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在“春風吹鬢影”,“寶馬雕車香滿路”的法國,有四個最具盛名的葡萄酒產地。它們分別是中部的盧瓦爾河谷、南部的羅納河谷、西部的波爾多和東部的勃艮第(Bourgogne)。作為紅葡萄酒的法定產區,勃艮第出產的紅酒在百步以內就有兩種味道,而在全世界最貴的50支酒中,四分之三都來自勃艮第這個“複雜難懂”的產區。這讓它在葡萄園遍地的法國獨樹一幟,也讓它成為了全世界葡萄酒愛好者心中的“耶路撒冷”。

勃艮第

勃艮第

勃艮第

勃艮第

雖然葡萄園和葡萄酒是今天勃艮第的標籤,但若讓時光倒流回西羅馬帝國時代,勃艮第的頭銜兒則是勃艮第王國。公元4世紀,當中亞的匈人無意間煽動了一下“翅膀”,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遷徙浪潮便隨之開啟,屬於日耳曼族群中的勃艮第人也在其列。他們於公元411年在萊茵河西岸建立了勃艮第第一王國,之後被匈人所滅。

王國沒了,但勃艮第人還在。他們繼續向西羅馬帝國境內移動,並於公元452年在羅馬眼皮底下建立了勃艮第第二王國,控制了今天法國、義大利和瑞士的部分地區,定都里昂,瑞士的日內瓦也在其內。此時,離西羅馬帝國壽終正寢只剩24年。

勃艮第

勃艮第

勃艮第葡萄園

勃艮第葡萄園

對於羅馬來說,匈人、勃艮第人等都是沒開化的蠻族。為了對付層出不窮的蠻族,羅馬經常用的策略是,“以夷制夷”,即用一個蠻族去對付另一個蠻族。雖然這個策略最終讓羅馬消失於塵煙,但蠻族們也的確是此消彼長。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蠻族中的法蘭克人,也是法國的祖宗

讓勃艮第第二王國“嚥了氣兒”。隨後,他們在勃艮第王國的土地上建立了

勃艮第第三王國。此時,是公元533年,查理曼大帝還沒出世呢。

在查理曼大帝的帝國版圖中,就包括今天的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等地,當然也包括勃艮第第三王國。等維京海盜來襲後,查理曼大帝所在的加洛林王朝灰飛煙滅,勃艮第第三王國所在地先後出現了上勃艮第王國、下勃艮第王國、勃艮第公國和勃艮第伯國。其中,勃艮第公國和勃艮第伯國同時存在,這些國家的君主都是法蘭克人。

勃艮第

勃艮第

勃艮第

當阿拉伯人入侵伊比利亞半島後,勃艮第公爵和勃艮第伯爵沒有爵位繼承權的兒子來到伊比利亞半島,他們分別娶了西班牙卡斯蒂里亞王國的國王阿方索六世的兩個女兒,雙雙成為了國王的乘龍快婿。勃艮第伯爵的後代繼承了卡斯蒂里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的王位,形成了西班牙聯合王國。此王國最終把穆斯林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為“收復失地運動”劃上了圓滿的句號,而勃艮第公爵的後代則把葡萄牙伯國升級為了葡萄牙王國。之後,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開始了影響人類程序的大航海,並各自建立了龐大帝國,開始瓜分世界。這一切,都有勃艮第的基因。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英法百年戰爭期間,法蘭西本土的勃艮第公國和勃艮第伯國憑藉聯姻合二為一,成為一家人。實力壯大後的勃艮第公國,趁著英法戰爭,渾水摸魚,吞併了富庶的佛蘭德,為日後大名鼎鼎的尼德蘭奠定了根基。隨後,勃艮第的公主和其後代,又跟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和西班牙女王結婚,最後誕生了歐洲第一君主,開啟了第一個日不落帝國的查理五世。

勃艮第

勃艮第

勃艮第

勃艮第

佔據了歐洲歷史輝煌篇章的勃艮第,在我心裡也同樣佔據著重如山的分量。法國之行,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錯過它的。那麼,勃艮第在哪呢?它

在法國東部,西北有巴黎盆地延入,南部為中央高原,面積約佔法國國土面積的6%。這個地區不僅有享譽國內外的葡萄酒產區,而且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自然風光,還有昔日的名城和世界文化遺產。我們對勃艮第的探索就從

勃艮第葡萄酒貿易中心的

博訥(Beaune)開始。

臨去法國之前,朋友推薦我們一定要在

博訥(Beaune)住一夜,於是我們從魅力無邊的安納西直接開到了這裡。

剛開進博納,我們就體會到了這個葡萄園之城是多麼地名副其實,連馬路中間的環島上都種著葡萄樹,這樣的情形我們在其它葡萄酒產區都沒看過。作為勃艮第地區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地,

