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誰才是中華文化的重心?

一個明確的籠統答案應該是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提起傳統文化,眾人應該很自然的把目光集中在孔孟的儒學、老子的道家、中外結合的佛教。

應該說,這些的確是傳統文化的精華,但無論哪一個方面怕都失之偏頗,縱然孔夫子也難涵蓋一切。

為什麼,這些文化雖然經過數千年的磨礪,形態早已成型成熟,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脫離了其原始的淵藪——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人群種,甚至和原本的基礎——普通人群已經拉開了一定的距離。

試想,提起孔孟和老子,大家會不由得形成一種敬意和認同,然而仔細想來卻很難說得上了解太多,充其量也只能在淺層次上演繹“一千個哈姆雷特”的現象。

也就是說,出了所謂的專家學者,一般人對這些文化敬而遠之。一遠三千里,這些當然也無法承載全方位文化代表的重任,只能算是傳統文化域界中的明星成分。

那還有誰敢來搶中國傳統文化的君王之位?最突出的往往也是最普通最大眾的,

我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真正的重心和核心,應該是有各個歷史時期的民眾共同演繹的宗族文化及其內涵的祠堂文化。

就代表性而言,宗族文化千百年來一直緊貼最大範圍的民眾。無論上君王權貴,還是奴婢乞丐,基於天然的血緣關係都附屬於自身得各個宗族內,以不同的角色譜寫著宗族文化的序曲。

可以說,除了少數真正醉心佛學的世外之人,所有的人都和宗族文化休慼相關,都是宗族文化的主體所在,都是宗族文化所能涉及代表的個體和範圍。

就時段而言,宗族文化幾乎與中華文明相始終。眾所周知,宗族在原始社會的部落中經歷了數千年的孕育,在殷商時代發展成熟,周代更臻完善,而後三千餘年一直與中國有文字的歷史相併存。

作為社會群體,我國曆史上還沒有一個能和宗族相抗衡;同樣,作為文化形態,更沒有一個能在時間上與之試比高。

就內容而言,宗族文化幾乎涵蓋一切。無論是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文化主流的儒道釋,還是其他文化形態,不是來源孕育於宗族文化,就是隻有與宗族文化和諧融匯後才能得帶宗族內外的認同和張揚。

比如孔子的儒學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周禮的一種堅守、復原和完善,而周禮其實就是宗族文化在分封制形態下的集中體現,說白了就是宗族文化的早期形態。

就接受度而言,宗族文化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極難撼動。

歷經數千年的積澱,宗族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地在中華兒女那裡紮下根基,尤其是祖先崇拜在國人心裡更是毫不動搖,離鄉的遊子攜帶家鄉的掊土已成為世俗的傳統,狐死首丘落葉歸根也成為人性深處近似動物本能的習慣性中級表現。

總之,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宗族文化實際上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心所在,其他文化形態難與之相比,總是孔聖人領銜的儒家文化也很難說能望宗族文化之項背。

上一篇:58件文房器物,盡顯方寸之美
下一篇:室內掛什麼字畫好,室內字畫 細品國畫山水 智慧畫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