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木石知情,《文藝美學》讀書-藝術分類與其源流,人間何處不傷神

木石知情,行書、白文印

與其說藝術是意識形態,不如說藝術是人類的實踐活動,包含了從認知思想到改造世界的實踐,是一個豐富而複雜的有血有肉的實踐行為的總體。分辨、分類是人類認知的最基礎方法,上下左右大小多少的分辨是幼童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所有認知與科學哲學的基本方法,在藝術研究實踐和學習中都要用到分辨和分類,但分辨與分類僅止於認知研究。

我們可以將血液迴圈系統與肌肉系統分開來研究認識,但絕不能從人體內將它們完全割裂開來,否則將會讓這個有血有肉的人體喪失生命。對待任何其它事物的認識和分類都是如此,不能因為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認知,就將原本渾然一體的事物,大卸八塊分割成各自獨立的一盤散沙,藝術也概莫能外。

將藝術分類煞有介事地提升為某種標準的界限,樹起鋼鐵的邊界牆,妄圖建造能夠流芳千古的功績,不過是一廂情願白費功夫。從形式的角度研究時,便以形式分辨藝術;從內容的角度研究時,便以內容歸類藝術;從表現的角度研究時,便以表現分別藝術;從時空的角度研究時,便以時空區分藝術,諸如此類並不互相牴觸,又何必拜把子排個座次出來。

在藝術欣賞與創作中,無論哪種分類方式都不應當成為欣賞與創作的障礙,畫地為牢自縛手腳。特別是當新的材料、工具、方法出現時,藝術家更不必因為從來如此這般,便墨守成規不敢越雷池一步。創作者不僅要受到自身認知的約束,還會受到師承、行業、批評、銷售等因素的制約。欣賞者雖然沒有那麼多顧忌,卻缺少資訊與話語權。

專業人士被固有的認知、權威、利益裹挾,故意誤導、刻意迴避、不作為;擁有真實感知的群眾,因為知識和話語權的弱小毫無影響力;最終造成整個社會集體沉默與倒行逆施的現象。這在歷史中屢見不鮮,而且還在不斷重複和上演,且不限於藝術的社會實踐活動。即便春江水暖鴨先知,趕鴨人卻有不一樣的打算,鴨子們終究還是無法去暢快鳧遊。

從眾、趨同、趕時髦的群體心理,讓人類社會出現一波接一波的潮流跟風現象,在藝術界、服裝界,甚至投資、學術、科技領域也是如此。一時的風起雲湧名聲大噪,生前前呼後擁身後寂寂無名,得勢門庭若市失勢門可羅雀。名聲頭銜、拍賣價格,與藝術價值的關係更多?還是與權勢利益的關係更多?大家心裡恐怕都有一個答案。

即便被分為同一型別的藝術之間,也沒有藝術與其存在的社會生活,與創作它欣賞它的具體的人群關係更緊密。藝術之間的共通性,並不來自大家同屬於的分類或者名稱,而是來自各種藝術所處社會文化的共通性。這個從屬關係必須界定清楚,否則藝術的研究就會成為自以為是自說自話的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藝術實踐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需要,具體來說就是審美的需要,促成了藝術的產生。從原始的皮毛、貝殼、工具、陶罐,到巖畫、舞蹈、歌謠、音樂、建築、雕刻,無不是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美的創造,沒有不實用的藝術。在人類文化發展起來後,專門服務於審美欣賞的藝術作品,也是一種實用,更不用提用於金融交易炒作的藝術了。

區別歸類劃分等級,打壓一批抬高一批,是人類社會利益鬥爭的慣用手法,處於社會中的藝術群體也不能免俗。但是拋開這些權與利的紛爭,無論是馬桶蓋子,還是殿堂裡金碧輝煌的作品,人們都希望它們能夠符合美的規律帶來美的享受。並不因為是個馬桶蓋子,就無所謂地任由它醜陋不堪,更何況人們接觸馬桶蓋的時間,更多於接觸殿堂間的藝術品。

《和友人洛中感春》

唐 · 白居易

莫悲金谷園中月,莫嘆天津橋上春。

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神?

歡迎關注公眾號:中流治印

門下走狗,李澤厚《美的歷程》讀書筆記-文質美,多少樓臺煙雨中

金石有靈,羅丹《羅丹藝術論》讀書-藝術的真理追求,唐堯遂不見

妙得,朱光潛《談美書簡》讀書筆記-風格流派表象,一段夕陽愁

方便法門,宗白華《美學散步》-審美欣賞技巧,春在枝頭已十分

上一篇:昂科威PLUS,安全感滿滿的
下一篇:過程抽查不是為了看產品合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