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龍的圖騰崇拜與“龍之九子”

“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龍為先民想象中威力巨大的神物,是一種圖騰崇拜的超自然力量,

身長,有鱗爪,“

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說法不一,目前認可較多的說法),

能興雲降雨

,乃綜合數種動物的形狀,並以想象增飾而成。

舊時社會生產力低下,人類生產生活主要依賴大自然,生存環境惡劣,對自身來源懵懂,對自然現象缺乏基本認知,憧憬且畏懼一切超越人類的力量,將強大的、無法戰勝的、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和超自然力量想象成冥冥中看不見、觸控不到的超人類神秘力量或神秘物種來崇拜,龍的圖騰崇拜由此產生。

龍的圖騰崇拜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也在不斷演化,後來的部落最高首領為了加強統治,更好地鞏固勢力,將龍與王的形象、皇權捆綁在一起,宣稱自己為“龍子”“真龍天子”“王權天授”,此後歷朝歷代統治者也在不斷延續並強化、推行這種說法,龍的崇拜也就日益深入人心。

“龍性淫”“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長”,

所謂“龍生九子”,實非九子。九是虛數,也是貴數,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因此“九子”非“九子”。

囚牛:長子,龍—牛結合,龍頭蛇身,平生愛好音律,傳說是龍之九子中性情最溫順的一個,常蹲立琴頭欣賞彈撥絃拉的音樂,一些貴重的胡琴頭部至今仍刻有龍頭的形象,稱其為“龍頭胡琴”,此外

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絃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

囚牛

睚眥:次子,龍—豺狼結合,豺身龍首,嗜殺喜鬥,心胸狹隘,好勇鬥狠,常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刀劍柄、刃相連的部分,裝飾成異獸吞吐刀刃的樣子)。

睚眥

嘲風:三子,龍—鳥結合,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的走獸是它的形象,象徵吉祥威嚴,有威懾妖魔、辟邪安宅的寓意。

嘲風

【古建脊獸一般單行排列,螭吻一般雕於正脊兩端,嘲風多位於垂脊。戧(qiàng)脊(又稱岔脊,是古代歇山頂建築自垂脊下端至屋簷部分的屋脊,和垂脊成45°角,對垂脊起支戧作用)和角脊脊端則安放著仙人走獸。

領頭是一位“騎鳳仙人”(民間又稱“仙人騎雞”,寓意逢凶化吉),後邊依次為龍(皇權象徵)、鳳(象徵祥瑞,又有聖德的人)、獅子(寓意勇猛威嚴)、天馬(神馬,寓意吉祥尊貴,傲視群雄,開疆拓土)、海馬(又稱“落龍子”,象徵忠勇吉祥,智慧與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狻猊(suānní,護衛平安意)、狎(xiá)魚(也作“押魚”,寓意興風作雨,滅火防火)、獬豸(xièzhì,又稱“一角羊”,

象徵公正無私,又有壓邪之意

)、鬥牛(象徵祥瑞,鎮邪護宅雨鎮物)和行什(

猴面帶翅,手持金剛寶杵的壓尾獸,防雷火

)。天馬、海馬位置可互換,狻猊、獬豸亦如此。

太和殿脊獸

這些脊獸的安放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才能十樣俱全,寓意皇家才能享受十全十美的特權,次要的殿堂則要按級遞減,且數目多為奇數(“奇數”為陽,佛教表示清白)。】

蒲牢:四子,龍—蛤蟆結合,形似盤曲的龍,平生好鳴好吼,居海邊,畏鯨,受驚就大聲吼叫,據此,常將敲鐘的木杵作成鯨魚形狀,將其形象作洪鐘提樑的龍形獸鈕,助鐘聲遠揚。

蒲牢

狻猊:五子,龍—獅結合,形似獅子,平生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香爐腳部裝飾就是它的形象。

狻猊

霸下:六子,又名贔屓(bì xì) ,龍—龜結合,似龜有齒,平生好負重,力大無窮,常作碑下龜,是長壽、財富、吉祥的象徵,

據說觸控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贔屓與負屓

狴犴(bì àn):七子,又名憲章,龍—虎結合,形似虎,好訟,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有其像,既是牢獄的象徵,又是黎民百姓的守護神。

狴犴

負屓 (fù xì):八子,龍—青龍結合,形似龍,平生好文,石碑兩旁的文龍是其形象。

螭吻(chī wěn),九子,又名鴟(chī)尾、鴟吻,龍— 魚結合,龍形的吞脊獸,口闊嗓粗而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是其形象,取其滅火消災。

螭吻

蚣蝮(gōng fù):一說為龍子,好水,又名避水獸,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是古橋的守護神。

蚣蝮

椒圖:一說為龍子,形似螺蚌,性好閉,輔首銜環(浮雕形象是龍獅嘴裡含一個圓環,可敲打圓環問主人在否)為其形象,民間常將其刻畫在門板上,或飾為大門上的鐵環獸或擋門的石鼓,以求鎮邪避禍,護佑家宅。

椒圖

饕餮(tāotiè):一說為龍子,形似狼,好飲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於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饕餮紋

關於龍的形象和“龍生九子”目前學術界均說法不一,各持己論,以上“龍之九子”是目前最普遍的、認可最多的說法。

總之無論何種,中華兒女對“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的身份認同均銘刻在骨血裡、基因裡,是時間、距離都無法改變的文化認同、文化歸屬感,中華民族盡皆龍的傳人。

上一篇:上海,在虹口,遇見久違的“鬆弛感”
下一篇:山東一茶客曬出“茶單”,這4款茶意外好評眾多,老茶客:真會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