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威縣邵固改革開放初期也輝煌過

冀東南古鎮邵固曾與河古廟鎮及大營鎮並稱冀南三大貿易古鎮,都處在三縣地域交界處,每逢有集有古會的日子裡三大古鎮用人山人海形容一點也不過分。

我小時候第一次跟大人去邵固趕集,那是春天的時候,快到邵固時,鎮周圍趕集得農民川流不息,感到非常好奇,那時候都是走近路或是小道,沒有現在挺直的道路。回想起來挺有意思,整個邵固鎮,村裡村外、場院道邊、有個空閒得地方就有做生意的,做什麼生意的也有,現在己有好多失傳了,場面非常壯觀熱鬧,那時候的小孩都好跟著大人趕集看熱鬧吃點好東西。

七幾年我上學畢業進入社會在村裡開拖拉機,經常去邢臺拉貨來回路過河古廟,河古廟也是邢臺到清河縣中間半路上經常歇腳吃飯的地方,時間長了我們與飯店老闆也就都熟了。有個歲數大的老闆我們都叫他大爺,說話非常和氣,我們每次見面都互相喧鬧無話不說。有一次他說我們這裡河古廟和你們那裡邵固及北邊大營在周圍幾百裡,都是有名的古集古鎮,在我們這方圓上百里的地方號稱三大貿易古鎮,當時我愣住了,因為我沒聽說過大營這個地方,也不知道邵固有這麼大的名氣,透過聊天我對三大貿易古鎮有了初步印象。

改革開放八十年代初期,我們清河人在地方政府的鼓勵和支援下,以過去集體富業為探索,引導群眾向各個領域進軍,真正形成了千軍萬馬闖市場,成就了現在的這個幸福美好的局面,回顧過去幾十年真是感慨萬千。我也是其中一員,賣掉家裡得小拖拉機於一九八二年改行去上海買議表車床,做起了汽摩配件生意,那時候我們買鋼筋、鑽頭、白鋼刀、螺絲等都離不開臨清,有的東西還需要到大城市裡去買,現在年輕人不要笑話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真難,一是不會,二是沒錢,三是自己找市場。那時侯出門都是騎腳踏車,去那裡都是土路,特別是陰雨天道路真沒法走。臨清河東有個鐵器、軸承、螺絲市場,我們河北好幾個縣做生意的人,都去這個市場買自己合適的東西,大夥經常在一塊說話聊天盼我們河北當地有這樣一個市場多好,就不跑這麼遠的路了。

話不多說言歸正傳,到了一九八五年左右時當地爆出一個大新聞,河北威縣邵固將建一個鐵器、軸承、螺絲的大市場,訊息傳遍了幾個縣,現在看來沒什麼,可那個時候聲勢可大了。那時候的門面房不象現在的房子這麼好,都是傳統建設,沒有過多久很快市場就建起來了,新集貿市場上多排門面房子多條街,按當時那個年代市場市容市貌排面,我第一次去的時候真叫人眼前一亮,有一種說不出的美好滋味,總之當地政府真是了不起。當地在外面開門市的也回來了,外地人來開門市的也不少,還帶動了當地一些人做軸承、螺絲等其它行業的人做生意,方園上百里名聲大振,至今仍有一部分人還在做那時候的生意。可惜的是市場沒幾年就沒了,叫別的地方給爭走了,原因很多,市場不規範,道路修建沒跟上,地理位置又不佔優勢、稅亂收,在市場上有幾個人談生意,市場管理人員也收稅,雖說要錢不多但名聲不好,導致市場沒有發展起來。現在的市場改變了原來市場得性質和意義。但是值的一提的是,當時邵固是人民公社所在地,當時的領導人建市場是有高瞻遠矚和智慧得,比清河縣建市場早了五六年左右,邵固這個公社書記現在想起來真是一位好書記。這以成過去,現在的邵固由鎮變村了,沒有了往年的繁華熱鬧場面和聲望了,與另外兩個兄弟古鎮已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了,已相差兩萬八千里,錯過了大發展的黃金時段,現在的邵固和過去的邵固名聲已不可相比。我不是亂說上了年紀的人都知道,我在邵固、寺前的同行朋友仍在,我沒有泛底邵固的意思,只是回憶回憶過去的人生,說說過去邵固歷史上和改革開放初期也輝煌過,也繁華過。新建的市場從國家大發展的時間點上,以後將成邵固歷史上有紀念性意義一次大事件。謝謝大家我說的對吧。

寫於二零二二年冬

上一篇:人貴知恩,貴在感恩「早課」第1420期
下一篇:張蘭讓汪小菲退出麻六記股東背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