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關注】諾安成長:半導體行業2021年將跟消費電子、新能源站在一起跑

關於晶片漲價的問題,我在3月底的時候就已經聊過了,當時寫過一篇“史上最大的缺貨潮”聊的就是晶片。

最近賣方機構也都在吹半導體行業,隨著全球各大廠家的漲價通告發布,鋪天蓋地的賣方研報也就隨之而來了。

蔡經理最近應該是很爽的,持續下跌了9個月的半導體行業終於迎來了反彈。

最近,諾安成長也釋出了2020年年度報告,報告中對於半導體行業展望是這麼寫的:

經過2020年利空的消化,晶片半導體行業2021年可以跟消費、白酒、醫藥、光伏、新能源站在一起跑線上。

2021年是5G消費電子的換機高峰,加之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引發的漲價潮,在外部擾動利空釋放的情況下,很可能是兩家齊升的大年。

諾安正常重倉的名單如下:

晶片缺貨的問題兩年內肯定解決不了,因為上游的晶圓製造廠擴建時間需要兩年以上,且研發投入巨大。

全球目前能生產14奈米以下的廠家還不到10家,國內能生產的只有一家中芯國際。

14奈米以下的晶片主要應用到高階的手機處理以及電腦處理器上,現在全球缺貨缺的主要是28奈米和55奈米以上的晶片。

28奈米以上的晶片主要應用到人工智慧物聯網以及新能源汽車以及其他中低端晶片。

現在有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是,國際一線大廠肯定不願意去擴建28奈米以上的落後產能,首先利潤較低其次技術升級後的擴建風險較大。

因為晶圓製造不像是一般的工廠,一個12寸的晶圓廠需要投入上百億資金,這還不包含研發費用。

中芯國際準備在深圳建一座12寸用來生產28奈米晶片的晶圓廠,計劃金額超過150億元。

所以,這行業最大的護城河就是燒錢多且風險大,廠房建完後要投入幾十億研發,後期還要面臨鉅額折舊費用,一般社會資本都不太願意去投這些行業。

關於下游需求問題,進入物聯網時代,家電智慧化、汽車智慧化以及人工智慧其他產品,幾乎所有能裝晶片的產品,廠商都儘量裝上晶片以實現萬物互聯。

半導體制造行業不像消費賽道那麼容易賺錢,半導體制造前期都是要投入巨大的建廠費用,開工後還要面臨鉅額折舊,屬於重資產行業。

以中芯國際為例,上千億的固定資產對應的是43億元的淨利潤,這裡還包含了補貼,再對比茅臺不到300億的固定資產對應的是466億元的淨利潤。

所以,大機構資金扎堆幹茅臺是有原因的。

美股有個費城半導體指數,這個指數里都是全球頂級的半導體產業鏈上的科技公司,這個指數已經連續漲了10年了。

為什麼全球資本都在抱團美股科技?

我覺得原因是美股的科技股掌握著產業鏈上游的頂尖技術,在行業內已經具備了很強的定價權。

關於定價權舉個例子:

譬如說這次晶圓代工漲價的問題,臺積電就算是直接提價30%,你作為手機廠商依然要找他買貨,因為全球能代工5奈米且產能能跟上的只有他一家。

對於半導體制造行業,我一直關注並持有的是港股的晶圓廠,都是大陸本地的公司。

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跟國際上的大廠比起來還有差距,但是在國內那可都是行業的爸爸,說漲價你也沒脾氣。

上一篇:【影片】這個小孩,真的是人類最牛逼的狗!
下一篇:臺鐵一列車在花蓮脫軌車廂變形數十人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