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前因湛阪之戰是如何引發的?湛阪之戰的歷史影響有哪些呢?

前因

湛阪之戰:公元前557年,春秋時期晉楚的最後一戰,戰後晉、楚兩國在中原地區基本達成均勢局面。

公元前546年,在宋國大夫向戍的斡旋下,晉、楚兩國在宋國會盟,雙方約定晉的僕從國要朝貢楚國,楚的僕從國要朝貢晉國。晉楚兩國的爭霸戰爭暫時停止。

代表晉國出席會盟的是趙武。自從擔任晉國執政,趙武實行“和平稱霸”的策略,即透過外交手段維持晉國的霸主地位。

弭兵之會前,他與齊國在重丘會盟,修復了與齊國的關係;還與秦國和談,結束了秦晉兩國八十餘年的交戰局面。

晉國與齊秦兩國外交關係的修復,為後來的晉楚會盟奠定了基礎。趙武不僅讓晉國睦鄰息兵的聲名遠揚,還獲得了齊國和秦國兩個大國的諒解。

之後趙武便開始著手修復與最大的敵國——楚國的關係。晉楚是當時實力最強的兩個大國,為爭奪霸權曾多次交戰。

祭祀趙武的廟宇——藏山祠

宋國大夫向戌對趙武的外交主張也表示支援,他親自前往晉國拜訪趙武,表示願意當和平使者,去和楚國接洽。

宋國因為地處晉國和楚國之間。晉楚兩國交戰時,宋國總是被戰火波及。為了確保宋國和平的外部環境,向戌積極進行外交活動、調停晉楚兩國關係。

公元前579年,宋國大夫華元就調節過一次楚國和晉國的關係,促成了一次弭兵會盟。但盟約剛訂立不久,晉楚兩國就爆發了鄢陵之戰,盟約很快就終止了。

趙武提出想和楚國和談後,宋國試圖再次充當調停者的角色。向戍在晉國獲得了趙武的支援,然後前往楚國,向楚康王和令尹(即宰相)子木傳達了晉國想要弭兵的意思。

楚國表示同意出席盟會。趙武很快又向齊國和秦國發出邀請,希望他們能參加盟會。齊秦兩國也答應前往。

公元前546年,趙武和大夫叔向先來到了宋國。宋平公率領宋國群臣隆重歡迎。隨後晉國的盟國也陸續抵達。楚國的子木先是抵達了陳國,並派出使臣先到宋國確定協議的條款。向戍也來到陳國面見子木。

經過向戍居間調停,晉楚兩國就協議條款達成了一致意見。隨後子木就率領楚國使團來到了宋國。

晉楚雙方都在宋國都城西門外駐紮,為防晉、楚兩國使團發生衝突,宋國的上卿樂喜要求雙方不挖戰壕,互表誠意。趙武、子木都表示贊同,只是讓手下士兵搭起籬牆紮營。

晉楚因為交戰多年,雙方來到宋國參加會盟,仍不能完全放下戒備。子木讓楚軍的將士在外衣裡面穿上甲冑。趙武得知楚軍的行動後,找大夫叔向詢問對策。

叔向很冷靜,說不必害怕,子木不太可能擅動干戈,楚國一旦動武肯定會失信於諸侯,這樣晉國霸業就能更穩固。趙武聽後,就從容地去參加會盟儀式去了。

春秋時期各國地域圖

會盟儀式由宋國的樂喜、向戌兩位東道主主持。宰殺牲畜、執牛耳取血等程式過後,晉楚兩國就歃血(微飲牲血,或含於口中,或塗於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誠意的行為)的先後順序發生了爭執。

會盟的盟書明文規定:晉、楚併為霸主,雙方都要先於其餘諸侯歃血,但誰先誰後並沒有說清楚。趙武說:“晉為傳統霸主,凡會盟諸侯,晉國向來是第一個歃血!”

子木針鋒相對:“既然晉、楚相匹敵,如果一直都由晉國先,那豈不是說楚不如晉?晉楚輪流做霸主已為定式,憑什麼說晉國是傳統霸主?”

晉、楚各執己見,互不相讓。趙武為了不讓和平希望破滅,最後還是做出了讓步,讓楚國先歃血。

弭兵之會

作為晉國卿族,趙武當時已經意識到當時晉國的卿族勢力日漸壯大,卿族之間的明爭暗鬥極大地影響了晉國的穩定,再對楚強硬並不是明智之舉。為了順利完成會盟,趙武選擇了退讓。

楚國歃血後,會盟才得以繼續進行。向戌作為東道主宣讀完弭兵盟約後,將盟書人手一份發給與會諸侯代表。一份盟書放置在犧牲(宰殺的牲畜)之上,填埋在土坑裡。至此,弭兵會盟才算順利結束。

後果

柏舉之戰:公元前506年,在晉國的扶持下,地處東南的吳國崛起後,吳王闔閭伐楚,攻破楚國都城。

結論:

弭兵會盟標誌著春秋時期中原地區爭霸戰爭的結束,確立了晉楚兩國共霸的局面。

(素材源於: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f19cbf6550c6f0001a06764;侵權必刪。)

上一篇:【s6半決賽前瞻】edg雙c力壓水手組合,edg終結戰時間猜到了嗎?
下一篇:kpl春季賽:mtg兩連勝排第二rng 2-0勝rngm,晉級a組仍有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