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二十四史之示敵以強,看忽悠與包裝的重要性

示敵以強是指在形勢對我方不利的情況下,透過技術手段掩蓋己方的弱點,並將己方的實力放大幾倍傳遞給敵人,迫使敵人主動放棄戰略企圖。兵法有云:“我弱敵強,則示之以強形,動之使去”。這個謀略往往是己方身處劣勢時所用,往往能起到忽悠敵人,儲存己方實力的目的。

《後漢書-虞詡傳》中記載了這麼一篇案例。東漢永初四年(110年),西北涼州的羌族崛起,大舉進犯邊境,一度對西京長安形成包圍態勢。北部邊境則有匈奴人滋擾生事。大漢邊境戰火連天,老百姓苦不堪言。面對兩大勁敵,東漢朝野上下一籌莫展。當時掌權的是漢安帝的母親鄧太后,軍國大事無不出其左右。這裡來個小科普,東漢中後期的政權基本上是被外戚或宦官把持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皇帝只是個象徵。

面對羌族的入侵,鄧太后召開御前會議,商討辦法。她的孃家人仗著外戚身份,主張放棄涼州,集中兵力跟匈奴人決戰。群臣迫於淫威,不敢反駁。時任侍郎的虞詡不懼權貴,堅決反對,說鄧太后的孃家人是亡國的愚政,涼州的百姓亦是大漢的子民,他們與羌族人作戰就是相信大漢不會拋棄他們,如果捨棄了涼州,會讓天下老百姓寒心。鄧太后不是任人唯親之輩,虞詡把問題上升到了天下歸心的高度。鄧太后看著這小子確實有能力,於是破格提拔虞詡為武都太守,讓他率兵前去平叛。

虞詡帶兵前往武都(今甘肅成縣)上任,羌族人得到訊息,集結了數千兵馬在沿途堵截,並佔據有利地形,守株待兔。虞詡深知自己的劣勢在於兵力太少,無法與羌族人正面硬拼。唯有智取。要知道,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兵力的多寡在敵我雙方實力差不多的情況下往往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於是示敵以強的謀略派上了用場。具體是這麼操作的,虞詡先是安營紮寨,放出訊息,原地休整。這是第一步忽悠人。羌族人得知訊息,覺得虞詡不過如此,於是兵分幾路四處燒殺搶掠去了。而虞詡看到羌族人兵力分散之後,立馬集合部隊,每天急行軍100裡,往武都方向趕去。第一步忽悠的目的達成了。羌族人這才知道中計,趕忙集結騎兵追趕。為了迷惑敵人,虞詡讓炊事兵每次做飯時都增加灶的數量,造出漢軍兵力越來越多的假象。這是第二步忽悠人。果然,摸不著頭腦的羌族人再一次中計,不敢緊追不捨,只是遠遠地跟著。第二步忽悠的目的達成了。隨後虞詡星夜兼程,甩掉了追兵,順利到達武都。他率軍打敗了羌族人,在武都構築堡壘要塞,招募流民,發展屯田經濟。幾年過後,武都人口增加到幾萬人,西北地區的邊患基本被平定。

鑑古思今,示敵以強對於我們當今工作生活的啟示在於“示”和“強”。“示”在於忽悠,“強”在於包裝。深諳此道之人,往往能先聲奪人,在工作中取得較好的成績。而揭開表象看本質,你才發現原來也不過爾爾。這就是忽悠跟包裝的魅力。當然,忽悠不是騙,包裝不是吹。你必須要有足量的儲備才能讓兩者兼收幷蓄,到達無往而不利的程度。

上一篇:針尖對麥芒!歐寶電競解析IG與Aster的DPC第二季首戰
下一篇:鬼壓床,我的身體僵硬動不了,我的意識是清醒的,但是想喊也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