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民間常說:“姑娘顧家,兩邊不發”,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國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文化,不管是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歌賦還是國學經典,亦或是戲曲評書、京韻大鼓,每一樣單獨拿出來,都足以讓我研究一生。在眾多文化的藝林當中,俗語文化最受人們喜愛,而且也有著千百年的傳承和發展。

俗語又被稱為老話或者諺語,有的地方直接叫俏皮話。俗語起源於民間,大多數都是勤勞的老百姓在生活中總結的經驗,然後透過簡單的話語表述出來,給後人很多啟發。俗語看似粗糙,但是背後蘊含的道理是很深刻的,而且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的提及。

比如說一件事情根本沒有關係,我們會想到“八竿子打不著”這句俗語;形容一個人不顧一切,不問是非,就會說他“不管三七二十一”;還有“飽漢不知餓漢飢”比喻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問題;“不到黃河心不死”形容某人很固執等等。

俗語隨著時代的發展,有的已經慢慢過時,畢竟古代和現代的生活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觀點。但是涉及到生活常識、人性等方面的俗語卻永遠不會改變,因為人性是很難變化的,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人的慾望、想法一直存在。

比如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姑娘顧家,兩邊不發”,其實就和人性有很大的關聯。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又隱藏了哪些智慧呢?

姑娘顧家,兩邊不發

老話常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直到現在我們依舊耳熟能詳。清代的西周生《醒世姻緣傳》曾說“嫁出的女,潑在地裡的水,你分我的家當”,《紅樓夢》也曾言道“這也是沒法兒的事。俗話說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叫我能怎麼樣呢”。

女兒出嫁到了婆家,一般來說是很難再回孃家的。在古代嫁給地位越高的人,就越難回一趟孃家。《紅樓夢》的賈元春嫁給了皇帝,就更受約束了,就連元春省親也是天子賞下的“福利”,而且還規定了回宮的時間。

女子嫁給平常的老百姓,想讓回孃家也要等到丈夫的允許。過去的人認為,女兒出嫁就等於是別人家的一分子,自己的孃家看他如同一個外人,在這樣的思想之下,女子如果還心念著孃家,就會和婆家產生很多的矛盾。

由此我們得知,“姑娘顧家”中的“家”指的就是孃家,比如什麼好處都偷偷給孃家人送過去,那麼自己和丈夫組建的這個小家庭,必定在經濟上捉襟見肘,而給孃家的那點錢財,也興旺不了一個家族,最後的結果是吃力不討好,兩邊的家都不會富裕。

所以古人認為,女人出嫁後,應該一心一意地顧著丈夫這邊,相夫教子,做好賢內助,才會有幸福的生活。

這句俗語還關聯著人性

這句俗語在現代人的眼中,似乎是不以為然,再加上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姑娘養大,姑娘為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經常會拿夫妻的共有財產補貼父母。從人性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但是做什麼事都要有一個度,如果事事都想著自己的孃家,久而久之雙方必然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情。

比如有的女子有親弟弟,這很容易讓她們成為“扶弟魔”,拿著家裡的錢供養弟弟上學和娶媳婦。有的人會說:“自己就這麼一個弟弟,如果做姐姐的不幫一把,還有親情在嗎”,這樣的理由的確讓人無法反駁。

但是女人如果一直幫著孃家,那麼婆媳之間的關係就會日益緊張,而且丈夫嘴裡不說什麼,心裡也是很不舒服。

時代在發展,社會也在進步,但是孝順父母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姑娘顧家,兩邊不發”這句俗語,並不是告訴女子不幫助孃家,而是要有限度地去幫助,如果持續不斷的補貼家用,家裡的弟弟妹妹就會產生依賴的心理,反而不利於他們以後的發展。

面對“姑娘顧家,兩邊不發”這句俗語,您是怎麼看待的呢?孃家和婆家,你又會怎麼選擇?歡迎在下方給出自己的見解,我們一起探討和學習。

免責宣告:圖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上一篇:【大秦帝國之天下】第一次看《白蛇傳》,感受到了商鞅的愛情戲嗎?
下一篇:七星彩第2167期排除數+頭尾二定規律,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