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佛教創始人為什麼要謀害自己的弟弟?佛教創始人為什麼要謀害弟弟?

佛教作為世界歷史範圍之內的三大宗教之一,在他創立之初就有著許多精彩過人之處,也有著許多曲折婉轉的故事和傳奇。像我們都知道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摩尼,可是卻連他最親近的有血緣關係的弟弟,都在佛教創立一事上多次想要謀害他。為什麼他的弟弟要謀害作為兄長的佛陀,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管轄印度四大階級的婆羅門

雖然在哲學領域中一直強調物質是世界的本源,誰掌握了絕對的物質力量,誰就可以控制整個國家乃至於世界,可是這種學說在古代的時候並不盛行,古代大部分的宗教人士以及尋常帝王百姓他們都是樸實的唯心主義者,相信世界上是有神明的存在。像古代印度的婆羅門,就是利用人們思想上這個弱點,成為了整個古印度百姓心中的思想統治者。

印度的婆羅門他們掌握著印度許多領域的權力,甚至能夠左右印度凡間帝王的繼續。在整個古代印度之中,最高等級的當然都是屬於這些婆羅門的人。他們掌握著整個古印度思想領域的解釋權,他們自稱透過某種神秘的儀式能夠與天神溝通為人間取得福利。

而在古代社會,由於科技不發達,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下,許多百姓就被婆羅門的這些手段所迷惑。從下到老百姓,從上到皇親貴族之間,都對婆羅門的那一套宗教儀式以及神明信仰深信不疑。所以婆羅門是印度4個種族之間最珍貴的存在。

在整個古印度位於第2個階級的叫做剎帝利。這個等級一般都是印度國家這種統治階級的組成,他們是人世間的帝王,擁有著國家的外交軍事政治文化大權。可是他們的組成卻十分複雜,基本上都是由外來民族的入侵最後控制了整個印度,從而建立了一套從上到下的統治秩序。

像印度歷史上許多比較出名的朝代,都是突厥人蒙古人甚至於中亞的遊牧民族建立起來的。他們與婆羅門形成了一種默契,即將人間百姓作為韭菜收割,從而享受自己的榮華富貴,一方面又用巨大的金銀財寶以及承認婆羅門宗教思想上絕對解釋權獲得他的支援,以相互勾結達到自己的目的。

古代印度社會之中,第3個等級就是大量的平民,他們基本上是印度原始社會一直髮展到現在的土著階層,他們在歷史之中也創造了許多輝煌的國家,可是都是因為地理位置不行,再加上印度人的軍事防備不夠,被遊牧民族入侵,使得他們成為了第3等級的存在。

他們的主要作用就是透過農業生產以及商業貿易為國王貴族以及婆羅門之間生產所足夠需要的日常用品,像衣冠服飾以及享樂的車馬騎兵等物。在繳納足夠的賦稅之後,他們能夠享有較為平常的生活。

印度最後一個等級一般都是由那些戰敗計程車兵或者說是成為奴隸的人組成,被稱為吠舍。他們在整個古代印度社會之中,做著最低賤的事情卻沒有多少報酬。如果遇到婆羅門或者剎帝利出行,他們會在路旁立即下跪,以顯示對這些上層貴族的一種崇敬。而且在上層等級種族人之間與下層種族之間是不允許通婚的,這在那個時代被視為禁忌,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了現代印度社會之中。

佛教和婆羅門的矛盾

從時間創立的先後角度來說,婆羅門的時間比佛教創立的時間要早很多,他們對於印度這塊土地也是最為熟悉的。再從等級劃分的角度來說,婆羅門一直強調人生來就是有貴賤之差別的,必須要服從自己現世的身份,透過努力來獲得下一世身份地位的提高。

可是佛教的宗旨,從創立之初就是強調眾生平等,這從根本思想教旨一方面與婆羅門發生了巨大的衝突,而婆羅門又是作為整個古印度的思想控制者,就自然而然的與佛教勢同水火。

但就是在面臨婆羅門的極力打壓之下,釋迦摩尼還是開啟了佛教的壯大過程,他先是從自己身邊人下手。勸導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朋友加入佛教之中。這裡面最重要且改變了整個佛教歷史發展過程的一個人就是釋迦摩尼的堂弟,他的名字叫做提婆達多。

歷史之中的提婆達多在凡世之間和釋迦摩尼的關係是十分要好的。他們兩個在童年的時候曾經同吃同住,所以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後第一時間也是想到自己的堂弟,但就是這種親近的關係卻導致最後最為痛心的背叛,在釋迦摩尼成佛之後30年提婆達多率領著一批佛教教眾分離了佛教背叛了出去。那提婆達多到底與釋迦摩尼有什麼解不開的心結,導致他要背叛自己的堂哥分裂佛教呢?

提婆達多與釋迦摩尼的矛盾根源

在原始佛教創立之初的時候,曾經有一批早期的佛教修行者,他們繼承了古代修行者的方法,認為要成佛必須透過苦修才能達到。而提婆達多在佛教的歷史之中,是對於經典典籍研究最深切掌握程度最高的人,他因為自身的關係學習到了許多古代修行者苦修的方法,所以在佛教之中也一直倡導清心淨欲,透過苦修就能夠成佛。但是這種苦修的方法卻遭到了釋迦摩尼的極力否定。

釋迦摩尼反應透過苦修能夠成佛的原因,是因為在他早期出家的時候,曾經模仿這種方法親自體驗了多達三年之久的苦修生活。三年之後的釋迦摩尼因為一點效果都沒有,最後放棄了這種苦。而在歷史之中的記載是一個貧窮人家的女兒給他送來了羊肉羹,打斷了他的苦修生活。在三年體驗結束之後,釋迦牟尼認為苦修的方法並不能成活,反而要去人世紅塵之中歷練才行。

苦修到底能不能成佛?這就是釋迦摩尼和堂弟提婆達多矛盾的根源。而在許多佛教典籍之中卻是又有著不同的看法。特別是在中國南北佛教的歷史之中記載提婆達多和釋迦摩尼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們兩個人對於整個佛教統治權的爭奪。

中國佛教歷史典籍之中記載提婆達多曾經多次策劃謀殺釋迦摩尼。可是中國文學歷史大家季羨林卻認為這種記載明顯帶有中國古典傳統政治鬥爭的一種色彩。佛教本來就是一個清修的地方,不會存在這種複雜的利益鬥爭。

後面提婆達多叛出佛教之後擁有了自己的一批追隨者,他們以解釋經典和翻譯許多古代典籍為責任,同時透過苦修的方式來使得自己清心寡慾,脫離與人世間一切慾望的關係,這種方法在起初受到了許多人的支援,可是在越在後面發展越發現這種方法沒有現實物質的支撐,根本無法維持下去。

而釋迦摩尼創立的佛教則有許多獲得現實經濟物質的方式,例如化緣和求取貴族之間的香火錢這些方式都使得支援釋迦摩尼的人越來越多,所以在後面的歷史之中,提婆達多被描寫成為了一個卑鄙的失敗者。

上一篇:興化網安大隊幹警悼念沙溝周奮烈士
下一篇:lol逗趣時刻:lol逗比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