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清朝為何落後於世界?兩千多年前的這個人是罪魁禍首,他是誰?

清朝是我國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公認的落後於世界大潮的一個時代。這大概可以從乾隆皇帝開始算起,大家可以從乾隆時期的事蹟對比西方國家盛名人物的崛起看出來。

同時期的中國,是乾隆和妃子們的調情,是他和和珅的遊戲,是他六次下江南的豪奢。但當時的歐洲,思想的巨人伏爾泰站了起來,數學天才高斯開啟了新的世界,物理學家安培創造出了電來連線世界。

最後,一邊是中國所謂的“康乾盛世”,“十全老人”的矇昧。而另一邊,是美國喬治·華盛頓打贏了獨立戰爭,建立了立憲制度。難以想象吧,這兩個人,其實是同一個時期的人。

華盛頓在1797年任期滿兩屆之後自願離任隱退,而另一邊是乾隆在位六十年後,於1795年假意退位,卻以“太上訓政”之名把控朝堂直到其死去。由此可以看出,在清朝幾百年的漫長統治之中。

清朝的皇帝處於不斷的加固皇權和中央集權的過程之中,而西方卻在不斷的湧現對近現代有著重大推進力的偉人和大事。由此自發展趨勢上看,清朝被欺凌只不過是早已註定的事實而已。

但若真要追根究底,探尋清朝為何會這樣的原因。那麼我們其實就要把目光調整到兩千多年前的秦國去,看看那時候的“商鞅變法”。公元前359年的時候,秦孝公招募賢良,在意的是勵精圖治。

而那時候衛國的商鞅,即是這時候前往秦國,並對秦孝公開始遊說的。他以“帝道”、“王道”以及“霸道”三道對秦孝公開始遊說,說“帝道”之時,

秦孝公時睡,弗聽。

說“王道”時,

秦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最後只有說“霸道”之時,秦孝公才是

“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數日不厭”

。所以說,秦孝公心中的道,就是“霸道”了。在“霸道”一出之後,君臣二人便開始醞釀變法。

商鞅的變法無疑是成功的,以後來秦國的國力越來越強這一點來看,他的成功毋庸置疑。他開啟了依法治國的先例,改革變法,令秦國有了後來一徵六國之力。但為什麼會說,這離清朝有將近2000年的商鞅,會是導致清朝衰弱的“罪魁禍首“呢?

而這,就和商鞅變法之中一定的制度有關。首先總體來說,商鞅變法內容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總結,那就是“強國苦民”。他走的就是一條“國富民窮”的路線,讓國家越來越強大,讓人民越來越痛苦。司馬遷在《史記·商君列傳》中是這樣評價他的: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說白了,商鞅執行的就是“愚民”政策。而他在變法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獎勵耕戰,重農抑商”。他認為商人四處經商,謀取了大量的財富,卻又不用繳納過多的稅務。這回導致天下的財物都會集中在商人的手中,所以他抑制了商人的發展。

而之後的王朝,或多或少的對商人都有打壓。即使是唐朝這樣開放的王朝,商人的地位仍舊是低下的。而商人的重要性,我們就不必多說了。後大清時期的皇帝,因為是異族登基,所以其在位三百年間,天下起義紛紛。所以他們也再次沿用了“愚民”政策。

更何況乾隆時期他還徹底的關閉了國門,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這對當時的中國更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所以說,商鞅變法埋下的種子,終究成為了清王朝的炸彈。但實際上,難道真的能從腐朽的大清一路追著到秦朝?

商鞅變法那時距離秦朝已經有超過兩千年的時間,當初無論是決定了何種的政策在後面必定都會留下隱患。因為沒有十全十美的政策,關鍵是要懂得變通。若是商鞅那時候能預測到後人拿著兩千年前的政策責怪他,怕是會翻個白眼再罵一聲蠢吧。

上一篇:永城市教體局、林業局領導蒞臨永城一高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下一篇:LOL手遊繼續擴大公測地區,遊戲高度還原但非直接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