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20歲知青小夥,娶了有4個孩子的寡婦,至今仍住在大山裡面

引言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關漢卿

在浮躁的社會生活中,諾言有時候似乎變得一文不值,在利益至上的瞬間,大多數人的承諾不過是轉瞬即忘的東西而已,毫無價值。但中國的傳統美德告訴我們,承諾是金,是一個人高尚道德的體現。一諾千金是存在的,只是能夠做到的人往往都默默無聞。上個世紀,樸實的人們還是很遵守諾言的,有的時候甚至會為了遵守一個諾言而改變了自己一生的命運。那些信守諾言的人,活得坦蕩又自在,雖說承諾會增添身上的負擔,但善良的他們只會想著如何來信守諾言而不是逃避責任。譬如,那個信守承諾的小夥子也是如此,娶了有4個孩子的寡婦,至今仍住在大山裡面。

這個小夥子名叫張志遠,1972年的時候下鄉做了知青,插隊到了四川省南江縣,彼時的他不過18歲而已。只是誰也沒料想到這一去便脫離了原來的生活了。作為一名插隊的知青,張志遠的到來在南江縣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在那個年代去到農村插隊的比較少見。按組織上的要求,他被安排住在了佘林海家的旁邊。

緣分便始於此,因為他不懂農村的生活方式,所以張志遠時常向佘林海夫婦請教問題,這一來二去便十分熟絡了,張志遠也慢慢知道了農村是何樣,生產勞動又該是怎樣的。很快,張志遠便和佘林海稱兄道弟了,佘家的情形他也很瞭解,除了他的妻子外,家中便只剩4個小孩子了,一家人和和美美的,雖說不富裕,但勝在平淡幸福。

然而,誰也沒料到這佘林海會遭遇意外,一場突如其來的咳血讓他住進了醫院,病來如山倒,一下子整個家庭的重擔便落在了妻子胡庭秀的肩上,一方面要照顧4個年幼的孩子,一方面要照顧病床上的佘林海,一方面又要掙工分養家,哪裡顧得全呢?見此情形的張志遠便主動站了出來,幫助照顧佘林海。

對於張志遠的幫助,佘林海感激涕零,他無能為報,唯有道謝。只是佘林海病情很嚴重了,再也沒能熬過那個冬天,告別了這個世界。臨死前,佘林海只有依託張志遠讓他幫忙照顧妻兒了,而張志遠也表明自己會好好照顧他們。此時的他不過19歲而已,卻許下了一個諾言,一個改變了他一生的諾言。

佘林海的死對於胡庭秀的打擊很大,唯一依靠的人都已經離她而去了,家中尚有4個幼兒,這往後的日子該怎麼過。彼時的她除了悲傷外就只剩下無力感了,十分的淒涼。好在,張志遠是個重承諾的人,他為他們母子做出了很多犧牲,分擔了大部分的活,逐漸成為了第二根頂樑柱。好人亦會遭受惡評,因為張志遠時常幫助胡庭秀,這風言風語便在鄉里鄉親之間傳開了,寡婦門前是非多也是真實存在。

不忍看到張志遠名譽受損的胡庭秀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也開始拒絕張志遠的幫助,但張志遠的舉動卻讓人驚異,他帶上了被褥去到胡庭秀的家中,要求和她結婚,讓他履行責任。別無他選的胡庭秀最終還是答應了。那一年他20歲,她31歲,還帶著4個娃。之後,張志遠更是名正言順地在家裡當起了一把手,什麼活都幹,每天都很辛勞,掙得了不少公分,身上也滿是傷痕,胡庭秀看在眼裡,十分的心疼,卻什麼也幫不了。結語

後來,知青可以返回城市了,張志遠也沒有動搖過決心,他放不下她和孩子們。知青辦的人得知張志遠不願回到城市,便給了1200元的安家費,之後張志遠帶著這筆錢生活在那片大山之中,而且六口之家也變成了八口之家,生活更加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後來,他們的孩子都逐漸長大離開了大山,也會時常回來看望他們,比起外面的生活,而他們夫妻卻更想要一直住在那片大山裡,所以至今仍生活在大山中。

圖片源於網路,如若侵權請聯絡刪除

上一篇:【江山染坊】小殭屍染色後變成小金童?啊啊啊這顏值我愛了
下一篇:雲頂相對論陣容:明晝宗秘三冰心啟動 敵方龜速痛不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