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關於"名師工作室",終於有名師發聲了

什麼時候起,“名師工作室”遍地開花。

有的連“室”都沒有,就是一塊牌子,區縣的,地市的,省的,不清楚有沒有國家級的,但沒有鄉級的,村級的,社群的,樓棟的,否則會更加蔚為大觀。

“名師工作室”也不是徒有虛名,有的是真幹事,真研究,真聚集人,真培養人,真的能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成都有個易曉老師的“工作室”,省級的,我的一位同事“忝列其中”,因為他這幾年的獲益匪淺,提升極大,令我羨慕。

但是,更多的“名師工作室”,不過徒有其表,不過是掛一個牌子,下一些形式主義的手段,然後累及不少的“活動”檔案,進而收取上級相關部門的一些真金白銀的活動經費。

很難想象,沒有最後的“活動經費”,有多少“名師”願意盡一份力,發一份光。而有否“名師工作室”的學習經歷,也正成為考評青年教師和普通教師評獎晉級的重要手段,也很難想象,沒有這些手段,有多少老師會“躬身”入“名師工作室”的局?

多年前,已經蜚聲巴蜀大地的李鎮西老師在《名師是“打造”出來的嗎》一文中寫道——

“人才是“生長”出來的,而不是“培養”出來的,更別說什麼“打造”了。所謂“生長”是生長者自己的事。作為校長局長,如果一定要說“培養”,那麼這“培養”的含義應該是儘可能給“苗子”以自由寬容的人文環境——形象地說,就是儘可能提供生長所需要的土壤、空氣、陽光和水,然後就讓年輕人自由自在地“生長”吧!既不要吹毛求疵,橫加干涉,也不要指手畫腳,過度關照,更不要揠苗助長、豪華包裝、大肆炒作。只有最樸素最寧靜的田園,才能長出最肥美的莊稼。”

李鎮西老師還有一本書,叫《自己培養自己》,裡面就不僅僅是呼籲上級領導和部門,為名師的誕生提供時空與土壤,而且是呼喚更多的老師自己培養自己,包括主動追隨大師思想,主動學習同行經驗,主動吸收各家養料,主動超越自身不足……

堅信和踐行“名師”是自己培養出來的,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出來的李鎮西老師,後來也有幸成為了一員名師,也有幸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粉絲。但是,不願意就範於“名師工作室”的種種“規定”,按照工作室成員的想法自由而自在地開展活動的李老師,終於遇到麻煩了——

“有一年放假前,我接到通知,讓我準備相關總結和材料,迎接市教育局對各“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的三年評估。檔案上明確寫道:“根據考評結果評選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成都市名師名校(園)長工作室’。”我一看緊張了,因為最近一年“李鎮西名校長工作室”幾乎沒怎麼開展工作。我一看那繁瑣的自評表,頭皮就發麻:總共100分,然後分解成幾大部分,又細分為若干小塊。如果真要按這個表格填寫,真的要累死人。尤其是每一項都要有佐證材料,這把我難住了。雖然前兩年開展活動時也有些資料,但一時也難以找齊。尤其是我哪裡去找那麼多的活動記錄、圖片、影片、證書等“佐證材料”來證明我的工作室執行正常?當然,如果要臨時造假也來得及,畢竟還有兩天,我完全可以將“補材料”的任務“分解”給各位老師……”

和李老師堅持自己工作室的初衷,最終涉險過關不同的是,更多的工作室領銜人一方面受到相關功利的蠱惑,一方面怨恨於上級考察手段的繁瑣機械,還有一方面就是迅速學會了行走江湖的手段,開始了普遍性的活動應付,資料作假,各種流程漸趨“順滑”。

