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壺友故事】七大老藝人之一,學制紫砂壺不吃虧,自己的姐夫江祖臣

裴石民(1892~1976年),石民小時候叫雲慶,至七歲念私塾時,由私塾先生改名“德銘”。宜興蜀山南街人,七大老藝人之一。

裴石民先生

1907——德銘十五歲時,即以“學門手藝不吃虧”和“學門手藝立家業”為出發點,拜當時制壺界有一定聲譽的好手,自己的姐夫江祖臣為師,學制紫砂壺藝。

1913——雲集江祖臣、範承甫(大生)、汪生義、程壽珍等名師的宜興利永陶器公司成立,21歲的裴德銘作為江祖臣的徒弟在此製陶。

1917——25歲的裴石民被古董商邀去上海製作紫砂器,其中相當部分是仿製明清作品。他在上海第一次有幸見到了宜興紫砂史上最著名的高手之一清康熙年間陳鳴遠的真跡。透過對陳鳴遠作品的反覆觀摩,裴石民開闊了藝術眼界。自此之後,他迷上了仿古,從紫砂傳統器皿中吸收營養。並改名為“石民”,意即願和紫砂(石器)打一輩子交道,也如他自己所解釋的“改名石民,那是為了與紫砂工藝更相符一些的緣故。”

1922——裴石民先後仿《鳴遠水盂》獲得成功。《金蟾水盂》、《田螺水盂》、《葫蘆水盂》、《松段水盂》、《百果水盂》、《金魚水盂》等等,形態各異,維妙維肖,細膩逼真,在紫砂壺界贏得“陳鳴遠第二”的美名盛譽。

裴石民制 段泥松段三足洗

1923——裴石民為宜興名士儲南強收藏的“供春壺”配蓋,並由同為宜興名士的潘稚亮鐫銘題記。題記為“作壺者,供春。誤為瓜者,黃玉麟。五百年後黃賓虹識為癭,英人以二萬金易之未能。重為制蓋者石民,題記者稚君。”

裴石民 配蓋供春壺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1924——裴石民又為儲南強收藏的“聖思桃杯”配製托盤成功。這兩件作品在宜興紫砂史上均有比較重要的歷史意義。

聖思桃杯底託銘文

1926——34歲的裴石民由江祖臣和張懷卿介紹到上海著名魔術師莫悟奇處仿製古董,和莫結為知交,製成各種古樸雅緻之紫砂珍品,用“司奇治陶”印章。裴石民贏得“陳鳴遠第二”之盛譽,在二十年代至三十代達到高峰期,技藝之精湛,聞名江南,可以說影響已經遠遠超過陳光明和師傅江祖臣了。

1938——定居蜀山鎮,自制自賣紫砂陶器:棋形平圓壺(故宮博物院收藏)、牛蓋洋桶壺、荷花蜜蜂壺、松鼠葡萄壺等。

裴石民 松鼠葡萄壺

1942——滬上的一些古董商紛紛復業,趕來宜興邀請裴石民至滬仿古。裴石民總要先問古董商,仿古紫砂賣於誰人?一些古董商不明其意,答謂日人訂貨。裴石民一聽是日人要貨,堅辭不去,並勸告古董商要以民族大義為重,不可隨意出賣藝品珍品,不要給日人仿古。一次,有個老客商出重價要裴石民至滬替他制仿古壺,並騙他說絕對不賣給日人。裴石民跟其客商趕到上海,準備仿古。不料一日與客商家傭人閒聊,聊出還是日人訂貨,裴石民一臉怒色,二話不說,連夜告辭。此後,他在抗戰期間沒有去過一次上海,也沒有作過一次仿古壺,凡壺上落款,均是石民自己的印款。

1944——裴石民以陶土塑形模擬,製作出《田螺水盂》系列,《九條藝蠶桑葉盤》,《螃蟹荷葉盤》、《十件果品》系列等模擬像生類紫砂文房古玩作品,或自創自樂,或探索追求,或求新求變,以高標準,嚴要求,只求精妙,精而少,少而妙,技藝和心境均達到至高境界。此間,裴石民創作盆景陶藝也十分突出,有其自己持有的銅器敦厚穩重的特點,講究形體和裝飾的協調,泥色表達韻味的肌理美,樸素典雅,件件作品可以說是名品精品。

裴石民 田螺水盂

1953——丁蜀窯場的紫砂業還處在停頓之中,裴石民堅持從藝不停息。他比較成功地創制出一套《松段茶具》。這是在原有的《松段》壺基礎上改制創新的。茶具由單件《松段壺》,四件《松段杯》,單件《松段盤》組成,均以蒼松為題,樹皮斑駁,樹身經風露斧劈,傲然挺立。松枝蒼翠渾然相吻,壺、杯、盤渾成一體,剛勁古雅,較好地表達了松樹的風格,體現了裴石民本身的工藝特點。作品在“華東民間美術工藝品觀摩會”展出時受到好評,並被刊登於《華東民間藝術》畫冊上。

