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百年考古百大發現系列十八: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

導語:2021年10月18日,“第三屆中國考古學大會”開幕式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值此中國現代考古學百年之際,開幕式上公佈了“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下面走進百年考古百大發現系列十八: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

提到山東泰安,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泰山,2200多年前,泰山因秦始皇在此封禪而名揚天下,此後的泰山也成為歷代帝王舉行祭天儀式的重要場所。泰山素有五嶽之首之稱,唐代大詩人杜甫更是在此留下了“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句。

泰山日出

地理位置

泰安在6000多年前就誕生了盛極一時的大汶口文化,大汶口遺址位於

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

寧陽縣磁窯鎮

,總面積約82。5萬平方米,是約6100-46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

京滬鐵路線上的摧殘文明

1959年,京滬鐵路山東段開工建設,施工隊伍

在泰安寧陽縣大汶口鎮的施工工地上挖掘出了一些年代久遠的陶器碎片和墓葬。隊伍負責人在上報專案指揮部後,指揮部當即下令停止施工,並派人去請當地的文物保護部門前來鑑定。

為了不影響施工進度,

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東隊的指導下,省文管處和濟南市博物館連夜派考古工作人員到達現場進行了首次搶救性發掘。

此次發掘面積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33座,出土隨葬品2100餘件,屬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

1974年至1978年泰安地區文物局具體負責進行了第二、第三次發掘,共揭露面積1800平方米,發掘墓葬56座、120餘個灰坑、14座房址;2013年和2015年進行兩次考古發掘。

因為誤認被耽擱7年才出土

早在1952年文物普查時,考古人員在當時的滕縣崗上村就發現了大汶口文化的彩陶片,但由於仰韶文化的彩陶太具代表性,因此將其視為仰韶文化的遺物。1957年,考古人員又在山東安丘發掘出七座大汶口文化墓葬,由於出土遺物的面貌同龍山文化較為接近,因此將其歸之於龍山文化的範疇。直到1959年大汶口遺址出土了大量豐富的、具有代表性的實物資料,才使得大汶口文化被世人所認識,大汶口文化也因此被耽擱了7年才出土。

獨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大汶口文化彩陶圖案色彩鮮明,絢麗燦爛,繪製圖案紋樣多用多色彩(或稱復彩),一幅圖案往往白、紅、褐、黑各彩並用;大汶口彩陶的紋樣圖案也不同於同時期以動物紋樣為主的其他彩陶,大汶口出土的彩陶以自然界中植物的花葉紋樣和各式幾何圖形為主,創造了許多不同於常見的勾葉紋、弧線三角紋、圓點等圖形。

紅陶獸形壺

通高21。8、通長22。3、體寬14。5、足高7。9-8。4釐米,1959年大汶口遺址出土,酒器。夾砂紅陶,通體磨光,圓面聳耳,遍施紅色陶衣,光潤亮澤。拱鼻,張口,鼓腹,四足,短尾上翹,耳穿小孔,背裝弧形提手,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可受水,嘴可出水,體肥壯,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積,四足立起便於加熱,造型生動美觀,近似豬或狗形。

紅陶折腹鼎

通高28、口徑13。5釐米,1959年大汶口遺址出土,炊煮器。泥質紅陶,器表磨光,施紅色陶衣。

白陶鬹

guī

高14。8釐米,1959年大汶口遺址出土,灰白色,頸部粗短似漏斗狀,頂部有斜向的流伸向器身前部。圓環形提樑,上聯頸部,下接器身,表面按壓成絞索狀。腹部略呈球狀,腰部有一週橫向附加堆紋,表面壓印成花邊形的裝飾。三個肥大的空袋足,呈鼎立形式均勻分佈於腹部下方。

網紋彩陶背壺

口徑10、腹徑23、底徑7。9、高30。6釐米,1959年大汶口遺址出土。泥質紅陶,侈口、短頸、橢圓腹、平底,腹部一側有寬頻豎耳一對,另一側一突鈕。肩腹部繪兩層上下交錯的黑色連三角網紋,下層兩豎耳一段繪菱形網紋。

東方古代文明的曙光

從大汶口文化出土的生產工具、日常用具和墓葬習俗來看,大汶口文化處於原始農業為主的部落氏族,畜牧業已經有了從農業單獨分離出來的趨勢。出土的墓葬陪葬品表明母系氏族社會盛行的對偶婚已經有所動搖,父系氏族制度有了萌芽,社會已經出現了貧富差距。

從社會發展來看,農業的進步為人類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人類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定居方式轉變。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誕生了獨具特色的大汶口玉器文化。

大汶口遺址出土了鏟、臂環、指環、笄、管等玉器,玉器的顏色有墨綠色、翠綠色、淡黃色、雞骨白色、白色帶黑斑。山東鄒縣、萊陽縣均產玉,所以這些玉器的玉料可能產自當地。

大汶口文化玉鐲

,鐲子的內圈呈橢圓形,外圈呈圓角方形,造型十分獨特,鐲面光滑。

大汶口文化中的玉鏟

鑽孔工藝特別,它是用先琢後鑽法完成的,先在需鑽孔的部位用尖銳的工具反覆琢刻,使玉料上形成圓穴,然後在圓穴上再進行錐鑽鑽孔。

上一篇:結構施工圖審查要點之三——地基基礎篇
下一篇:地坪塗料的功能特性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