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冬天飄雪的季節 我們趕牛爬犁生產隊送糞的那些事

花嶺,位於本溪縣高官鎮的北部,上世紀六十年代這裡還隸屬於原高官公社的一個生產大隊,其中有一個叫“花嶺溝”的小隊,我們1962年父母從本溪市下放時,就來到了“花嶺溝”這個生產隊。

這裡位於本溪縣的北部,毗鄰撫順縣,地勢較高,撫順市也是遼寧省冬季最冷的市,地勢的關係,花嶺這裡冬季一般雪都很大,幾乎整個冬季這裡都是冰雪覆蓋著田野和路面,與之相鄰20公里外的偏嶺地區太子河谷地,那裡的雪就小多了,甚至公路都是土路面,沒有積雪。

圖片源自網路

花嶺溝當年是剛成立生產隊,五十幾口人,一百另幾畝土地,分佈在溝裡南北兩個大溝中,都是一律的偏坡地,極少平地。從建隊的那一年起,生產隊就形成了一個規律,利用冬天雪大時機,用牛爬犁往山坡地送糞,這樣會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以避免春季用牛車送糞爬不上山坡地的困難。

於是,每年冬季年前的一兩個月,年後的一個月,送糞就是生產隊的主要活計。冬季一般的婦女就不出來上班了。生產隊每年夏季都會積肥造糞,往散牛圈墊青草蒿子等,再拉土墊進去,利用牛圈糞水漚糞,每隔一段時間就將牛圈中的糞土倒到外面的糞堆上,這樣週而復始,就積攢了可觀的糞,這種糞稱為“土糞”,在入冬前一般的糞堆需要“倒糞”一二次,以利發酵。

我們生產隊因為隊小,沒有飼養馬、騾,主要的畜力就是牛,於是送糞主要靠牛,而載具就是爬犁,生產隊統一做的較大號的爬犁,比普通人拉的爬犁要大,更壯實些,統一編的大筐,能裝三百斤土糞的大號圓筐,而趕牛爬犁的卻是一群十四五歲,十六七歲的小孩,每戶人家或出一至兩個小孩,不分男孩女孩,告訴你,那時候的孩子可沒有那麼矯情。

為了照顧女孩和年齡小的孩子,在分配牛的時候會僅這些人先挑好使的牛,壯實的男孩子就撿最調皮的牛來使喚,這充分顯示了公平合理性。當然我也是最早參加趕牛爬犁送糞的孩子們的一員。

那年月生活艱苦,誰也沒有太好的穿戴,空心棉襖褲,用繩子腰上一勒,就不透風了,棉帽子,自己家縫的“手悶子”,那時候哪有棉手套?腳上穿的是靰鞡(烏拉),就這東西最“腦乎(暖和)”,怎麼冷的天,穿上它在雪地裡站上一天也不會凍腳的,而且不論男孩女孩都穿。穿靰鞡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它不像一般的鞋底有稜角,它是光板牛皮的,就是在雪地上太滑,摔跟頭是經常發生的。女孩可能會比男孩多一領紅色的頭巾。

穿靰鞡

送糞的牛爬犁開始年頭因為生產隊人口少,爬犁還不多,一般有七八張爬犁,後來生產隊人口多了,就發展到有十多張爬犁了。按照送糞地塊的遠近,每天送糞的次數也不同,較遠的地塊每天能送七八趟,較近的地塊每天可送十幾二十幾趟,當然每次裝糞就需要自己裝,這也是最累的時候,所以走遠趟相對要輕快一些。

每趟送糞的爬犁出發都顯得很壯觀,最前面的爬犁有好使的牛帶路,後面的爬犁自動跟上,幾乎不用趕,牛會自動跟著走,小夥伴們這時候是最愜意的,甚至是邊走邊玩,互相嬉戲。遇到不好走的地方,就要注意了,每個爬犁都有“爬犁杆”,這時候搬動“爬犁杆”幫助找準方向,躲過石頭、偏坡、水溝等障礙,這是每個趕爬犁的孩子必須做的。

在雪厚的年份,生產隊會出一名社員在要送糞的地裡用鍬“挖雪窩子”的,因為雪太厚,土糞倒在上面會不集中的,會滾得哪都是的,那麼倒在挖好“雪窩子”裡面是最合適的。而且這位社員還要幫助那些體弱的孩子“翻筐”,許多體弱的孩子要週翻二三百斤的糞筐還是很費勁的,有時候還需要聯合幾位小朋友大家一起協助才行,想想孩子們的勞動也是不容易的。

倒完糞往回走時也就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通常好走的路段就可以坐在爬犁筐裡的,享受那種坐爬犁的滋味會非常愜意的,一般隊裡規定是不準坐爬犁的,但是“縣官不如現管”,所謂規定還是禁止不住的。

那麼我們每天能掙多少錢呢?一般的孩子每天可以掙六,七個,七,八個工分,大人每天才掙十二個工分,一個孩子掙這些就不少了,我們那時的平均分值在十分工六角錢左右,無疑,這些孩子每個冬天也能為家庭掙來不少收入的。

孩子們回來時走在前面的到糞堆時總是先搶大塊的糞塊裝,直接裝糞塊可以裝的快,否則沒有糞塊就只有用鍬去裝散糞了,這會裝得很慢的。

一般中午會休息一個小時喂牛的,孩子們也可以回家吃點什麼,下午上班再重新套牛爬犁,這些活都必須自己完成的。

每天孩子們還要注意給牛“飲牛”的,就是給牛飲水。溝裡總有幾處冬天凍不嚴的河溝,就是要保證每頭牛都要喝到足夠的水,否則一旦牛渴急眼了,會什麼都不顧地奔水而去,甚至會拖翻爬犁的。還有一種現象,就是牛不渴,不想喝水,這時候你就是強要牠喝,牠偏不喝,就應了那句話“牛不喝水強按頭”,你想想最後能怎樣?

生產隊的大糞堆有兩米多高,男勞力們就是每天“刨糞”,大糞堆外圍冬天可凍一米多厚,很堅硬,也很“艮”,“艮”就是有韌性,因為它裡面有草有蒿子等,那麼刨它時“十字鎬”是不好使的,一錐一個眼,只有用大號的“板钁頭”來刨,俗稱“牙钁”。糞堆凍不透,中心是不凍的,只是外圍凍了,儘管每天還在凍,但是沒有刨的快,通常糞堆的頂部還要覆蓋“黃糞”,這樣上面凍的很淺。

我們這個生產隊抓的緊,管理的好,整個冬季幾乎不閒著,送糞可以幹到臘月二十八九,一過了正月初五就又開始了繼續送糞,就是在“開化前”要將所有的糞都送到地裡,因為就是這個環境,沒有別的辦法。我們大隊的其它生產隊也是這樣送糞的。

後來的我,18歲之後,我就是正經的男勞力了,就不趕牛爬犁了,去刨糞了,幹爺們的活了。而“知青”的到來,卻增加了趕爬犁的隊伍,這個活他(她)們幹著挺合適,沒什麼技術含量,也不用動重體力。

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那一大長串的趕爬犁隊伍的景象不時會浮現在眼前,就好似那在沙漠中行進的駱駝隊伍,那美好的時光,無限的樂趣彷彿又回到了孩提時代,如今這種體會只能留給孫子輩們去體會吧!

謝謝朋友們的關注!

上一篇:書香傳家久,家和萬事興!大家都來曬圖自家書架吧
下一篇:零基礎也能畫素描,教你畫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