱娃,陪伴100問之六 發洩出來就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