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羅馬的興起、發展、繁榮與衰落的歷史,一共經歷了王政時期、共和

2020年美國大選,給人看到是一種社會精英與平民的分裂。這一種分裂,也令人想起古羅馬的興起、繁榮與衰落。

古羅馬發展,一共經歷了王政時期、共和時期和帝國時期三個階段。古羅馬的強大,是由於建立了優越的制度。但古羅馬衰落,也就是由於國家擴張與貧富差距,使得優越共和制度隨著時間發展沒落,最後這個制度也使得國家走向衰落。

現在,我們就看看古羅馬的建立、發展、繁榮與衰落的歷史。

一 古羅馬的王政時代

我們知道,古羅馬城建立於公元前753年4月21日,羅馬人以此作為國家誕生的紀元。起初,古羅馬城應該是在義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的七座山丘上,古羅馬城由此也被稱為“七丘之城”。

當時,古羅馬城邦應該處在原始社會末期,生活形態還是部落氏族的狀態。城邦的居民,都是地中海其他地方混不下去,流竄到這裡的一群loser,也就是窮人。

由於古羅馬城邦周圍的土地都不肥沃,這些羅馬的窮人除了耕種土地之後,業餘時候靠著一身的勇力打劫為生,已賺取一些外快與小費。最瘋狂的時候,就是城邦的君主設計了一個圈套,就是騙鄰國薩賓國的國民來參加祭祀典禮,然後偷偷就把薩賓國的國民女性資源都搶走,把薩賓國的女子都作為自己的壓寨夫人,已滿足需要與繁衍後代。

當時,毫無準備的薩賓人在羅馬人的武裝下只能打得落荒而逃。在薩賓國民回到自己的地盤之後,也無法忍受這一口氣,於是就開始向羅馬發動長期的戰爭。不過成為羅馬人妻子的薩賓女性,也不想丈夫死去,自己成為孤兒寡母,於是就帶著孩子親自上戰場阻止了戰爭的發生。

二 古羅馬王政時代的政治體制

從這一件事來看,古羅馬建立初期,資源貧瘠,也是很窮的。當時古羅馬處在奴隸制原始部落的國體,也就是王政時代。在王政時代,還殘留著氏族部落的組織形式。當時羅馬一共有三百個氏族,每十個氏族部落就組成一個胞族,胞族叫做庫里亞。然後由庫里亞大會選舉產生羅馬的最高元首——“王”,傳說一共有七個王相繼統治羅馬。

羅馬的王,擁有軍事、審判、祭司等權力但無民政權。之後,元老院又叫做長老議事會,由羅馬三百個氏族的顯貴組成,協助“王”處理一些事情,並由它首先討論。

可以看到,庫里亞大會就如同現在美國民主制的參議會,元老院又如現在的眾議會,王好比總統。

三 貴族與平民“共和”制度的達成

在王政時代初期,羅馬公民都是一樣窮。可是,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於是也就有了社會的貧富懸殊。有錢的是貴族階層,窮的就是平民。

於是,貴族階層有錢之後就牛氣沖天,就不再選舉“王”,聯手把自己“王”趕走,然後組建了屬於貴族的元老院,自己做起了老大,集體掌握國家的統治權,推行有利於貴族的法律。

這樣一來,處在社會中下層貧窮的平民也不願意看到這一種狀況,不願意免費為貴族白白上前線,做冤大頭。於是,平民就團結起來,一起反對貴族。

這些平民也來了幾次危及貴族統治的遊行示威。最要命的一次,就是敵國兵臨城下的時候,這些平民就在羅馬城內的卡比多山上聚集,然後拒絕服兵役參軍,並且示威:“你們貴族不是牛氣沖天嗎,就自己上前線吧”,或者“給我政治權利,不然就由你們貴族自己解決這一場戰爭!”

於是,貴族也沒辦法,大敵當前,真的沒人為自己打工上陣賣命,只能派代表上了卡比多山簽訂協議,達成貴族與平民的妥協。於是,就有了公元前四世紀的《李錫尼法案》,在該法案中第一次透過制度上設計,達成貴族與平民的權利分配上平衡。之後,羅馬人就把它叫作為國家叫做共和國。也就是res publica 後來在英文“republic”

後來美國建國者在首都也修建了一個建築物(Capitol),就是美國建國者對羅馬共和精神的“複製”,翻譯為“國會山”。

羅馬人認為共和,就是貴族與平民達成一種“共同利益”,透過共同利益的達成,讓貴族精英與平民都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之後,《十二銅表法》的誕生,也標誌保障平民利益與限制貴族利益壟斷的達成,貴族與平民達成一種契約上平等。

四 羅馬的共和制度,促進了羅馬的“崛起”

接下來事實也證明,羅馬產生的以精英為鋒刃,平民為劍身的共和制,是有效的共和制度,能激發每一個羅馬人的潛力與積極性,讓羅馬在數百年中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大大小小的國家,然後由一個城邦領土範圍逐漸覆蓋到地中海沿岸的大國。可以看到,優越的共和制度促使了羅馬的強大。

可是,伴隨著羅馬領土的擴大與國家發展,貴族與平民對立也越來越明顯。如當時在羅馬共和制度法律中,要求羅馬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在戰爭來的時候應該為國家服兵役。可是,伴隨著羅馬領土範圍的擴大,服兵役期限也變得越來越長。

