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守成之主”宋真宗趙恆,本可成就一世功績,只可惜沒有珍惜

前言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必然,也是一個自然規律。正是有了宋太祖趙匡義“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才有結束“五代十國”的戰亂紛爭,開創大宋朝的繁榮。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歷朝歷代的開國之君都“勤勤懇懇”、“披星戴月”,“日以繼夜”地維護著來之不易的和平,怕稍有不慎就毀掉辛苦耕耘的成果。而後繼之君更是感受到開國之主的不容易也會“兢兢業業”、“不敢懈怠”地守好這份家業,不至於犯錯亡國以告祖宗的在天之靈。宋真宗趙恆就是這樣的後世之主,“不求無功也但求無過”能夠守住這份家業,就是他莫大的能耐和榮幸,就差上天給予他一個機會。

意外被立太子繼承皇位

宋代的皇帝普遍生育能力低下,而生下的孩子又普遍成活率不高,當年宋太宗也是為了孩子,急切地穿梭於後宮之中,然後卻只有元德皇后給誕下趙元佐、趙元僖二子,眼看太宗年紀增加,看著子孫凋零,也不得不“暗自傷神”獨自祈求上天能多給他機會多生育一些孩子。正是這份急切得到了上天的青睞,元德皇后夢見道德天尊捧金日送與懷中,逐有妊娠反應,終於瓜熟蒂落在開封生下宋真宗趙恆。

據說元德皇后生下宋真宗趙恆之後“滿屋清香”,室內猶如“赤光照射”。而且他的左腳上面有天然形成的一個字“文”字。這可算是意義非凡了,也標誌著宋真宗趙恆以後的天子之位。不止是宋真宗趙恆,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光義都在出生時有異象,估計是宋朝的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皇帝身份,天子身份,都喜歡用出生異常來標榜自己,從而獲得民眾和大臣的支援。也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宋真宗趙恆排行老三,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子。它的前面有長兄趙元佐,次兄趙元僖按理說他和皇位沒有什麼關係和太子之位相隔十萬距離,原本也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機會,然而就是這樣,上天願意給他一次做皇帝的機會。餡兒餅也有從天上砸下來砸到他頭上的時候。正是這個機會才成就了。

宋太宗“年過半百”長子趙元佐因趙廷美之死發瘋、次子趙元僖暴斃之後,他才考慮皇位傳承的事情,也許此時兩子的狀況讓他倍感心涼,難道是謀害長兄的報應,原本本想將皇位在還會太祖一脈,可惜太祖的長子趙德昭、趙德芳也被自己所殺,無人可繼。

所以最後還是傳給自己的兒子吧,這樣宋真宗趙恆有幸被立為太子。宋太宗駕崩後,他又遭遇了一場由太監王繼恩和太后共同謀劃的宮廷政變,好在有左丞相呂端及時相救,他才得以保住太子之位,順利登基成為大宋朝第三位皇帝。

鹹平之治

宋真宗趙恆與久經沙場的宋太祖、宋太宗不同,從小生活在深宮中,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所以宋真宗趙恆性格較為懦弱,缺乏開拓創新的決心和勇氣。在他看來,堅持太宗晚年推崇的黃老無為思想,能守住祖宗傳下來的家業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宋真宗趙恆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為宰相,兢兢業業勤於政事,將分全國地域為十五路,各路轉運使輪流進京述職,避免武將成為地方霸主,威脅中央政權。減免五代十國以來的稅賦;為農民減輕負擔,同時他也注意節儉,也制止了皇宮的浪費。

所以在宋真宗趙恆皇帝任上,社會較為安定,給國家創造了一個相對長期和平發展的有利時機。這也是宋真宗想要的,這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與推廣,使得真宗一朝的土地耕作面積增至5。2億畝,又引入暹羅良種植的水稻,使得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大宋朝農作物產量倍增,而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貿易盛況空前,人們收入暴增,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使宋真宗趙恆皇帝任上北宋進入經濟繁榮期,史稱“鹹平之治”。

檀淵之盟

大宋和遼國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再到宋太宗趙光義,都是死對頭,而且宋朝的皇帝唯一心願就是能夠滅了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而宋真宗趙恆起初也有這樣的想法。雍熙北伐就是宋真宗一心想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對遼之戰。結果上天沒有達成他的願望,雍熙北伐以北宋的慘敗而結束。

而宋真宗趙恆本身就膽小懦弱,雍熙北伐的慘敗給他形成了陰影?對大遼就一直心存畏懼,逐漸由主動進攻,轉為被動防禦,相反大遼卻對宋朝是步步緊逼,不斷南下,侵擾宋朝。從而使大遼和大宋的角色形成了相反的方向。而這樣的格局怎麼打破呢?這樣“澶淵之盟”便很快浮出水面。

