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 三蝦面,蘇州至鮮盛宴裡的一道絕味。

能把

“不時不食”

演繹得如此淋漓盡致的,大概只有

蘇州人

了。

春日裡的

“七頭一腦”

、秋風中的

大閘蟹

、冬至夜的

“一年一冬釀”

…而惱人的梅雨季節雖帶來了悶熱與潮溼,但也為蘇州的夏天平添了不少驚喜——

▲ 蘇州人在夏天講究吃“三鮮”,圖為“地三鮮”裡的蠶豆與紅莧菜,以及“樹三鮮”裡的梅子。

立夏見“三鮮”;小滿

荔枝

甜;

梅子

黃時雨,迎接

三蝦面

;端午絡子五黃宴;三伏煮鍋

綠豆湯

,梅雨停後再把經書曬……一眾鮮靈美食,共同組成了一個

活色生香的蘇式夏天

初夏,鮮是鮮的嘞?

5月下旬,太湖籽蝦成熟之時,各個麵館門口紛紛支起了三蝦面的廣告牌。

三蝦面

,堪稱蘇州人的

“一期一會”

。對於痴迷“至鮮”的蘇州人來說,

一碗鮮嫩豐滿的三蝦面是心尖上的至福。

哪怕價格堪稱“面中愛馬仕”,也要走進麵館來一碗“豪華早午餐”。

娟秀的三蝦面,與生長在江南水鄉

的蘇州人契合。

三蝦面中的“三蝦”,指的是

蝦籽

蝦腦

蝦仁

。手巧的阿姨們先用指腹輕輕地將蝦籽剝離後淘洗,而後再擠蝦仁、剝蝦腦,每一部分的精細拆分和烹調,都是決定三蝦面風味的關鍵。以至於當三蝦面上桌,一時間竟不知是該細嚼慢嚥還是大快朵頤。

晶瑩剔透的蝦仁,既是靈魂澆頭,也存著手藝人的匠心

做三蝦面,是一門手藝活兒。吃三蝦面,更是如此。快速把麵條翻拌均勻後倒入三蝦澆頭,儘量讓每一根麵條都裹上醬油和蝦籽,再搭配上

薑絲

炒青菜

炸黃豆

酸豇豆

幾碟小菜,翻拌均勻後“嗦”上一口。

蝦仁的

爽滑Q彈

,蝦籽的

鮮甜

,與蝦腦的

噴香

完美地在一碗麵中融合,江南的至鮮就在這一瞬間被攬入舌尖。

吃完極鮮的面,若是再喝上一碗清湯,那便真是原湯化原食,鮮是鮮的嘞!

噴噴香的三蝦面,也是蘇州人在“

至鮮

”的探索中,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除了河蝦,就屬小暑前後一個月的

鱔魚

最為肥美,難怪蘇州有

“小暑裡格黃鱔賽人參”

之說。最有名的一道

“響油鱔糊”

,若是拿來做澆頭,一份麵條或許還不夠。

把鱔絲加各種配料,炒到

色澤金黃

,再勾芡盛盤,灑上

碧青滴翠

的香菜蔥末,以及蒜茸、胡椒粉。最後潑上一小盅

熱油

,“嗤嗤”一陣響過,鱔絲的鮮美才被完全激發,這也是“響油鱔糊”的精髓所在。

相比於其他色香味俱全的菜餚,噼啪作響的響油鱔糊又多了一道吸引人的聲音。

無論是剝離河蝦時的心細如髮,還是往鱔絲上澆熱油時的潑辣灑脫,蘇州人的夏季至鮮盛宴,永遠不會缺席

盛夏,薄荷味兒的?

