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劉備攜民渡江,到底是作秀,還是真仁義?這世上本無真與偽

劉備攜民渡江,發生在曹操基本平定北方以後。

平定了北方的曹操,躊躇滿志,開始將戰略目標轉向南邊的荊州。

實際上,此時的荊州,早已搖搖欲墜。劉表病重,蔡氏排擠長子劉琦,意欲投降曹操。

曹操自然笑納,不費吹灰之力,奪了荊州城。

拿下了荊州,曹操又開始打量著江東。不過,打江東之前,曹操必須解決掉心腹大患,那就是劉備。

此時的劉備軍,根本不能與曹操抗衡。

打不過,那就只能逃。

然而,劉備逃跑,卻要帶著老百姓一起跑,還要一起渡過漢江往南跑。

這就讓劉備逃跑的速度大大減慢,據說,攜民渡江的劉備軍,僅僅

日行十里

;而曹軍的追襲速度,則是

日行三百里

這樣的話,曹軍追上劉備軍,只是時間的問題。

那麼,如此緊急的情況下,劉備為什麼還要堅持“攜民渡江”呢?

他到底是真仁德,還是在作秀呢?

這就要從兩個角度來分析。

第一,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老百姓願意跟著劉備跑嗎?第二,站在劉備的角度,劉備帶著老百姓跑,是否是出於真心呢?

我們先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

老百姓跟著劉備跑,是被迫的,還是出於真心的呢?

《三國演義》中講,諸葛亮建議劉備棄樊城而向南取襄陽,劉備講道,“

百姓相隨許久,安忍棄之?

”於是令人告知百姓們,願意跟隨我劉備逃跑的,就來。不願意的,就留下。

言外之意,再帶著你們,我劉備就逃不掉了。

然而老百姓們十分不解人意,都高聲答道,“

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

也就是說,老百姓跟隨劉備,是出於對劉備的信任,也就是出於真心。

實際上,正史的記載,也與此相似。唯一不同的是,老百姓追隨劉備,似乎是出於被迫。

據《三國志》記載,當時的曹兵所過之地,大都有屠城的情況。況且曹操在當初就有屠戮徐州的“黑歷史”。因此,出於對曹操的懼怕,老百姓方才追隨劉備,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不論是出於對自己的保護,還是對於劉備的信任。大家都願意拖家帶口,跟著劉備逃跑。

第二,站在劉備的角度。劉備“攜民渡江”,到底是真仁義,還是在作秀?

首先,我們站在“劉備仁義”的角度上,來思考這個問題。

劉備“攜民渡江”,仁不仁義呢?

我們在開篇就說過,劉備帶著百姓一起跑,只能日行十里,而曹軍可是日行三百里。按照這個速度,劉備是早晚會被曹軍趕上的,被趕上,劉備很可能死路一條。

然而,在這樣一種局面下,劉備仍然毅然選擇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帶著願意追隨自己的老百姓一起跑,而不是拋下老百姓自己跑。試問,這不是仁義,又能是什麼?

因此,劉備攜民渡江,是有真正的仁義在裡面的。然而,如果你說攜民渡江沒有一點兒“作秀”的成分,那也是太武斷的。

我們在上面討論過,老百姓不論是出於自願還是被迫,都是願意追隨劉備的。

而劉備,乃是當世之梟雄,“借勢營銷”的手段,劉備不會不懂。

那麼,劉備要借什麼勢,又要營銷給誰呢?

借的,就是老百姓願意追隨自己的勢。營銷的物件,就是自己的手下、以及全天下的人。

換句話說,劉備藉著老百姓追隨自己的勢頭,將自己仁義的形象建立起來,並公示給下屬們和全天下的人。這就是在“作秀”。

所以,歸根結底,劉備“攜民渡江”,既是出於仁義,又是在作秀。

實際上,這世上本無真偽。就像這世上的顏色,並非只有黑與白一樣。

人性則更是如此。

作為三國中性格特點最為複雜的人物之一,劉備自己,也許也越來越認不清自己的樣子。

這真的是應了那句老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感謝您閱讀本文。

關注漫筆古今,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上一篇:分水嶺,素緹達微笑背後卻有些忐忑,西拉米在43歲被貶
下一篇:美人計 | 鍾楚曦這樣良心的拍照教學不多了,還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