公元1004年春,大遼國太后蕭綽、遼聖宗耶律隆緒親自率領20萬大軍南下,向北宋發難,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城下,威脅大宋朝的都城“汴梁”。軍情警報一夜五次傳到東京,讓宋真宗趙恆十分頭疼,於是趕緊召群臣商議,問計於群臣。副宰相王欽若、陳堯叟主張逃跑,任職才一月的宰相寇準則厲聲反對說:“出這種主意的人應當斬首!”他說,如果放棄汴京南逃,勢必動搖人心,敵人會乘虛而入,正是寇準才避免了南宋南遷的“偏安一隅”的尷尬局面,但是如何應對和解決了,寇準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御駕親征”!

宋真宗趙恆本來就是膽小懦弱之輩,再加上雍熙北伐的慘敗,使得宋真宗堅決不同意“御駕親征”萬一戰敗被活捉那可就丟臉丟大了。面對懦弱的宋真宗,史書有記載寇準嚴肅勸宋真宗的話語:“如今敵軍逼近,情況危急,我們只能前進一次,不能後退一寸。

河北大軍正日夜盼望陛下駕到,進軍將使我河北諸軍計程車氣壯大百倍。後退則將使軍心渙散,百姓失望。敵人趁機進攻,恐怕陛下想南遷的金陵也保不住了。” 最終宋真宗趙恆才勉強同意“御駕親征”。

但在進軍的途中,宋真宗趙恆幾次想打退堂鼓,都被寇準被打消了念頭,從而得以繼續進軍,渡河進入澶州城,遠近各路宋軍見到皇上的黃龍大旗,都歡呼跳躍,高呼“萬歲”。真宗在寇準的要求下上城牆鼓舞士氣,使得宋軍士氣大振。

正是有了這股士氣,寇準指揮宋軍出擊,各個軍士像打了雞血一樣奮勇衝殺,消滅了遼軍數千軍馬,並射死了遼軍主將蕭達蘭。要知道,主將被殺,軍心不穩,是失敗的前兆。於是蕭太后見遼軍陷入被動,要求議和。這屬於戰敗議和,根本不佔優勢,但是在宋真宗趙恆這裡卻很受用。

原本在寇準的計劃下遼國大將被殺,正是進攻遼國,收復“煙雲十六州”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不應該接受遼國蕭太后的議和,應該一鼓作氣,滅了遼軍,收復燕雲十六州。然而我們的宋真宗趙恆本就想著打退堂鼓,也是一個懦弱無能之輩和宋太祖宋太宗這些馬背上的祖宗相比,他的眼光差遠了。

完全只想著能夠守住祖宗的基業就可以了,於是在滅遼勝利招手的情況下。宋真宗錯失了收復煙雲十六州的機會。不顧寇準的強烈反對,堅決和遼國的蕭太后議和,而這個議和並非是遼國向我大宋朝乞降,而是我大宋朝作為戰敗者向大遼乞降。從而定下澶淵之盟,不得不說這宋真宗趙恆就是一個憨憨啊,錯失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史書中澶淵之盟的內容如下:一、遼、宋為兄弟之國,宋為兄,宋尊蕭太后為叔母,後世仍以世侄論,使者定期互訪。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隍城。三、宋方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四、雙方於邊境設置於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澶淵之盟簽訂完畢,宋真宗趙恆興高采烈的班師回朝,似乎解脫了一切,回去大肆封賞各級官員,像是獲得了極大的勝利成就了一世功績一樣!殊不知這是恥辱!

結語

1022年3月23日宋真宗趙恆走完了他的一生,作為守成之主,他做到了守住江山的職責,澶淵之盟的簽訂雖然是結束了大遼和大宋幾十年的戰亂,讓大遼能修生養息,但殊不知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這也是他留給後世之主的難題。所以燕雲十六州終究是大宋歷代皇帝的“黃粱之夢”,成為他們心裡永遠的痛。原本在宋真宗的手裡可以實現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宏大願望,結果卻因為其膽小懦弱而錯失了機會。

也不知他在黃泉路上看到太祖太宗該如何解釋,會不會後悔,會不會被太祖太宗追著打!會不會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兒子宋仁宗趙禎!

上一篇:坐在愛心座椅上還開懷大笑,這真的是伊能靜口中那個有愛的兒子嗎
下一篇:在唐昭宗執政時期,皇族勢力為何能夠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