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關羽為何在襄樊之戰中兵敗被殺?劉備為何要在襄樊之戰中殺了關羽?

關羽,漢末三國時期的著名軍事統帥,因義薄雲天的事蹟名傳千古,受到無數人追捧,拜關公成了很多地區的習俗;清朝時期清政府奉關羽為“武聖”,與“文聖”孔子並列享受國家祭祀。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戰是三國的重要轉折點,也是關羽最後的高光時刻,在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後不久,關羽兵敗被殺。

劉備劇照

襄樊之戰爆發的原因要先講到曹劉之間的漢中之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劉備按照諸葛亮為其制定的發展戰略,先是佔據荊州以為根基,進而謀取益州。211年,劉備受益州牧劉璋邀請率軍入川;212年12月,雙方翻臉,劉備佔領涪城,向成都進軍;214年,諸葛亮瞭解到劉備戰事受挫,軍師龐統陣亡,於是和趙雲、張飛等人率軍支援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自此關羽成為劉備勢力在荊州的最高軍政長官。

在劉備攻略益州的同時,曹操也在平定西涼、攻取漢中的作戰。215年,曹操趁劉備在益州立足未穩,搶先一步攻佔益州門戶漢中,蜀地震動,一日數十驚。劉備很清楚漢中的重要性,但在佔據益州之後,孫權立馬索取荊州,雙方爆發衝突,孫權派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率軍回援與孫權對峙。最終孫劉雙方在曹操的威脅下握手言和,但劉備錯失了第一時間奪取漢中的機會。

曹操劇照

217年,劉備趁著曹軍主力遠離漢中的機會,率軍北進,而曹操也派遣大軍增援漢中,持續近兩年之久的漢中之戰爆發。經過定軍山之戰黃忠斬殺曹軍統帥夏侯淵,漢水之戰趙雲大破曹軍、擷取曹軍糧草這兩次勝仗,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勝利,曹操退出漢中地區,劉備進位漢中王。

實際上漢中之戰劉備也是慘勝。首先劉備是曹孫劉三方中家底最薄的,從211年率軍入益州開始劉備軍幾乎一直在打仗,沒有休養生息的時間,兩年之久的漢中之戰劉備也是硬撐,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程度,連女人都被徵召服勞役,可見人力匱乏。

其次雄據漢中近三十年,在民眾中非常有威望的五斗米道天師張魯,雖然是曹操奪了他的基業,但在曹操和劉備的爭取中,張魯來了句“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直接投降曹操。在張魯協助下,曹操將控制區內的漢中民眾數萬戶北遷到長安、洛陽、鄴城等地,所以劉備得到了漢中,卻沒增強多少實力,畢竟以古代的生產力,有地無人根本沒用。

關羽劇照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在漢中之戰結束不到三個月的時候,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吸引曹軍注意力,為劉備鞏固對漢中、益州的統治,休養生息爭取時間。而關羽將目標對準襄陽、樊城是因為當時曹軍主力一部剛剛撤出漢中,駐紮長安,一部在合肥與孫權交戰,襄樊一線兵力空虛;另外曹軍鎮守荊州的主將曹仁大肆徵發徭役,荊州軍民苦不堪言,動盪不安,甚至發生了宛城軍民共同反曹的事件,關羽認為有戰機出現,可以佔些便宜。

說白了在劉備軍的計劃中,襄樊之戰僅是一次牽制作戰,光靠關羽的荊州軍就能完成任務,劉備沒必要派人增援,畢竟300人就能做的事派3000人去,那叫勞民傷財,也不符合劉備休養生息的本意。實際上因為劉備、諸葛亮連續兩次從荊州率軍入益州,關羽能動用的軍力有限,不到3萬人,憑這些兵力沒誰覺得關羽能取得大戰果,只不過戰事瞬息萬變,後來的變局是誰都預料不到的。

關羽劇照

襄樊之戰一開始,曹操派于禁、龐德率七軍共三萬人支援守衛樊城的曹仁,這時曹軍的兵力就已經比關羽多,而且交戰初期關羽也吃了虧,被龐德所傷,雙方形成僵持。到219年八月,關羽利用天時、地利設計了于禁,當時連降暴雨,漢水氾濫爆發的洪災將駐紮在樊城北部低窪處的曹軍軍營淹沒,而關羽早就準備好了水軍艦船趁機全滅曹軍,殺龐德,擒于禁。之後關羽順勢包圍樊城、襄陽,派兵北上騷擾許都以南地區,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以及梁郟、陸渾群盜等紛紛歸降關羽,關羽威震華夏。