炎炎夏日走在大街上,可以發現:在四川,人手一碗冰粉兒;在東北,人手一根雪糕;在甘肅,人手一杯甜醅子奶茶……然而到了蘇州,男女老少都捧著一個巨大的玻璃杯,拿著一根粗吸管邊吸邊嚼,這便是蘇州人的夏季專屬“奶茶”——

蘇式綠豆湯

可以用扎啤杯裝的綠豆湯,用料豐富,連碰杯都很有氣勢。

在蘇州人心裡,憑藉

湯水清亮,配料豐富

而“拔得頭等”的蘇式綠豆湯,可稱得上舉世無雙。粒粒分明,軟而不破的綠豆做底、加上一勺雪白的

糯米飯

,又綴以

蜜棗、金桔、青紅絲、冬瓜糖

和些許

紅豆,

色澤繽紛的配料在微微冒泡的薄荷水中顯得賞心悅目。

光是端起透明玻璃杯欣賞一番它的“美顏”,暑氣就已消了大半。

五彩繽紛的蘇式綠豆湯,更像一碗“綠豆粥”。

初嘗綠豆湯,冰涼沁爽的

薄荷水

滑入咽喉,加倍的清涼從舌尖蔓延至全身,瞬間理解了何為“一口解暑”。同時,豐富的配料也在不斷賦予食客們新的驚喜。清香樸素的

綠豆

和綿軟甜糯的

紅豆

巧妙中和,糯米飯更是頗有

嚼勁兒

相較於別地熬出沙的綠豆,在蘇州,粒粒分明的綠豆讓口感變得更加有層次。

蘇州的冰鎮薄荷綠豆湯,最早由

綠豆百合湯

發展而來。據說配料豐富,尤其是加了青紅絲的綠豆湯,在當時只有大戶人家才會享用,而加入糯米糰更是讓綠豆湯喝完便能

“頂飽”

。由此,百合綠豆湯才逐漸演變為如今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冰鎮薄荷綠豆湯。

用薄荷味兒來形容蘇州的盛夏一點也不誇張。不僅是綠豆湯,就連糕團,都飄蕩著滿滿的薄荷清香。

綿軟細膩的薄荷糕裡,藏著一顆開啟清涼世界的心。

外皮米香四溢,內餡兒松子酥脆,清甜的

薄荷大方糕

、夾雜著甜蜜豆沙的

薄荷拉糕

、以及紅白綠三色,讓人眼前一亮的

三色薄荷糕

,軟糯卻不油膩,難怪夏日裡的蘇式宴席總是以一道薄荷糕收尾。

入伏,一碗羊湯賽藥方

在多數人眼裡,羊肉溫熱,往往冬季才吃羊驅寒。但在蘇州等地區卻反其道而行之,喜歡在三伏天裡

“吃伏羊”

,頗有重慶人夏天吃火鍋“以毒攻毒”的氣魄。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傳統的藏書羊肉,需要用穹窿山的木桶來燒,稱作“

”。

吃伏羊起源於

淮海地區

,最早可追溯至堯舜時期。每年一入伏,徐州的“彭城伏羊節”就拉開大幕。夏日食慾不振,只要喝上一碗鹹鮮美味、熱氣騰騰的羊肉湯,便讓人大汗淋漓,胃口大開,好一個

通透爽快

!難怪民諺常說:

“喝上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最適合白燒的藏書羊肉,湯色乳白,飄香四溢。

來到江南地區,自然認準

“藏書羊肉”

。位於蘇州城西,毗鄰太湖東岸的藏書鎮,在一百多年前就誕生了知名的羊肉店。當地選用的山羊肉,經過冬春兩季的滋養,

膘肥肉嫩,

燉出的羊湯

清淡細膩

,堪稱羊肉界的“扛把子”。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帶皮的藏書羊肉,擁有果凍般的質感,細膩的口味輕易就能俘獲人心。

藏書人吃羊肉講究活殺,吃的是一個“鮮”字,做法上則白燒、紅燒、冷切、燉湯皆宜。正宗的藏書羊湯,不求第一口就驚豔,而是

越喝越有滋味

用羊骨和羊肉一起慢慢熬煮至

湯濃肉酥

,奶白色的湯,香氣濃郁,口感鮮而不膩。若是再搭配一盤白切羊肉,大口喝湯,大口吃肉,那真是

“打耳光也不肯放”

