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第三帝國坦克圖史(第07彈):受困積水好無奈

▲三號坦克炮塔後部的車長指揮塔內部檢視,從主炮下方拍攝。

車長指揮塔的觀察窗有滑動式鋼護板保護,座椅左右兩側都有便於用輕武器向車外射擊的槍眼。

▲1942年中,四號坦克已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戰坦克,三號坦克的最後一個量產版本是N型,裝備一門75毫米24倍徑近戰支援榴彈炮。

這張照片攝於1942年底或1943年初的突尼西亞,照片中的坦克剛抵達非洲,車上堆著應對反坦克武器的沙包。

排頭坦克的駕駛員觀察窗旁,用紅漆塗著第15裝甲師的師徽。

部分重坦克營等待換裝虎式坦克時,就是用三號坦克N型作為過渡主戰坦克。

▲德軍坦克營的第4連是重坦克連,都裝備帶有75毫米24倍徑近戰支援榴彈炮的四號坦克。

這是一輛1936年服役的四號坦克A型,屬於極早期的版本,炮塔後部的車長指揮塔觀察窗沒有任何防護,被戲稱為“垃圾箱”。

主炮下方加裝了金屬框,用於在炮塔右轉時壓低天線。

▲四號坦克的研發和生產進度緩慢,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時,只有第1裝甲師的列裝數量稍多,每個坦克營分到14輛,其餘裝甲師的每個坦克營只有6輛,至於輕裝甲師就只能看運氣了。

照片中這輛四號坦克B型駛過被佔領的波蘭城鎮,當地的德裔居民向車組成員歡呼並用鮮花迎接他們。

▲波蘭戰役中德軍坦克兵佩戴裝有減震內襯的黑色貝雷帽,正式名稱是“防護帽”,第二年就被船形帽取代,原因可能是後者更便於戴耳機。

不過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還是有部分裝甲部隊繼續佩戴防護帽,照片中這個四號坦克車組就是如此。

每個人的臉色都不好看,他們的坦克在一場大雷雨造成的積水中趴了窩,歸隊後他們必須寫報告對這次事件做出解釋。

▲1940年的法國,一輛四號坦克經過一座捱過炸的鐵路橋。

從車身鐵十字標記旁倒Y加一點的標誌看,這輛坦克隸屬於第5裝甲師。

▲一輛四號坦克陷進積水的彈坑,另外兩輛四號坦克正在把它往外拖。

法國戰役期間,德軍投入了279輛四號坦克。

▲這輛運輸拖車上的四號坦克顯然經受了戰場的嚴苛考驗,履帶護板都變了形。

▲1941年的蘇聯,這輛四號坦克F型車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第12裝甲師的識別標誌。

注意駕駛艙前方和車體兩側用大螺釘固定的加裝裝甲,以及車身正面加裝的履帶和柴捆,這些做法都是為了提高坦克的防禦力。

▲路邊的排水溝表明這是一條非鋪裝道路,蘇聯戰場上多的是這種所謂的“道路”,路面遠比看上去鬆軟。

照片中的德軍車組成員把木棍和木板鋪在履帶下防止陷車,如果坦克在鬆軟的泥地上打滑,會掘起履帶下的泥土越陷越深。

做個有趣的人,做點有趣的事

上一篇:元氣騎士:為何版本更新BUG不斷?涼屋的答案已說明一切
下一篇:大廈將傾,曾在戰爭史上留下很多驚人紀錄的第三帝國空軍慘淡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