貴族無所謂,有錢可以買奴隸,讓奴隸幫忙照顧家裡的田產,平民卻只能由自己的田舍荒廢。

五 貧富懸殊,羅馬發展的悖論

而且,羅馬在兼併周圍國家戰爭中的不斷勝利,不僅擴張了可耕種的土地,也俘虜了大量戰敗國的國民為奴隸。這些奴隸,在“共和制”法律的分配方案中,大多數都是歸為戰爭出力更多的貴族。這樣,貴族們用廣袤的土地與大量的奴隸建立起莊園,莊園的農產品生產量絕對大於自耕農的產品,這樣也使得羅馬農產品價格低廉,平民接連破產淪為街上的乞丐。

尤其在公元前一世紀的共和制晚期,羅馬的射虎貧富懸殊,貴族與平民對立是非常嚴重。簡單來說,就是羅馬國家的高速發展,使得貴族與平民脫節了。平民彷彿陷入一種謬論:對國家越忠誠,國家就越發展,自己生活卻越貧困潦倒!

於是,可以看到原本羅馬優越的共和制度,貴族與平民達成的“共同利益”,卻是一對只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夫妻。共和制使貴族與平民為國家強大與國家崛起努力,但平民卻沒有從這一種強大與崛起中獲得好處,反而是利益受到損害,被甩得很遠。

六 平民改革的失敗

於是,時代發展需要改革原有的制度,調節貴族與平民的衝突,可惜這些改革者都失敗了。

如公元前二世紀的格拉古兄弟,就是第一批平民改革者。他們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規定貴族們擁有的田產不得超過一定份額,多餘就上交給國庫,之後再重新分配給普通平民,藉此達成貴族與平民利益一致,緩和社會矛盾。這就是《格拉古農地法》。

這一種直接剝奪貴族們利益的改革,自然激起貴族們的憤恨,於是這兩兄弟在當政沒多久就直接被貴族僱傭打手,不使用陰謀卻使用陽謀幹掉了。

平民改革者死了,羅馬貴族與平民對立的矛盾進一步尖銳。

於是,一個從貴族出身的政治家凱撒,敏銳看到當時羅馬社會的問題。他在與貴族龐貝爭奪大權中,向平民許諾,如果自己當權,一定會推行有利於平民的改革。

平民也相信了凱撒,自然也擁護凱撒的權力鬥爭,這樣凱撒在權力爭奪中有了強大的民眾力量為基礎,登上了統治者的寶座,也推行了有利於平民的革命性改革。雖然這些改革比較緩和,是一種漸進性改良,試圖達成貴族與平民的妥協。

然而,羅馬元老院的貴族們也看到,凱撒利用平民改革獲得民意,藉此削弱貴族在帝國的權力,以便自己能成為羅馬的獨裁者。他們不甘心自己權力被丟失,也是就在公元前44年一次元老院的典禮上,60多名保守派元老以維護共和制為名義,集體向凱撒刺殺,致使當場死亡。

當時,刺殺凱撒的布魯圖斯,在解釋自己背叛凱撒行為時候,也說了一句名流千古的話語:“我愛凱撒,但我更愛羅馬”。

但我們看到,布魯圖斯與貴族元老愛的只是自己貴族們的利益,並不愛平民,更不愛羅馬。

七 貴族與平民矛盾無法調節,羅馬的衰落

當元老們在廣場上高呼凱撒暴君已經被他們擊斃,可是他們卻發覺迎來就是平民們冷冰冰地鄙夷目光。羅馬平民們知道這一次刺殺的成功,也意味貴族勢力再一次抬頭,凱撒的平民改革也是失敗,自己在羅馬也是永無出頭之日!

貴族們也發現,雖然準備用大刀威脅自己利益的平民改革家被他們幹掉了,可是羅馬也不是以前的羅馬了,沒有昔日的共同繁榮……

就這樣,凱撒被刺之後,平民階層與貴族階層尖銳的矛盾依然無法緩和,貴族集團失去了平民的支援,最終也被獨裁者屋大維所削弱。當屋大維掌握政權,成為獨裁者時候,成了羅馬第一個高度集權的皇帝,羅馬共和國過渡到羅馬帝國。

在古羅馬帝國時候,平民階層與貴族階層依然對立,羅馬皇帝也很難凝聚人心,就這樣古羅馬一直衰落下去,直到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可以看到,羅馬帝國的衰落,就是在國家的崛起過程中,使得處在社會底層的平民被國家發展所甩掉,使得優良的制度也不能發揮民眾的創造力與凝聚民心,最終也導致了國家的衰落。

八 結語

簡單來說,就是優越的制度造成了國家的強大與崛起,國家的強大也推動了國家的擴張。但是國家的擴張卻使優越的制度被時代淘汰,這樣國家漸漸地走向了衰落。

古羅馬衰落告訴我們,如同世界沒有絕對真理,世界上沒有絕對優良的制度,一切都要與時俱進!

上一篇:【三國演義】火燒連營、火燒三峽劉備的三大殺手鐧,你知道嗎?
下一篇:蜀漢後期最有才華的名將,諸葛亮都自愧不如,卻被一個小人物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