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德國洪災傷亡慘重,“德式”下水道為何失靈了?

德國爆發洪災導致大量人員傷亡和失蹤,為何曾被吹上了天的德國先進下水道這次失靈了?近日德國西部地區的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因連日的暴雨導致了嚴重的洪澇災害,目前已造成至少七八十人死亡和上千人失蹤。然而在世人眼裡,德國是一個無比嚴謹的擅長造各種科學工程的發達國家,曾在一百多年前就在我國租借地青島,建成有浩瀚的人工地下排水系統,致使青島上百年沒遭遇過城市內澇,據說至今青島都靠德國這套百年前的下水道紓澇。事實真是如此嗎?那麼為何如今德國本土的地下排水系統卻無法有效疏浚內澇呢?下面咱就來揭示這一切背後的前因後果。

德國在我國山東青島建造有城市下水道,這個的確不假,舊址現今仍舊存在。1897年,德國以傳教士在青島被殺為由,憑近代工業列強的身份在沒落清廷手中強行租借了青島,當時規定的租期為99年。青島地處我國華東黃海之濱,擁有無比蜿蜒曲折的深水港灣,非常適合停泊軍艦,因而在近代成為了德國、日本和英國等列強覬覦的物件。那時候,德國致力於將青島打造成其遠東的軍港,欲將勢力帶到太平洋沿岸,的確有在用心經營青島,搞起了德式城市規劃,當然這一切自然不會惠及到中國人,而是為殖民者服務。1898年夏,青島下起了大暴雨,將剛剛開挖的土地給沖刷得溝壑縱橫,泥濘難行。而且雨水混雜著汙水,滲入水井,汙染了水源,腸炎和傷寒在水土不服的德國人中間流行開來,一時大量德國官兵喪命,就連第二任膠澳總督府葉世克都沒能倖免。於是,德國殖民者強拆前海村莊,地面上建新市街,地下建3000多米的雨水管道。之後卻發現汙水處理仍是問題,於是在1905年建成了當時國內最為先進的雨汙分流系統。自此以後,青島下水道開啟了一個劃時代的話題,百年未息。話說到這兒,德國人的確於百千年在青島建有當時頗為先進的地下排水系統,但跟往後百多年間排澇避免青島城區內澇有很大關係嗎?

首先,一百多年前的青島跟今天的青島在城市容量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德國強租青島時,這個膠東灣城市還比較荒蕪,人口僅有5萬,到處都是未開墾的土地。那麼大的空地,德國人要建一條地下水道非常之容易,而青島經過上百年的擴建,如今已是一座城區面積可達1056平方公里、人口有1007萬的特大城市。在城區的擴容過程中,地下排水系統這一城市配套設施自然也有在不斷新建,所以到了今天,當初德國人所建造的那一小段下水道僅佔青島總體下水道的3%。試想一下,現在的青島經常被評為最不怕水淹的城市,是受益於德國人百年前修建的那一小段雨汙分流下水道嗎?青島鮮少發生城市內澇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青島處在溫帶季風區,降雨分佈的時空比較均勻,全年的降雨量並不會集中在某一兩個月份,且極少出現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廣東、福建那樣的颱風和強熱帶風暴;二則是青島為典型的山、海、城一體的濱海城市,這種特殊地形使降雨能快速經地面徑流匯入大海,而避免水灌城區。

第三點,跟德國確實有那麼一丁點兒關係,但和上文反覆提及的德國造下水道並無直接關係。當年德國強租青島後,在這兒建成有一段城市地下排水系統,後來輪到日本強佔青島後,沿用了這套德式下水道,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過一定程度的開發。德日列強在青島的城市規劃,給當地人多少都帶去了城市地下排水的概念,往後青島在自主進行城區建設時,都比其他城市更為注重紓緩城市內澇的下水道的打造,在這個方面也一直走到了全國的前面。如今青島已建成了長達三千公里的市內排水網,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抗衡城市洪澇的作用。至於今天德國本土的地下水道為何沒能起到有效紓澇作用,在我看來這太正常不過了,因為人類用已知的方法去對抗未知的大自然災害時,往往處於弱勢,只有在不斷經歷、總結和改進後才能變強,被神話的德國同樣也不例外!

上一篇:廈門:抱歉,我的新名字是“二線城市”
下一篇:多段發悶青操作,跟你的想法一樣嗎?我的方法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