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健康】它不僅味美,還被譽為天然維生素,長在路旁,別當雜草

它不僅味美,還被譽為“天然維生素”,若長在您家路旁,請別當雜草

馬齒莧分佈非常廣,從南國邊陲到北方大地,由東海之濱到西域高原,田野、坡地、路邊、庭院廢墟、阡陌小巷都有其身影。其葉片厚實,面小而圓,辨識度極高。因為貼地生長,它們的個頭普遍不高,彷彿俯臥在地上。馬齒莧的口感有點像莧菜,嫩脆爽滑,稍微有點酸。與其他野菜相比,馬齒莧的入口味感並不太佳,但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馬齒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其葉片長圓形,排列在一起,就像馬的牙齒,李時珍稱“其葉比並如馬齒,而性滑利似莧”,所以就有了馬齒莧這麼個名字。

其別名也很多,如《名醫別錄》中記載為馬莧;《圖經本草》和《救荒本草》中記載為五行草;《嶺南採藥錄》稱瓜子菜;陝西叫螞蚱菜、馬齒菜、瓜米菜;北京叫麻繩菜;在內蒙古叫馬齒草;東北叫馬蛇子菜、螞蟻菜;福建叫豬母菜、獅嶽菜、酸菜、五行菜;海南叫豬肥菜。同是一種植物,在不同地區叫法也不同。

在《蜀本草》中,馬齒莧首次被載入常用中藥。因其酸寒的本性以及寒涼解熱的功效,蜀人將他用來治療多種體外腫痛,以及體內痃癖。名醫蘇恭亦稱馬齒莧的汁可以治療反胃,金瘡流血,諸淋,破血癖症瘕。

因其寒滑的特性,馬齒莧對於洩溼散熱,入血破瘀都有不錯的療效,乃至對於長年的足裂、陰腫都可產生效用。名醫蘇頌更是將馬齒莧視作治療婦科疾病的一味良方,尤其對因溼熱凝滯導致赤白帶下、赤帶等症狀功效顯著。

現代中醫認為,馬齒莧有消腫解毒、生津止渴、消炎利尿之功效,被譽為“天然維生素”。辦公室白領,長時間操作電腦,感覺眼乾眼澀,口乾口苦;還有些人,年紀輕輕就長出白髮,都因肝火太盛。如果吃點馬齒莧,症狀便可得到緩解。有研究發現,馬齒莧含豐富的Ω—3脂肪酸,絲毫不遜於海魚。Ω—3脂肪酸進入人體後,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這給心腦血管病人帶來了福音。

馬齒莧的吃法很多,涼拌吃,炒著吃都可以,最省事當是涼拌馬齒莧。將新鮮的馬齒莧洗淨,放在開水裡焯兩分鐘,然後撈出來,待其溫涼後拌上蒜泥,撒上香菜,加點香油和鹽。涼拌馬齒莧碧綠清香,新鮮可口。將馬齒莧切碎和肉糜製成餡可以做包子、餃子;將馬齒莧置於粥鍋,加入少許白糖,可以製成馬齒莧粥,具有養胃效果;將馬齒莧與金針菇一起煮沸,加入豬肝,製成馬齒莧豬肝湯,頗有養肝明目的療效。

馬齒莧食用價值這麼高,但在古人的眼中,名聲卻不是很好。比如杜甫在《園官送菜》中寫道:“苦苣菜的葉子像針一樣啊!馬齒莧長得肥厚茂盛,那些正經的蔬菜,反而遭受了埋沒……”文中意思為:“馬齒莧這種卑賤的野草茂密生長,使品性高潔的葵菜、白蘇等受到了汙染,就像世間得志的小人,上躥下跳,狐假虎威”,杜甫是藉著菜園裡的馬齒莧來諷刺小人,真是高階罵人法,不帶髒字啊!

被杜甫比作小人的馬齒莧,究竟為何招人厭惡?

馬齒莧本來是種十分常見的野草,植株肥厚多汁,莖葉裡充滿了水分,遭遇乾旱,也能支撐很長時間。儲存水分,本來是這植物防患於未然的策略,但馬齒莧倒黴也就倒黴在這上了:古人認為,馬齒莧“感一陰之氣而生,拔而暴諸日不萎”,之所以多汁、拔出後暴曬也不易乾枯,是聚集了太多的陰氣。加上墳地周邊多有馬齒莧存在,人們樂得將這種植物,看作是冤魂厲鬼聚集的陰氣變化而出的,所以這種不吉的野菜,就被用來比喻小人、惡人。

如今看來雖然並不靠譜,但十分有趣。比如,馬齒莧拔出後不易曬乾,是因為它的莖中含有水銀,需要用槐木製作成大錘,用力敲擊,之後再晾曬。北宋博物學家蘇頌認為,馬齒莧“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五種顏色分別對應了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五行俱全,所以又叫“五行草”或“五方草”。

上一篇:【微分享】若山上遇見這種野果,請您重視,不僅好吃,關鍵是價值高
下一篇:【湘味】川江船歌牛油火鍋,一個人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