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讀書】魯迅為什麼偏愛《孔乙己》?

孫伏園曾經問魯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說中最鍾愛自己的哪一篇,答案是被錄入中學語文課本上的《孔乙己》。《孔乙己》我們都學習過,文章雖篇幅較小,但卻包含著許多東西。

魯迅的作品數不勝數,每一篇都飽含了心血,為什麼他偏愛《孔乙己》呢?

第一,故事構思

魯迅把故事發生的時間設為清朝末年,便於塑造孔乙己這個封建科舉制度殉葬品的典型,再現了“典型環境下的典型人物”。環境的安排也很巧妙,魯迅將孔乙己置於這樣一個冷漠的人物環境中生活,便於“描寫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

孔乙己是一個一心想沿著科舉階梯往上爬卻又始終爬不上去的封建科舉制度殉葬品的形象,一個封建社會的“苦人兒”。 魯迅先生用嘲諷的筆觸,透過對孔乙己思想性格的刻畫,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封建制度。

然而,作者在批判他的封建意識時,也表現了一定的同情心,特別是寫到他教“我”識字、分茴香豆、“偶然”偷竊、從不拖欠等情節,一再表示了他心地善良,從而更激起讀者對迫害他的封建制度的痛恨。

第二,細節的刻畫

當酒客奚落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他便“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讀書人那種驕傲自負、鶴立雞群的神態又流露了出來。這正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在這個已經走上窮途末路的讀書人身上打下的烙印。但是,孔乙己越是這樣別人就越要嘲笑他:“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

於是,“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裡說些話;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孔乙己把考不上秀才,看得比偷東西被揭發還要可恥。他對封建教育的毒害是連一點覺悟都沒有的。是他的可悲之處。

孔乙己最後一次出場是極其悲慘的。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坐著用手走路。這個場面令人目不忍睹,這是魯迅先生對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的沉重控訴。孔乙己就是這樣,打斷了腿,就是置孔乙己於死命,劊子手是丁舉人,是封建文化教育、科舉制度的代表人物。連秀才也沒有考取,如果再加上家境貧窮,那就連一條狗都不如。封建教育已經毒化了他的每一個細胞,他至死也沒有任何覺悟的表現。

第三,對封建社會的抨擊

“孔乙己”是清朝末年下層知識分子的統稱,種種行為都表現出了受封建教育影響的孔乙己誓死捍衛他所謂的“讀書人”的面子。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這樣的刻畫讓一個活生生的清末底層知識分子站在讀者的眼前,也是對深受封建思想教育影響的所謂的知識分子的批判。

孔乙己因為偷了丁舉人家的幾本書,而被打折了腿。而他偷書的原因不過是因為想汲取知識。這也足夠體現出封建社會人們的冷酷與麻木嗎。對於丁舉人的兇殘行為,並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這就是對封建教育及腐朽的科舉制最大的批判與抨擊。

《孔乙己》中,魯迅形象的刻畫了冷漠的人性,對封建思想教育的批判,還有封建社會的種種不公平的抨擊,透過此文表達的淋漓盡致,不愧是魯迅最喜歡的作品。

不交鋒則不樂,不披甲則不樂,即使無鋒可交,無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於胸中,此魯迅之一副活形也。德國詩人海涅語人曰,我死時,棺中放一劍,勿放筆。是足以語魯迅。

上一篇:【東尚君風】吃它降壓、清熱解毒,增進食慾,還能降壓!不看後悔!
下一篇:【泛財經】冰激凌潮牌鍾薛高:靠一根雪糕賣出42塊的理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