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二戰期間美軍和蘇軍哪個更強?分別面對的德軍兵力大致能說明問題

這個問題最直接最準確的判斷方式,就是蘇美兩軍分別對壘的二戰德軍數量和質量,以及向德國腹地的推進速度。畢竟在二戰時期,這兩個國家還屬於反法西斯同盟國,總不能為了證明一下誰更強而故意打將起來看看,好在他們有個共同的敵人:希特勒德國。

美軍

1944年6月,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實施登陸,標誌著歐洲大陸第二戰場正式開闢,也標誌著德軍從此陷入真正的兩線作戰,這也是德國人很早很早就極力避免的戰略態勢。然而1944年7月,德國的戰爭總動員和軍工生產能力卻達到了最高峰,看來兩線作戰已經把德國逼入最後的瘋狂,榨乾每一滴血迎戰。

僅1944年上半年,在施佩爾的領導下,德國就生產出16000多架軍用飛機和8300輛坦克突擊炮,以及無數的輕武器,所以雖然遭受了重大損失,德國野戰陸軍仍然擴充和維持了324個作戰師(另5個旅)的規模。這個數字是很恐怖的,要知道,遠東的日本人直到投降的前一刻,拼命武裝才拼湊出168個陸軍師團。

朱可夫

在全部的陸軍野戰力量中,德軍將其中最精銳的179個師級單位和所有5個旅級單位部署在蘇德戰場上,另外,共同對付蘇軍的還有僕從國軍隊的49個師又12個旅,合計作戰兵力超過430萬人(不是三軍總數量)。這些部隊擁有59000門火炮或大口徑迫擊炮,7800輛坦克和突擊炮,以及3200架作戰飛機。

即便不考慮僕從國的兵力,德國野戰陸軍在東線的部署佔比也達到了56%,如果再考慮部隊的精銳程度和戰鬥素質,整體比例60%那是肯定打不住的。而為了對付美英盟軍,算上諾曼底戰役打響後增調的部隊,德軍在西線也只有74個作戰師,並且大多數缺編嚴重,以及雜七雜八的空軍野戰師、“國民擲彈兵師”等等。

艾森豪威爾

西線德軍僅僅擁有1600輛坦克和1700架作戰飛機,野戰力量約佔陸軍總兵力的27%,考慮到這些部隊的平均素質,合理佔比應該在25%以下。那麼有人不禁要問,這東西兩線才佔到總數的83%哪?沒錯,德軍在義大利、東南歐和北歐仍然保持著一定的警備力量,攤子鋪得確實比較大,比如挪威集團軍直到投降也沒有調回來參戰。

如果細化到人頭上,則美英盟軍(後來以美軍為主了)大約是200萬野戰陸軍對付100萬德軍,另有三倍於德軍的坦克和五倍於德軍的飛機。而蘇軍是以660萬(別抬槓啊,指的是野戰陸軍數量)對付320萬左右的德軍,可以發現,差不多都是2:1的的兵力比。說句題外話,由此可見二戰德軍的單兵素質全部超過了蘇美英三國。

戰場上的醫療兵

雖然兵力對比相同,可是前文提到,東線德軍集中了最強悍的一批部隊,尤其是武裝黨衛軍若干不要命的裝甲師或者裝甲擲彈兵師,因此實際上美軍和蘇軍面臨的壓力是明顯不一樣的。即便如此,蒙哥馬利“市場花園行動”失敗以後的1944年9月以後,盟軍乾脆停止進攻轉入休整和防禦,準備來年春天再恢復攻勢,至1944年底,西線德軍經過3個多月的戰鬥只剩下49個野戰師,且每個師的兵力還不到標準兵力的一半,而蘇軍自始至終也沒有閒著,差距不是一點半點吶。

也就是說,美軍在如此的巨大優勢下,從1944年10月到1945年3月還打了個盹基本無所作為,期間在12月的阿登戰役中,還被德軍打個灰頭土臉,為了牽制德軍繼續投入兵力減輕本方壓力,盟軍最高統帥部還要求蘇軍加強攻勢,這臉皮也是有夠厚的。

朱可夫等

蘇軍遂於1945年1月13日起,在大雪紛飛中出動三個方面軍發起東普魯士戰役,一戰殲敵37個師(全殲25個師、重創12個師),東西兩線的冬季作戰效能,使美蘇兩軍的陸軍野戰能力高下立判。在盟軍登陸的1944年6月,蘇軍正發起解放白俄羅斯的“巴格拉季昂行動”,在地圖上量一量從明斯克到柏林的距離,大大超過從卡昂到德國本土的距離,而最終還是蘇軍先衝到柏林城下。

美軍當然也有自己的優勢,那就是強大的空軍和後勤能力,以及陸軍普遍實現摩托化或者機械化的機動能力,話說回來,這些理應包含在綜合戰鬥力之內而不能單拿出來比較,如果沒有上述優勢,美軍在西歐的作戰會更加困難,尤其是空中優勢的發揮,對美軍的推進具有決定性意義。

通常情況下,美國大兵都是在飛機把德軍陣地炸成一片廢墟後,才會發起進攻,而至於跟德軍士兵發生短兵相接甚至肉搏戰的情況,在西線實在是少之又少。

朱可夫與蒙哥馬利等

上一篇:雲頂之弈:“瞬秒流”妖姬火了,上分如飲水,S5頂級陣容登場!
下一篇:怪不得RNG沒奪冠!Letme遭嘲諷:是有原因的 不是虐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