呀(形容東西好吃)!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蘇州的夏天,喝羊湯,賽藥方。

好羊肉,要物盡其用。待到羊肉吃盡,再往羊肉湯裡下一把蘇式細面,一碗

湯頭鮮甜、麵條爽滑

的白湯羊肉面自然而成。清晨來上一碗熱氣翻騰的羊湯麵,一整天

筋骨都是活泛

除了羊湯,當然更少不了白燒羊肉、紅燒羊蹄、日常下飯的羊肚炒大蒜葉,以及清淡醇香、寓意“高升”的藏書羊糕。饒是天再熱也阻擋不了蘇州人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的匠心。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夏末,品一碗“水中貴族”

從初夏的河鮮,到盛夏的“薄荷”,與時鮮互道“知己”的蘇州人,來至夏末,又翹首以盼著一碗新鮮的

雞頭米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水煮後加桂花提味的雞頭米,香甜白綿,活像一碗“雞頭肉湯”。

雞頭米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或許很陌生。而對於蘇州人來說,卻是鄉愁一般的存在。蘇州人在外地讀書的時候,最開心的就是寒假回家也能吃到

水靈靈

的雞頭米。

雞頭米,即

南芡實

蘇州葑門南塘

,是它唯一產地

因此雞頭米也被老蘇州人稱作南蕩雞頭(南塘雞頭)。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被譽為“

水中

珍珠

”的雞頭米飽滿碩大,未剝開時像一顆

大石榴

相比北芡,正宗的南芡個頭更大,果實渾圓光滑,自帶誘人的鵝黃色。南芡的稀罕之處除了產量稀少,更在於它的口感,

軟糯而不粉,鮮嫩有質感,溫軟清香,粒粒彈牙。

為迎接雞頭米的本尊,真可謂是“粒粒皆辛苦”。農戶們開啟它形似雞喙的花萼,再拿剪刀與特製的指套一點點除去外皮,就如

剖蚌得珠

,要萬分小心,才能得到一顆

水靈滑潤

的種仁。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雞頭米與蝦仁同炒,可謂“

水中

雙鮮

”的一大聚會。

最講究“不時不食”的蘇州人,面對賞味期不到50天的雞頭米時卻耍起了

“小性子”

,偏要屯上滿滿一冰箱(一定要加水凍起來),

吃上一整年

水煮

,是蘇州人對新鮮的雞頭米最大的敬意。新鮮的雞頭米在沸水中煮兩分鐘和清湯一起盛出,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上

糖桂花

做成雞頭米糖水。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入了山藥薏仁粥的雞頭米,又添一份老道的養生感。

清水煮過的雞頭米

圓白瑩潤

,吃起來

清香軟糯,甘美細膩

。最後端起碗把湯也一飲而盡,來自食物的原香沁入心房,讓人不禁道上一句“

間至味

除了水煮之外,雞頭米也有許多創新的吃法。與

蓮藕

菱角

同炒,爽口清新,相得益彰;

煮粥

時加幾顆雞頭米,樸實的白粥也變得可口甜美;

甜品

上點綴幾顆雞頭米,赤豆圓子更添豐富……做了配菜的雞頭米,依然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雞頭米,堪稱蘇州甜品界的“硬核”配料

初夏品“至鮮”,盛夏食薄荷,再到夏末囤雞頭米,蘇州人的

夏日之光”

遠不止於此——

爹爹下廚做上一盤熱氣騰騰的

面拖六月黃

(面拖蟹)、好婆在慵懶的週末拌的

風扇涼麵

、孩子們圍坐在鍋邊“笨手笨腳”地剝著

蓮蓬頭

、亦或是烈日下與朋友分享的

冰鎮酸梅湯

……

蘇州人的夏天到底有多鮮?

園丁種樹豈因花,為賣

酸漿冰齒牙

”,在初夏嘗梅子的蘇州人,在盛夏以酸梅湯再續清涼

吃完夏天,九月的

大閘蟹

又是新一輪的企盼。

這是溫軟的蘇州人,留下最炙熱的生活印記。

上一篇:4塊錢的香乾,加入香芹和肉片一起炒,做法簡單,不僅好吃還實惠
下一篇:一天一到一週不重複的菜式,多讓孩子吃,味道好的同時營養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