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農民從岷江撈出一枚黃金印章,轉手賣出800萬,3年後卻要償還因果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傳說這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留給後人的尋寶秘訣。其字面意思是,若能尋找到這個石龍對石虎的地方,便能尋找到他的寶藏。開始,許多人都以為這個“尋寶訣”不過是個無稽之談。可是,5年前一起震驚中外的盜墓大案的破獲,竟坐實了這個傳說。

張獻忠江口沉銀挖掘現場

根據新聞通訊,這起盜寶大案發生於四川彭山江口,案件偵辦前後歷時近三年,僅警方追回的文物就有上千件。後來,經過四名國家文物專家鑑定,其中有100件屬於國家珍貴文物,包括8件一級文物、38件二級文物以及54件三級文物。因為涉及文物數量較多且販賣的文物相當珍貴,加之交易金額達到了驚人的3億餘元,所以參與此事的不法人員都受到了極其嚴厲的刑事處罰。這其中,就包括那位以800萬元的高價將雕刻著“永昌大元帥”虎紐金印販賣的四川農民。可以說,在這批被追回的文物中,最珍貴的就是這顆虎紐金印了。那麼,這顆金印的具體情況又是如何呢?

永昌大元帥金印

通訊說得很清楚,這顆金印的印臺上,一共刻了14個字,即“永昌大元帥印,癸未年仲冬吉日造”。前段字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後段的意思是這顆金印鑄造的時間為1643年農曆十一月。那麼,這個金印到底是建立“大西國”的張獻忠專門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大印,還是過往船隻沉船遺失在岷江,抑或是李自成為拉攏張獻忠而特地贈予的呢?對此,史學界眾說紛紜。竊以為,這顆金印並非是張獻忠所鑄,而是李自成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專門頒給張獻忠的。

首先,“永昌”這兩個字是李自成的年號,因為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其年號就是“永昌”。並且,大順政權自崛起至覆沒,有且只有“永昌”一個年號。而張獻忠攻佔成都稱帝后,無論是國號“大西國”,還是年號“大順”,均與“永昌”二字無關。其次,張獻忠的軍中並沒有大元帥這一職稱。反而是李自成本人,曾自稱過“倡義大元帥”。再者,從這顆金印的鑄造時間來看,當時張獻忠還未進入四川,其主要精銳都投入到了和楊嗣昌之子楊山松爭奪常德城的戰事上。因為此戰曠日持久且頗為慘烈,所以張獻忠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鑄印。反觀李自成就不同了!

根據史料記載,1643年末的李自成不但攻破了自古便象徵輝煌霸業的西安古城,還拿下了整個陝西,並收服了榆林、延安、慶陽、綏德等明朝邊防重鎮,形成了以陝西為核心的割據勢力。明眼人看得很清楚,當李自成徹底鞏固了根據地,第一件要事就是北上推翻明朝的統治。於是乎,為了免除一切後顧之憂,李自成遂鑄造了這顆金印,派人去打探張獻忠對大順政權的態度。簡而言之,如果張獻忠接受此印,那就說明張獻忠向李自成表示了臣服;若不接受,那麼李自成自然會留兵提防,或者派精銳剿殺。那麼,起義資歷比李自成高且向來不服李自成的張獻忠為何要接受這顆象徵臣服的金印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張獻忠當時的處境不佳。

根據史料記載,截止到李自成1643年11月將“永昌大元帥”金印鑄造完成,張獻忠仍然在湖廣以及江西一帶兜兜轉轉。這期間,他以長沙為臨時駐地,吸收了附近的散兵遊勇,將部隊擴充了一倍有餘。接著,他又分兵三路,分別指向了江西、廣西和湖北。然而,防守以上地區的明軍抵抗得很頑強。無論是湖廣重鎮岳陽,還是江西的門戶袁州,都使張獻忠所部消耗了極大的精力。也正在此時,先前被李自成壓迫至九江的左良玉派來了援兵。

我們知道,在明末各路起義軍裡,張獻忠用兵之詭計多端是出了名的。但是,一遇到左良玉,他的大部分智謀便沒了用武之地。“逢左必敗”,彷彿成了規律。當然,張獻忠對戰左良玉並不是從未取得過勝利,房縣羅喉山之戰就是張獻忠對左良玉的一次大勝。可是,從此戰以後,張獻忠便基本沒有勝過。尤其是1640年瑪瑙山之戰,張獻忠坐擁地形之利,竟被左良玉打得精銳盡喪,幾乎賠光了所有家底。因此,聽聞左良玉來援江西,張獻忠從心裡便有了一種畏懼感。當時,襄陽至中原一帶屬於李自成的勢力範圍,長江下游有左良玉,兩廣一帶物產不甚發達,張獻忠唯一可以發展勢力的,就是東邊的四川。因此,經過一番權衡利弊,張獻忠果斷放棄湖廣以及江西一帶的州府,將兵力悉數投遞到了爭奪四川的戰爭中。可即使如此,張獻忠攻略四川之戰也不算很順利。一是因為川東地形複雜,抵消了張獻忠軍隊的數量優勢;二是張獻忠東進四川的時候,正值洪水氾濫之際。加上明軍諸部的頑強抵抗,遂使得張獻忠直到1644年四月才勉強打到重慶外圍的涪陵。而這時,李自成早已攻破了北京。綜上推測,李自成將這顆虎紐金印交給張獻忠的時間,當介於張部1644年正月攻打夔州(今奉節)至三月攻打忠州(今忠縣)之間。那麼,接受金印的張獻忠是不是就此臣服於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了呢?答案並非如此。

張獻忠主要行軍路線圖

根據史料記載,當張獻忠於1644年8月攻破成都之後,他便和李自成翻了臉。雖然此時四川境內仍有不少明軍在負隅頑抗,但張獻忠還是調集重兵北向,先是驅逐了川北的大順軍,然後又和大順政權的漢中守將賀珍打得不可開交。當時,李自成已被吳三桂聯合清軍趕出了北京。為了抵禦清兵進一步推進,李自成必然要將精銳部隊投遞到陝西、山西、河南的黃河防線上。因此,張獻忠屯兵川北、威脅西安,無形間削弱了李自成的抗清力量。所謂“唇亡齒寒”,當大順軍主力於1645年正月被清軍逼入湖南,被川蜀反抗勢力搞得焦頭爛額的張獻忠所部失去了屏障+“盟友”,旋即暴漏在了清軍的兵鋒面前。順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即李自成戰歿九宮山的次年,張獻忠抵禦不住清軍的強大攻勢,被射殺於西充縣鳳凰山。

參考資料:《綏寇紀略》《明季北略》《明史·張獻忠傳》

上一篇:G2上單Wunder談春季賽失利:歐成比Perkz可靠,也願意承擔犧牲位
下一篇:【資治通鑑——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