1954——裴石民與朱可心、吳雲根、施福生、範正根、邵六度、範祖德7人組建紫砂工場,隸屬於湯渡生產合作社,承製中國美術家協會訂購的高檔茶具。裴石民創制出《菊蕾壺》、《合桃壺》、《供春壺》。其《供春壺》以儲南強收藏《供春》為藍本,精心改制,以自己的見解和認識,並以自己的創作特點巧妙融合,古樸雅緻,具濃厚典重的紫砂味,並很快為市場所接受,使紫砂工場順利組建和發展。

裴石民 菊蕾壺

1955——裴石民參加蜀山陶業生產合和社,專門從事紫砂器的生產設計工作,並由省人民政府任命為技藝輔導員,成為著名的“紫砂七藝人”之一 。這時,他創制成功名作《五蝠蟠桃壺》,該壺以桃體為壺身造型,桃枝順勢為流,彎曲成把,壺身分飾枝芽與桃葉,生氣有力,卷典逼真。桃枝桃葉處又分飾五隻小桃,另飾五隻飛來蝠隨著桃果盤旋。壺取吉祥意“五福壽桃”,又取吉兆“喜從天降”(或曰“福從天降”)。其壺細膩逼真,疤腦斑紋輕挑細刻,桃葉生動有韻,飛來蝠神態各異。此作為裴石民花貨創制中的轉折。此後,裴石民制壺由光貨替代花貨。

1958——宜興紫砂工藝廠成立以後,裴石民創制出傳統名壺《牛蓋蓮子》、《石銚》、《圓潤》,其作品工整嚴謹,古樸大方,神韻有加,逐成了傳統紫砂壺的珍品之作。

民國 裴石民 牛蓋蓮子壺

1960——裴石民負責宜興紫砂工藝廠出口高檔紫砂花盆的研究和設計工作。他全身心地放在花盆的設計上、花樣翻新,嚴密構思,為宜興紫砂工藝廠調整和渡過“大躍進”之後的難關,作出了默默貢獻。

六十年代中期,裴石民以製作模擬象生類製品為主,《蟹》、《花生》、《瓜果》等有較多作品問世。

裴石民制 紫砂各式花果把件

六十年代後期“文革”浩劫中,年過花甲的裴石民對“破四舊”,“大砸傳統文物”痛心不已,用實際創作回擊人為的愚昧行動。他壯心不已,在原有製作過的仿古傳統壺上進行創新,以《串頂三足鼎壺》、《串頂秦鍾壺》、《串蓋腰線壺》的創作,以嚴肅的主題立意,以凝重的傳統文化,以心中難平的氣憤之情,強制克服激動情緒,把思想情感融進紫砂陶藝,鞭達人為的歷史倒退逆流,創制成功古文化傳統應用於現代紫砂的不朽系列作品。現簡要賞析其《串蓋腰線壺》的藝術特點與風格。《串蓋腰線壺》以肅穆的古代銅鐘為主體造型,壺蓋、壺身渾成一體,流、把、鈕以十分簡潔、古樸自然、融合早期紫砂陶的特點,在歷史的空間選擇最佳的表達方式,把清秀不俗和凝重深厚腰線形式串聯在一起,並在鈕上分飾以一個新石器時代特徵的裝飾線圈,使二者達到統一,也使古韻與現代節奏合拍。嚴謹的製作,巧妙的安排,又在其追求形態神韻的同時充分體現出紫砂名壺的日用功能,擇善執著,求新求變可見一斑。

裴石民親手繪製的權壺設計草稿

裴石民 串頂秦鍾壺

1968——中風癱瘓,病癒後雖能走動,卻大為不便。

1976——逝世,享年84歲。

裴石民所用過的印款

裴石民的紫砂藝術是一種擺脫了功利糾纏的藝術。在經年累月的戰亂之中,宜興紫砂業曾經處於崩潰的邊緣,從業人員最少時銳減為20餘人,正是由於裴石民這樣的紫砂前輩的執著堅持和辛勤耕耘,才使紫砂陶技藝得以繼承、發揚,迎來了今天無比繁榮的大好局面。面對裴石民的紫砂藝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之間的無限親近。他的作品中呈現的哲學思想、美學神采、文學氣質是他人生磨練的成果,是與他的良朋精神往來的結晶,也是他精神世界的完美寫照。

上一篇:2021年化工工程在建專案工程資訊(一)|工程幫幫
下一篇:張康陽的帕加尼,全球20臺,掛瑞士車牌,26歲就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