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元宵節為什麼只有元宵節有鬧?元宵節的習俗是怎麼形成起來的?

每到元宵節的時候我們總會聽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的說法,可同樣都是過節,為什麼只有元宵節有“鬧”這個說法呢?產生這種疑問的主要原因還是現在節俗的濃烈程度不斷的衰減,很多年輕的朋友並不瞭解以前的元宵節是這樣度過的。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早在西漢時期,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會有祭祀天神的活動,後來隨著佛教的傳入,對元宵節俗的形成又有了重要的推動,在漢明帝的時候,為了表彰佛法,每年的正月十五夜晚都會在宮廷和寺院燃燈表佛。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和道教文化的加入,正月十五望夜的燈火也越燒越旺。民間開始有了“三十的火,十五的燈”這種說法。加上在唐代之後元宵節成為了法定的假日,在元宵節的前後三天裡沒有宵禁,常年養在深閨的年輕女性都可以在這一天光明正大的走上街頭,人們以各種喧鬧的戶外遊戲,打破這一年的靜寂,漸漸的“元宵鬧夜”也就成為了元宵節最明顯的節俗標誌。

在古代“鬧”的方式有很多種,首先要有喧鬧的聲音,而鑼鼓是慶祝節日的必備道具,要想烘托熱鬧的節日氛圍,一定要有鑼鼓的聲音,如果鑼鼓不夠用的話,只要能發出響聲的器皿都可以用來湊數,根據《清嘉錄》的記載:“

元宵前後,比戶以鑼鼓鐃鈸,敲擊成文謂之鬧元宵

”。

元宵節也是民間歌舞表演的盛大節日,在元宵節這一天,北方有秧歌戲,南方有花鼓戲、舞龍、舞獅。在很多的少數民族還會有一些驅邪逐疫的活動。

在古代的元宵節是所有節日中色彩最為鮮豔的,在這一天所有的有人,表演者都會打扮的光鮮亮麗,在入夜之後走上街頭觀看花燈。在元宵節張燈的節俗流傳已久,早在漢朝就已經有了,有傳說張燈的習俗來源於漢武帝徹夜點燈祭祀天帝,但更多的說法是來源於佛教的燃燈祭祀風習。隋煬帝曾做詩《正月十五日於通街建燈夜升南樓》:“

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

”,這也是明顯將張燈與佛教聯絡了起來。

在元宵節這一天“男婦同遊”也是每年僅此一次的人文景觀,據記載,司馬光的婦人在元宵節夜晚打扮整齊,準備出門,司馬光問她:“家中點燈,何必出看?”司馬光的夫人回答非常乾脆:“兼欲看遊人。”在這一天有“走百病”的說法,這是平日隱藏深閨的女子難得的出遊機會,可以說女性是元宵節的主要角色,這可能與月亮的陰性性質也有關。在《隋書。柳彧傳》中有關於這種情景的描述:“

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遊。鳴鼓甛天,燎炬照地。人戴獸面,男為女服,倡優雜技,詭狀異形

”。

古時的元宵節必不可少的除了花燈以外還有焰火,這一節俗興起於宋朝,當時每到元宵節時,皇宮觀燈的最高潮部分就是燃放焰火,“

始宜放煙火百餘架,於是樂聲四起,燭影縱橫

”就是那一時刻的寫照。到了明清時期,焰火的種類更多,每當燃放之時,都是一派“銀花火樹,光彩照人”的景象。同時這一時期的民間在元宵節也開始燃放焰火,根據《朔州志》記載:“

架鰲山,燒旺火,張燈放花,群像宴飲

”。

傳統的元宵節是全民重視的民俗大節,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傳統節日的節俗已經被日常生活慢慢消解,現代人們也已經沒有了古人的精神興趣,那些繁複的節俗已簡化成了吃碗元宵、看場晚會。雖然這樣的簡化是不可避免的結果,但想想也會有一些遺憾。

上一篇:kpl春季賽常規賽常規賽深圳dyg vs杭州lgd大鵝第三局比賽開打!
下一篇:誰再敢打我兒子的主意,我吐他一臉,這句話讓她轉身回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