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薩爾滸之戰:清軍6萬人馬大勝47萬明軍,不是努爾合赤神勇,而是對手太弱

萬曆47年(1619年),明朝面對無比囂張的努爾哈赤,那個20年不上朝的皇帝終於坐不住了。破天荒的親自上陣指揮作戰,在他的指揮下,明朝調兵遣將,湊了四路大軍,號稱47萬人,但實際參戰人數僅有14到16萬人之間,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神奇的一次戰爭,這就是明清之間的“薩爾滸之戰”。

在清史之中,常拿薩爾滸之戰的勝利來神話努爾哈赤,如果努爾哈赤真有那麼厲害,就不會敗在小小寧遠城下的袁崇煥手中,實際只能證明,努爾哈赤的“神話”締造完全是出於對手太弱。那麼明朝的對手弱到什麼程度,說起來,可能你要噴飯。

萬曆46年(1618年),努爾哈赤乘著明朝內部亂成一鍋粥時,趁火打劫,公開反明,打著正義的旗號,率2萬步騎拿 下撫順、清河等地。這下明神宗急了,他派兵部左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主持遼東防務。

經過半年多的軍事籌備,討伐大軍在糧餉未備,士卒逃逸,兵齊馬不齊,將帥互相掣肘的情況下,名義上從全國抽調精兵強將47萬(也有說20萬的),實際上是一盤散沙。

在皇帝的催促下,沒有做好準備的楊鎬,只好以赫圖阿拉為目標,分四路軍從四個方向同時進攻,意在使努爾哈赤顧此失彼,首尾自亂,最後被四路大軍包圍,直至被消滅。這是一個理想化的作戰方針,除非你的四路軍都是一枝獨秀,明軍完全沒有考慮自身的實力,這種盲目自信為明軍的失敗做足了鋪墊。

明朝的四路軍分別是:

東路軍,自朝鮮進攻,指揮官劉綎。

西路軍,自撫順進攻,指揮官杜松

南路軍,自清河進攻,指揮官李如柏

北路軍,自開原進攻,指揮官馬林

且看這四路軍是如何覆滅的?

西路主力軍的覆滅

努爾哈赤在探知明軍的軍事行動之後,採取的應戰方針是各個擊破,“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努爾哈赤雖只有六萬人馬(也有說十萬),但都是身經百戰、戰功顯赫的勇士,說以一當十也不為過。所以,明軍在人數上的優勢根本算不上優勢。

1619年,明主力軍在杜松的率領下進入薩爾滸,同時將六萬大軍分成兩個大營,駐守在不同的地方。在杜松看來,明軍分四路進攻,女真金兵必定也會分兵駐守,即使遭遇女真金兵,人數也不會比他的明軍人數多。

但他的算盤打錯了,他將要遭遇的女真部隊,不是一部分,而是全部。

三月初二,努爾哈赤的六萬八旗勇士,一舉攻陷了薩爾滸大營,接著圍攻杜松大營,明軍大勢已去,杜松面對絕對優勢的女真部隊雖毫無懼色,左右廝殺,斬敵無數,但並不能挽回戰略失誤帶來的嚴重後果,最終戰死沙場。

再說為何明軍的鳥銃、火槍和火炮怎麼沒有發揮奇效呢?雙方交戰時天色陰晦,咫尺難辨,明軍點火照明以便進行炮擊,反而為女真部隊作了嫁衣,後金軍由暗擊明,集矢而射,明軍死傷無數。

至此,西路軍全軍覆沒。

北路軍的覆滅

三月初三,努爾哈赤得勝後,沒有絲毫的怠慢,繼續猛攻明軍,接著北路軍駛入戰場。

北路軍的指揮官馬林,就是一個文人,根本沒有帶兵打過仗,可見明軍用人有多操蛋。當得知西路軍全軍覆沒之後,努爾哈赤又朝自己奔來,他也明白即將面對的是什麼。

關鍵時刻,他把自己的部隊分為三部,互為犄角,這樣可以相互照顧,全力防守。但可惜的是,他面對的是一個,在那個時代最強的猛將努爾哈赤。

只過了一個時辰,女真金軍就攻陷了馬林的三個大營。馬林見狀,拋下兩個弟弟,自己先逃跑了。

至此,北路軍也全軍覆沒。

東路軍的覆滅

明朝西路軍、北路軍慘敗的訊息傳遍了整個遼東,但是唯獨率領東路軍的劉綎,卻一無所知。這是為何?

原來,他一直在迷路,不知道他的運氣是算好還是壞,躲過了兩次大劫,死到臨頭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

三月初四,努爾哈赤終於找到了他。由於東路軍不是主力,兵力本來就不足。而打了兩場勝仗的努爾哈赤,雖兵力受損,但士氣高漲,還保留著作戰的實力。

三月初五,雙方經過一個晝夜的廝殺,劉綎戰死沙場,東路軍全軍覆沒。

至此,四路大軍,三路盡亡。剩下的只有南路軍了。

南路軍的全身而退

南路軍的指揮官叫李如柏,他是名將李成梁的兒子,努爾哈赤弟弟的一個女兒,還是李如柏的小妾。雙方說起來還沾親帶故,那麼努爾哈赤怎麼對待這位“親家”呢?

不得不說李如柏運氣好,自開戰後,他就一直找不到行軍路線,等他七拐八彎的到達戰場後,其他三路大軍早已覆滅。

朝廷見三路大軍覆沒,於是乾脆通知他撤退了。這樣,李如柏不費一兵一卒,做到了全身而退。或許有點恥辱,作為名將的後代,軍事才能不敢恭維,但總算為明朝保住了一路大軍,也算是安慰。但他也沒有因此而得意,之後選擇了自殺以明志。

後人總結失敗原因:

首先戰略指導失誤是導致失敗的首要原因,其次,大軍遠征,準備不足,且將帥不和,事權不一,致使各路軍尚未完成合擊之勢,便被各個擊破,這是其二。再者,情報不明,造成被動挨打的局勢,比如,當杜松在薩爾滸苦戰這時,相隔三十里外的馬林卻毫不知情。其四,杜松責任重大,冒進行軍,分散兵力,武器裝備優於後金軍,卻引火照明,使明軍處於明處,照亮的卻是暗處的後金軍,使裝備優勢盡失。

反觀後金軍,戰略得當,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既發揮了騎兵優勢,又能快速集結兵力,擊敵所不備。同時充分發揮本土作戰的地理優勢,利用不利的氣象條件為我所用,化腐朽為神奇。再者情報準確,沒有失誤。

薩爾滸之戰後,明清雙方的戰略態勢發生了徹底的逆轉,努爾哈赤從此在戰略上佔據了主動地位,並且這種戰略優勢一直延伸到入主中原為止。而明朝因此戰被迫陷入防禦態勢,被動挨打,直到亡國的那一刻。

上一篇:特攝英雄人物誌,悲情英雄,大道克己
下一篇:槍男盛世!PCL秋季賽半程:IFTY位居榜首 4AM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