博訥

的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類似香檳的氣泡酒都遠銷世界各地。

博訥

博訥

博訥

博訥公路環島上的葡萄樹

被古老城牆包圍的

博訥老城很冷清,幾乎沒什麼遊人,城外停車也不收費。我們在這個羅馬時代就成為葡萄種植中心的老城裡閒逛,回想著這裡流傳的一個古老故事。據說當年羅馬軍隊帶著葡萄種子到達博訥時,發現這裡充沛的陽光與豐厚肥沃的礫石土地特別適合葡萄的種植,於是他們便一邊種植葡萄一邊釀酒。誰知三年後,當軍隊要開拔時,竟有半數士兵請求留下來,因為這裡的葡萄美酒俘獲了他們的“芳心”。在法蘭克王國的查理曼大帝統治這裡時,他專門頒佈法令,禁止軍隊經過博訥,可見博訥的葡萄酒多麼讓人銷魂。這樣的博訥讓莎士比亞把它寫進了悲劇《李爾王》中,他借李爾王之口說:“羅馬帝國征服了世界,而博訥征服了羅馬帝國”。

雖然現在仍是勃艮第釀酒業中心的博訥葡萄酒很出名,但對於不會喝酒的我們來說,多好的酒我們也品不出來,我們只知道我們點的勃艮第名菜

-紅酒燒牛肉很鹹,沒想象的那麼好吃。我們還知道,讓

博訥遠近聞名的另一個原因是這裡的主宮醫院(Hotel-Dieue),又稱濟貧院。

此醫院建於15世紀,由

勃艮第的貴族修建,專門用來給窮人看病。這裡不僅醫療費用全免,還提供免費的一日三餐。而此貴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財力,就是讓醫院收購了大量優質葡萄園,並釀製和出售高檔葡萄酒,從而形成了以葡萄園養醫院的良性迴圈。

博訥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博訥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博訥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博訥主宮醫院

今天,醫院依然經營著幾十公頃頂級的葡萄園,每年11月還會在這裡舉行全球著名的葡萄酒拍賣會。而醫院本身的建築也可圈可點,

它用

斑斕的色彩搭配出富於變化的幾何圖形,視窗裝飾著哥特式的尖頂,木筋結構環繞著外牆的露臺,還有簡潔沉靜的外形,這讓它

成為中世紀勃艮第建築的瑰寶。可惜我們到的時候醫院關閉,我們只能從外部看到它

高聳的尖塔和耀眼的彩色琉璃瓦屋頂。

不管博訥被描述得多麼美好,我們都對它不怎麼“感冒”。它的老城區實在太小了,我們走了半個小時基本上就把幾條交錯的街道走遍了。

老城中有文藝復興時期的酒店、漂亮的半木結構房屋和建於14世紀的公爵宮殿,以及建於13世紀的聖母教堂。這座擁有哥特式門戶和文藝復興時期鐘樓的教堂被認為是勃艮第最後一座偉大的羅馬式教堂之一。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博訥聖母教堂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博訥聖母教堂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博訥聖母教堂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博訥聖母教堂

告別博訥這個小巧寂靜的葡萄園之城,我開進了勃艮第的腹地。有人說,你可以理直氣壯地在勃艮第醉生夢死,其理由不僅僅因為它擁有卓越的葡萄園,還因為它擁有豐富的自然地質、建築宗教和文化遺產,以及風景如畫的迷人小鎮。我覺得此人說得太對了。在從博訥到維茲萊(Vezelay)20多公里的路途中,我們又見到了令我們心醉神迷的風景。這風景,除了有青翠欲滴的山谷和連綿不盡的葡萄園外,還有一大片向日葵花田。雖然我們在環法自駕中,偶爾也會見到向日葵,但面積都沒有勃艮第的大。這片向日葵花田,跟我在日本北海道看見的很像,這讓我覺得法國真是自駕的天堂。

維茲萊,沒有博訥知名,卻比它漂亮,而且還藏著世界文化遺產,我們很慶幸能在這裡佇足。它坐落在一座被稱為“永恆山丘”的小山上,可以俯瞰透過約訥河(Yonne River)而注入塞納河的屈爾河(La Cure River)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維茲萊山川穀地。史學家們說,維茲萊所在的谷地古時候靠近鹽泉的源頭,因此在公元前兩千三百年左右就有人類定居。到羅馬帝國時,人們又在維茲萊西南開鑿了近兩千個礦井,並在小山上開闢了葡萄種植園,這樣,葡萄種植的產業就在維茲萊延續了下來。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維茲萊的森林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維茲萊河谷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維茲萊河谷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韋茲萊河谷

