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翻越七百里天險,遲暮老人的最後一搏,戰後位列武廟(鄧艾其二)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話接上回,寒門出身的鄧艾,苦熬二十年終於得到太尉司馬懿的賞識,開始在屯田和軍事上發光發熱,很快就位列徵西將軍。

公元263年八月,在司馬昭的主導下,魏國大軍出動,開始伐蜀。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司馬昭伐蜀的實際上只是為了穩固地位,詳情可看:

一波三折!司馬昭的皇帝夢其實只差半步

大軍兵分三路。

鄧艾一路,率軍三萬,進攻屯兵沓中的姜維。

諸葛緒一路,同樣率軍三萬,斷絕姜維退路,使其不得救援後方。

最後一路由鍾會領兵,十餘萬主力,乘蜀漢空虛進攻漢中,劍指成都。

司馬昭制定這樣的策略是基於什麼呢?

原來,根據得來的線報,

蜀國本就地狹人少,再加上連年北伐,軍隊大概只剩下九萬。

算一算,守衛成都和後方郡縣計程車兵不會少於四萬,剩下蜀軍的不過五萬,而其中主力由姜維率領,此時正屯兵沓中。

也就是說,只要能將屯兵沓中的主力姜維牽制住,剩下的魏軍入蜀就好比虎入羊群,滅蜀易如反掌。

而在這次分兵戰略中,主角毫無疑問是鍾會,鄧艾和諸葛緒只是牽制姜維的工具人。

只要姜維無法及時回援,鍾會便可率領大軍,一路暢通無阻,直逼成都,是很可能立下滅蜀大功的。

所有人都這麼想,包括司馬昭和鍾會也這麼認為。

然而,最終蜀國守住了鍾會,卻亡於鄧艾之手。

這是怎麼回事,

為何率十幾萬大軍的鐘會被攔下,率三萬的鄧艾卻能滅蜀呢?而且,他不是遠在沓中牽制姜維嗎?

寫小說恐怕也不敢這麼寫吧,但這確確實實在當時發生了。

魏國的計劃看似完美,但他們忽略了,戰場總是瞬息萬變的,也小看了蜀國的姜維。

在前期,鄧艾和諸葛緒合計六萬大軍的牽制,確實給姜維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而另一邊,率領主力的鐘會也很順利,乘機拿下漢中,一路南下取關斬將。

但是,姜維可不是吃素的。他知道情況已經十萬火急,連忙擺脫鄧艾,且戰且退。

後來遭遇搶佔橋頭的諸葛緒,姜維又耍了一招“聲東擊西”,誘使諸葛緒離開橋頭。一波風騷的走位後,他成功甩開諸葛緒的大軍,據守劍閣。

而劍閣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偏偏又幾乎是入蜀的必經之路。鍾會大軍南下到此,卻多次強攻不下。

眼看糧草不濟,鍾會已經打算撤退了。

伐蜀之計即將功虧一簣,垂垂老矣的鄧艾不得不考慮,這會不會是他此生僅有的機會,滅蜀之功就在眼前!

看著眼前的地圖,

經過一番天人交戰後,鄧艾決定放手一搏,偷渡陰平道!

三國志記載:艾上言:“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裡,奇兵衝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志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儘管走陰平道確實能繞過劍閣,直逼成都。但山路極其艱險漫長,長達七百里的無人區,令人望而卻步。

這也是此前姜維據守劍閣後,鍾會毫無辦法的原因了。

雖然計劃很冒險,但作為主帥的鐘會還是採納了。很簡單,這次魏國伐蜀籌備了數年,如果輕易放棄,就這麼返回的話,鍾會和鄧艾少不了要被問責。更何況冒大險的也是鄧艾,和他鐘某人有什麼關係。

得到主帥的許可後,鄧艾開始率軍走陰平小道。

長達七百里的無人區,鄧艾率領大軍鑿山開路,修棧架橋。“山高谷深,至為艱險“,途中糧草不濟,大軍多次陷入困境。

遇到陡坡,鄧艾以身作則,用毛氈裹著翻滾下坡。(此時他已年過花甲,真是不容易)遇到懸崖,眾人也只能抓著崖邊樹木全力攀爬。

三國志記載: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皇天不負有心人,大軍總算闖過七百里無人區,來到了江油城下。

而因為陰平道極為艱險,幾乎無法通行,

蜀軍並沒有沿途設防。即便如此,大軍渡過陰平後,也傷亡不少,剩下的將士也身心俱疲。

即便如此,在蜀軍看來,鄧艾一行人的出現,猶如神兵天將一般,頓時軍心不穩。

守將馬邈伏擊落敗,心慌之下決定開城投降。其實魏軍已是強弩之末,如果蜀軍不放棄抵抗的話,誰勝誰負猶未可知。

當然歷史已成定局,現在說這些意義也不大。

總之,見蜀軍如此輕易投降,鄧艾估計心裡都樂開了花。大軍休整完畢後,繼續向成都進發。孤軍深入的他們已沒有任何選擇。

另一邊,聽聞鄧艾軍偷渡陰平後,蜀國也馬上動員起來。

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率軍前往抵抗,但到達涪縣後盤桓不前,錯失了戰機。隨後,蜀軍前鋒被鄧艾擊潰,諸葛瞻只得退守綿竹。

綿竹關下,兩軍展開生死決戰。一方為了保家衛國,另一方卻是為了建功立業。

起初,鄧艾派遣其子鄧忠、師纂左右包抄,都被諸葛瞻擊敗。鄧艾大怒:“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言語間,便想將二將斬首示眾。二人戴罪請戰,最終大敗蜀軍,攻佔了綿竹關,諸葛瞻等人盡皆被殺。

綿竹之戰後,除卻劍閣守軍,蜀軍精銳盡失。鄧艾乘勝又攻陷了雒縣,軍鋒直指成都。

眼見大勢已去,在以譙周為首的投降派勸說下,後主劉禪開城投降,蜀漢滅亡。

那麼,立下滅國大功後,鄧艾會得到什麼樣的賞賜,前方迎接他的又是什麼呢?

請看下期:

功高蓋主,越俎代庖,鄧艾父子遭小人所害(鄧艾之死)

上期:

寒門出身,屯田小吏無人識,二十年後終遇伯樂(鄧艾其一)

上一篇:中醫:《黃帝內經》,夢的功勞​
下一篇:刺客你可以不會趙雲,也可以不會韓信,但不會她就別玩刺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