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伊闕之戰——二十四萬韓魏屍骨奠基下“殺神”白起的崛起

“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孟子·離婁上》

當時間回溯至中國公元前三世紀時,我們可以看到,在當時的受益階層中儘管有著極少數如聖賢孟子對當時混亂局勢痛心疾首的批判,在那個波瀾壯闊、諸國兼併的大時代中更多卻是奉行“

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的踏著累累屍骨鑄就自身輝煌的亂世梟雄。

以軍事才能、戰爭殺人數量聞名,為後世所耳熟能詳的“殺神”白起正是其中的一員。

公元前三世紀初,經歷了商鞅變法和歷代君王勵精圖治變得愈發強盛的秦國好不容易將蘇秦等人的連橫瓦解,解除自身“

十五年不得東出函谷關

”窘境,隨後便在戰爭狂人秦昭襄王的帶領下再一次將覬覦的目光投向了函谷關以東的中原諸國,協同諸位大臣制訂了

東進擊敗三晉以圖謀天下

的宏偉戰略。

在那個強盛秦國迫切需要強力將領以帶領秦軍征戰天下的大時代,平民出身的白起隨即順勢而起,憑藉著商鞅制定的軍功爵祿製出現在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公元前296年,從晉國分裂出來的韓、魏兩國的君王好巧不巧地相繼離世,韓、魏兩國很快便因為新君的繼承問題和權力更迭問題陷入了短暫的動盪時局。自然而然地,早已在一旁窺視已久的秦昭襄王迅速根據情報做出抉擇,

於公元294年正式派出向壽、白起兩人奪取韓國的武始(今河北省武安市南)、新城(今河南省伊川縣西南)兩地,希望據此開啟東進中原的通道。

這是平民出身的白起第一次以左庶長的身份登上歷史典籍的記載,從這裡開始進入後人的眼簾。

不過,同為七雄的韓、魏兩國自然沒有這麼容易便將自己的領土拱手相讓。

公元前293年,受韓國之邀,深知唇寒齒亡的魏國以名將公孫喜為帥,統領魏軍和部分東周國來援計程車卒支援韓國。同年,深得丞相魏冉賞識的白起也從主將向壽的手中接過秦國大軍的指揮棒,與由公孫喜帶領的二十四萬韓、魏、東周國大軍對峙於秦國東進中原的必經之地——

伊闕

“韓、魏相率,興兵甚眾,君所將之不能半之,而與戰之於伊闕”——《戰國策·中山·昭王既息民繕兵》

怎麼打?面對自身軍力不足敵軍半數的窘境,白起登山而望敵陣卻看出了問題的關鍵所在。

“伊闕之戰,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眾。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為鋒。二軍爭便之力不同,是以臣得設疑兵,以待韓陣,專軍並銳,觸魏之不意。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戰國策•中山•昭王既息民繕兵》

在中國傳統戰爭中,人數的多少固然是勝負的關鍵所在,士卒之間、將帥之間的相互配合同樣不容忽視。於是乎,看出這一點的白起決定:

以部隊繁多的旌旗為煙霧彈,派遣少量的軍士做出一幅主力大舉攻韓的假象,暗地裡自己卻率著主力繞道奔襲,避實擊虛、各個擊破。

面對戰力聞名天下的秦軍,與之久戰的韓魏聯軍自然知道厲害所在,隨即都不願意與之正面為敵,反倒是互相推諉、儲存實力。哪怕身為主帥的公孫喜看重了韓軍的強勁弓弩和精銳青銅護具、鐵甲將其安排在前線對敵,同樣引發了故土作戰的韓軍的不滿。結果一連幾天,韓軍警惕於留守秦軍所營造出來的大軍假象,而異地作戰的魏軍則位於韓軍側翼作為一名吃瓜群眾悠閒地看著韓秦兩軍的對峙。

沒成想,大量的精銳秦軍猛然從魏軍身後襲來!

本來魏軍就作為客軍,數量有限、戰意不強,加之毫無防備、被殺了個措手不及,只得在情急之下被迫在伊闕山附近的狹隘地區倉促應戰,勉強支撐。如此危急關頭,公孫喜派出信使前往韓劇大營求援,反而被對方以戰事匆忙為由拒絕了,無奈戰死在了疆場之上。

等到韓軍得知其側翼盟友被瞬間擊潰後,立即軍心不穩、士兵騷動。韓軍的側翼隨即便被完全暴露在強大的秦軍主力面前。未等主帥佈置,便立刻遭到秦軍的左右夾擊,一時間,韓國軍隊也迅速潰敗而逃。

秦軍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為軍功爵制所鼓舞的秦人更是興高采烈地在戰場上肆意的收割人頭作為戰果,出征的韓魏聯軍幾乎全軍覆滅!

據《史記·三十世家·楚世家》記載:“六年,秦使白起伐韓於伊闕,大勝,斬首二十四萬。”

戰後,韓、魏兩國精銳喪失殆盡、門戶大開,只得被迫獻地求和。而白起也由此聞名天下,開始自己輝煌燦爛的征戰生涯。

看完,還不點贊關注?茫茫人海,以後你可就遇不到我了哦!

上一篇:《命運2》宗師日落玩法開放,諸多精緻內容揭曉頭像也可加特技
下一篇:回覆術士:男主化身女裝大佬,被劍勇開啟新世界大門,還親手抓住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