但讓維茲萊出名的卻不是葡萄園,而是朝聖聖地。在把法蘭克帝國一分為三的《凡爾登條約》簽訂後不久,獲得了西法蘭克王國的禿頭查理於公元9世紀在這裡修建了一所本篤會修道院。11世紀上半葉,一名修士把一位聖人瑪德萊娜(Mary Magdalene)的遺物帶到了這裡。這位女聖人的名字曾在四本經典福音書中被提到過12次,數量超過了大多數使徒。她是耶穌的追隨者之一,伴隨他一起旅行,並見證了他被釘在十字架和復活的全過程。因為這些,她被稱為“使徒的使徒”。可想而知,她的遺物的到來,會給維茲萊帶來什麼樣的榮光,小城立刻變成了朝聖聖地,財富也隨之增加。12世紀修道院開始擴建,她的名字也被用來命名此教堂,即聖瑪德萊娜教堂(Basilique Sainte-Marie-Madeleine de Vézelay)。

自從教堂成為朝聖地後,維茲萊在隨後的200多年時間裡,便跟耶路撒冷、羅馬和聖雅克齊名,它們一起被稱作是基督教的四大聖地,維茲萊也成為著名的聖地亞哥

德孔波斯特拉朝聖之路上的重要節點。第二次十字軍前,教皇與法王路易七世讓人在這個大教堂前向東徵的教徒們發表了演說,英國的“獅心王理查德”也是從這裡踏上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旅程。今天,這座見證了無數歷史事件的教堂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我們是因為它才來到的這裡。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維茲萊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維茲萊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維茲萊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維茲萊

谷歌地圖沒有給我們指向小城的中心,而是指到了山後,這裡停車免費,但我們需要在山路中走一段才能到達教堂,沿途都是鬱鬱蔥蔥的森林和負氧離子,我們非常高興。教堂建在山頂上,此處也是主街的盡頭,它如皇冠一般,讓維茲萊小城熠熠生輝。

聖瑪德萊娜教堂被認為代表了12世紀勃艮第地區科學發展的頂峰水平,它完美融合了哥特式建築與羅馬式的建築風格。東邊由哥特風格的耳堂、祭壇和祭壇周圍的迴廊組成,西邊前廊有三扇雕刻精美的大門通往中殿。南門門楣上講述了耶穌的童年,北門則描繪他一生的最後階段,中門則是法國最美羅馬式的榮耀之門。教堂內部沒有美輪美奐的玫瑰花窗,但窗戶的設計很特別,陽光可以透過窗戶,正好投射到牆上、地上和廊柱上。同時,投射到中殿地上的九條光線可以整整齊齊排列在大殿中心的位置。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聖瑪德萊娜教堂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聖瑪德萊娜教堂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聖瑪德萊娜教堂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聖瑪德萊娜教堂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聖瑪德萊娜教堂

獨特的勃艮第羅馬式雕刻、兩次十字軍東征的起始地以及重要的天主教朝聖地,都讓聖瑪德萊娜教堂有別於法國的眾多教堂。朝聖者的到來,給教堂帶來了光輝,也給韋茲萊帶來了繁榮,12世紀已有了萬人的規模。可是,隨著女聖人遺物的移出,隨著朝聖教徒的減少,教堂和韋茲萊的身價便不可避免地一落千丈。之後教堂又在英法百年戰爭中遭受重創,到19世紀已經完全衰落。不過,不會衰落的是與教堂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韋茲萊山川穀地。

站在教堂花園的觀景臺上,四周寬廣的視野跟我們在法國登高望遠看到的山谷一樣,田野綠意盎然,村莊零散分佈,葡萄園漫山遍野,那是一幅安詳靜美的田園風光圖。回望韋茲萊這個防禦性山城,它處處殘留著歲月的痕跡。石牆的房屋和石板的街巷,以及眾多的羅馬酒窖,還有城牆邊的小徑,都沾染著時間洗刷不掉的墨色。這個似乎把現代生活排斥在外的小城,就像泛黃的千家文,把歷史的畫卷鐫刻在了它的“眉間心上”。它在“夜靜謐,窗紗微微亮”時,“梨花淚靜畫紅妝”,拂袖起舞,等人歸。

暢遊法國(34)-葡萄園之城

路線

上一篇:柳州至廣州鐵路廣東段再傳好訊息,廣東安排前期工作經費72萬
下一篇:到底是哪裡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