水淹七軍之後,曹軍損失慘重,關羽已經完成了最開始的作戰目的,這時最好的選擇就是主力回防空虛的荊州,留少部分精銳繼續騷擾曹軍,畢竟曹操實力依然雄厚,反撲的力量會很大。可惜關羽本身就剛愎自用,驕傲自大,水淹七軍後更是小覷天下英雄,反而繼續抽調兵力支援前線,想要擴大戰果。但曹軍不是紙糊的,司馬懿對關羽擊敗於禁有個評價“于禁等人戰敗,是因為大水淹沒,並非因為攻戰失利,對國家大計沒有構成大的損害。”關羽擴大戰果的目標沒有實現,再次與曹軍來援的徐晃等人形成僵持,但關羽後方的空虛讓孫權看到了奪取荊州的機會。

孫權劇照

對於孫權進攻關羽的原因說法很多,比如主張聯劉抗曹的魯肅病逝,一力主戰的呂蒙上位;關羽拒絕和孫權聯姻,羞辱孫權使者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時局變了。208年孫權劉備聯手在赤壁對抗曹操,不是因為雙方關係好,而是曹操太強,不得不聯合,之後的聯姻、不為荊州歸屬撕破臉都是因為這個。但從211年劉備率軍入蜀開始,劉備的地盤、勢力飛速壯大,而曹操的實力在連年征戰中下降了,三方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孫劉聯手的基礎動搖了。

關羽在襄樊的大勝更是刺激到了孫權的神經。長江天險是孫權政權最大的屏障、立國基礎,當年赤壁之戰能勝曹操也多賴於長江,一旦關羽攻下樊城,襄樊之地與漢中的水路就會連為一體、暢通無阻,長江天險不為孫權所有,劉備軍可以順流而下輕鬆威脅孫權統治核心地區,這種情況下劉備勢力的威脅性遠大於曹操勢力,曹操和孫權這對才在合肥生死大戰的對手立馬握手言和,聯手鏟除關羽。別說關羽本就和孫權有仇怨,就是關羽和孫權聯姻了,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利益面前,孫權也會出手偷襲荊州。

呂蒙劇照

可惜關羽被自己的驕傲和勝利迷了眼,看不清危險所在,反而被呂蒙的裝病、陸遜的奉承迷惑,放鬆了對孫權勢力的警惕,不斷抽調荊州守軍北上,造成後方防守空虛。就連曹操為了激勵困守樊城的曹仁軍士氣,將孫曹聯手的訊息曝光,關羽依然猶豫不決,既沒有撤軍回荊州,也沒有向劉備求援,喪失了最後的機會。219年11月,孫權西征關羽,呂蒙“白衣渡江”輕鬆突破兵力稀少、防禦懈怠的蜀軍江防,誘降駐守公安的蜀將傅士仁、駐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麋芳,荊州門戶洞開,關羽後路被奪。

傅士仁和麋芳不戰而降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荊州失守最大的原因還是關羽驕傲自大抽空了守軍,根本無力阻擋東吳偷襲。荊州失守後,在呂蒙的計策下關羽麾下大軍紛紛逃亡,等到麥城的時候數萬大軍僅剩300餘人。就是經歷大敗,坐困孤城時關羽依然狂妄自大、剛愎自用,要從麥城突圍的時候,部下王甫勸諫關羽“小路有埋伏,應該走大路”,可關羽來了句“就算有埋伏,我還怕什麼”,固執己見從小路突圍,中了東吳伏擊,最終關羽、關平被俘虜後殺害,趙累戰死,王甫、周倉自殺殉國。

三國

關羽的傲慢葬送了自己的性命,也埋葬了蜀漢的大好形勢,諸葛亮精心策劃的“隆中對”徹底破產,此後劉備伐吳,夷陵大敗,蜀漢政權的底子基本敗光,徹底喪失了一統天下的機會。實際上赤壁之戰後,曹劉孫三方鼎立基本成型、互相制衡,任何一方強大都會遭到兩方聯手夾攻,遠不是一兩場勝仗能改變的,這是大勢,關羽逆勢而行自然被碾壓。此後不論是蜀漢、東吳北伐,還是曹魏南征都以失敗告終,直到北方綜合實力對南方形成壓倒性優勢,才有了公元265年三國歸晉,天下再次一統,距離關羽的死已經過去45年,曾經叱吒漢末的那批英雄豪傑都早已去世了。

上一篇:趙武靈王的一生是什麼樣的?將孱弱的趙國一手推向鼎盛,和秦國並駕
下一篇:為什麼說克里米亞戰爭是拿破崙戰爭以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國際戰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