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英法德三個國家,為啥只有英國死心塌聽美國的話?原因只有四個字

二戰以後,隨著世界格局發生變化,很多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強國,都無法再如昔日般強大,說一不二,比如說英法德三國。19世紀,作為第一陣營中的世界強國,說他們某一段特殊的歷史時期左右世界的局勢也不為過。但是在二戰之後,這三個國家由盛轉衰,取而代之的,則是美國憑藉二戰紅利,迅速崛起。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或者尋求改變,或者抱團取暖,或者尋找“大腿”緊緊抱著。

一盛一衰之下,三個國家和美國之間的關係也發生著奇妙的變化。作為戰敗國,德國在二戰之後的重新崛起雖然受到了美國的扶持,但整體上來說,並沒有完全依附美國,很多場合,仍然存在自己的立場,而法國憑藉自己出色的工業體系,加上本國之內也沒有美國駐軍,更加從容一點,所以對美國的呼籲,也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言聽計從,而是時不時唱反調。

三個國家中,只有英國是個例外。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也一度是個毫無疑問的強國,但二戰之後,卻逐漸變得唯美國馬首是瞻。在世界舞臺上,只要能看到美國的身影,往往就能看到英國的身影。戰爭場上也是一樣,無論伊拉克戰場、阿富汗戰場,以及後來的敘利亞戰場,有美就有英。大多數情況下,美國說的話對與錯並不重要,及時表態才是最關鍵的。

從日不落帝國,淪落到如此般沒有“骨氣”,說起來,英國其實也有自己的無奈之處,如果用四個字來總結,那就是“維持形象”。

作為島嶼國家的英國,一度是比較邊緣的存在,歷史上,更是被法國欺負過很多遍。後來,憑藉工業時期以及大航海時代的機遇和改變,英國才能快速崛起,並且在海外發展殖民地,回饋國內。力量強大了,話語權隨之而來。所以在那幾十年中,歐洲各種重大事務的決策當中,英國的話可謂舉足輕重。

二戰之後,新的規則形成,很多過去被英國欺負的國家,開始奮起直追。反觀英國,則越來越無法適應新的競爭體系,導致世界整體的話語權發生轉移,取而代之的,則是英國的聲音越來越薄弱,雖然勉強在五常中保持自己的位置,但是如果細細盤點過去的表態,無論是自主性,還是聽從者,其實已經越來越少了。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自己原來的強大形象,向世界證明,其影響力仍然無處不在,英國只能找一個大樹乘涼,而關係不錯並且實力雄勁的美國自然是第一選擇了。畢竟歷史上美國的基礎國民,基本都是從英國來的,在他們看來,這種團結更像是一種認親而非“追隨”,心理上也就不會有什麼負擔。唯一可惜的是,很多時候,英美在很多事務上的決策,正確率越來越低,導致非但形象不能自保,反而一落千丈。

當然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英國的眼光足夠長遠,也不會有現在的局面了。

另一方面,從硬實力上來說,現在英國早就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了,之前就連和一個小小的阿根廷爭一個小島,最後的局面都鬧得兩敗俱傷,英軍自己也損失慘重,更何況其他逐漸崛起的國家了,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更要找一個能力挺自己的“後臺”了。加上在英國境內,美方仍然存在8400多人的駐軍,同時,英國在美國地盤,也存在駐軍,關係可謂匪淺。

上一篇:《女生頭像》一個人沒有什麼不好,你說是吧
下一篇:動漫頭像:男生側顏頭像,你說什麼呢,小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