多年後,李鎮西老師發文,《警惕“名師工作室”的行政化、繁瑣化和形式主義化》,文中指陳了各地打造和建設“名師工作室”中的三大問題。

李老師的文中,如此“指控”——

“既然“名師工作室”的初衷,是促進年輕教師儘快成長,鼓勵教育人才脫穎而出,那麼就應該遵循人才成長的規律,尊重包括名師(導師)在內的“名師工作室”每一位成員的主體性,而不應該過多的行政化與繁瑣化,否則,事與願違……有些地方對“名師工作室”的行政化管理體現在,以“管理條例”或“考核標準”為依託,對“名師工作室”提出不少強行要求:如每年必須提交工作計劃、培養目標、三年或五年發展規劃,還必須要有一定級別的科研課題,並有一定的成果顯現,有定期驗收,包括階段性考核,學期末或年終都要有規範的總結,還要求在某一時間段裡(比如一年三年或五年),工作室成員必須發表多少論文、出版多少專著、奪得多少賽課獎項、獲得多少榮譽稱號……所謂“繁瑣化”,就是以“規範管理”“痕跡管理”“精細化管理”為名,對“名師工作室”的日常執行提出許多細碎的、精確的、甚至是形式主義的要求,比如,規定工作室“每月活動”的主題(或是科研課題,或是閱讀交流,或是專題研討),比如要求工作室必須建立網站或網頁或公眾號,定期更新內容;比如規定工作室成員必須讀多少書、寫多少文章、聽多少課、上多少公開課(研究課、觀摩課、示範課);比如給每一位工作室成員建立“發展檔案”:計劃、總結、教案、聽課筆記、讀書筆記、公開課教案及PPT……而這一切除了文字檔案,還要有圖片和影片。每學期和每年度還有繁瑣的量化考核:細緻的考核專案以及相應的加減分,有的甚至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以上針對名師工作室的“行政化”“繁瑣化”的一系列拳頭要真打出來,各種工作室要真的優秀,或者合格,那接下來的“名師工作室”所應有的自主而自由的執行完全得不到保障,反而受到干擾。就像李老師說的,工作室的重點不得不放在“過程性”的“資料積累”,以及各種“痕跡”的留存保管——很多時候還是“後補”的。為了完成考核表上的各項規定,“名師工作室”的成員往往忙於寫相關文章、填相關表格、補相關材料、拍相關照片、錄相關影片……其中的很多東西,如果非要完成也不是做不到,但那需要作假,需要炒作,需要包裝,甚至需要用錢去“運作”……而這樣“成長”起來的“名師”還叫“名師”嗎?而更多的名師要麼變成作假專業戶並樂此不彼,要麼因為煩不勝煩而心灰意冷,同時工作室的青年教師,學到更多的,就是應付,嫻熟地學會應付以至熟練地弄虛作假。

李老師的“發聲”後面,有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朋友留言,認同更多的“名師工作室”是形式主義的產物與成品之外,還如是“控訴”——

“就是一項作秀工程,基本沒看到哪兒發揮了實質性作用,便於年終總結,掙業績!當然,總結文案可不這麼認為!”

“只不過是為少數人,甚至某一個人貼金,獲取榮譽或利益而已!”

“很多名師工作室已然就是作秀,所謂的公開課,示範課不過是多次排練後的演出,甚至有些還幾年內多次演出。真正的名師,應該是隨時可以被推門聽課的,當然是課前就進教室,而不是課中被打擾”

“已經變成精緻利己主義者的名利場了!希望取消,迴歸本真狀態!”

“所謂的名師工作室,感覺就是形式主義,擺設,作秀,是為了有而有!沒有真正感覺到名師名在什麼地方,沒有感覺起到什麼引領示範作用!當然,真正的名師還是有的,如李老師這樣的,但這樣名符其實的太少了!整個風氣使然!”

也許,是到了有關方面對“名師工作室”工作進行“彙總”和改良的時候了。不可否認名師工作室的積極作用,但是現狀確實是形式大於實質,年青學員疲於應付各種驗收標準,甚至犧牲正常的備課上課時間。而名師工作室的年輕人,上進、有闖勁、有熱情,他們需要的無非是平臺、互助、引領,因此充分賦予他們生長的自由,做好相關保障,這就已經很好了。

至於名師,也讓他們更多的時空“自生自滅”吧,他們有本事的,儘可能出書,辦講座 ,揚名立萬,沒本事的,連他們善於的溜鬚拍馬、弄虛作假這樣的特長,也一樣也無法施展出來,更不必說名利雙收了。

上一篇:低調!王楠開500萬蘭博基尼遇高速堵車,樂呵呵追劇,提醒母親別拍車
下一篇:太學說道(249)反戰 止戈 勿強 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