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天津德雲社入駐的民主劇場,是什麼來頭?

五一期間,德雲社天津分社開業的訊息火爆全網,演出陣容強大,一票難求。天津分社所在的民主劇場門前人潮湧動,十分熱鬧。

天津德雲社門前的洶湧人潮

你知道嗎?民主劇場也是一座歷史建築,它的修建又涉及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

眾所周知,近代中國看天津,天津是中國一座富有文化傳統的城市,加之近代接受西方文明較早,民風開化,因此天津群眾有豐富的文化生活。18世紀末期,清朝乾隆年間,民間自娛自樂性質的演出開始興起,光緒年間出現了營業性質、開展公共演出的場所——茶園。19世紀初,天津的茶園已經有很多處。

民主劇場

1890年,也就是光緒十六年,有人在天津相中了一塊聚居著大量的漁民和鹽工的土地,並搭蓋了一個蓆棚子,招攬一部分人演戲,舞臺非常簡陋。20世紀初,該地被列強劃分為奧租界之後,殖民當局在該地修了一條名為金湯大馬路的馬路,即如今的建國道。1909年,一個名叫東天仙的磚木結構的舊式戲園,在蓆棚子的基礎上建成,逐漸顯現出規模。

這就是民主劇場的前身——東天仙戲園的由來。

戲園建成之後,許多名角曾於此演出;他的經營狀況也隨著時局變化起起伏伏。老一輩的演員,如譚鑫培、劉鴻升、尚和玉、李吉瑞、張黑、金月梅、梅蘭芳等人,均曾在這裡演出。著名女伶金月梅,1910年曾排演過《節義傳奇》和《義僕記》兩出新戲。她的《義僕記》,就是首次在東天仙出演的。民初梅蘭芳新排的《一縷麻》,是他來津時首次在這裡演出的。

梅蘭芳

因為年久失修,東天仙茶園於1931年間動工重新拆改,由劉霽嵐集資改建,更名天寶戲院,改為磚木結構,戲臺坐南朝北。劇場兩層,樓上有包廂,樓下座席近千,其中廊下正面座席為女座。開業之初,由於經營不善,一度營業不振。

1931年重建東天仙的批文

《北洋畫報》載東天仙演出的女演員金豔秋

1937年,趙蘭亭任經理後轉變經營策略,開始邀請京劇、評劇、梆子名角輪流演出,生意越來越好,吸引了大批觀眾,乃至成為天津影響較大的戲院之一。據記載,小楊月樓、十三旦楊瑞亭、尚和玉、李吉瑞、王虎臣、唐韻笙、張銘武、雷喜富、鮮牡丹、芙蓉草等均曾在此演出。20世紀四十年代末,侯寶林組織北藝劇社,在東天仙演出富有喜劇意味的《樑上君子》《晴天血淚》等話劇,使觀眾耳目一新。

在東天仙演出的坤伶李雪芳《花田錯》定妝照

戲園經理到上海邀角兒

新中國成立後,東天仙茶園由天津市文化局接收,1953年改名為民主戲院,後又更名為民主劇場。這裡地勢低窪,每遇大雨就形成水鄉澤國,因而在1958年和1980年兩次重修,才扭轉了這一困難處境。

如今的民主劇場是兩層磚木結構的樓房,正面由伊奧尼亞式假柱裝飾,具有古典風格之美。如今“德雲社”正式入駐,給民主劇場帶來新生。

民主劇場-天津德雲社

參考資料:

《中國戲曲志天津卷》,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版。

《天津老戲園》,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天津河北史蹟》,1998年。

上一篇:春末夏初,又到了只喜歡吃粥的季節,胡蘿蔔香菇蝦仁粥,老少皆宜
下一篇:自制納豆——喚醒來自童年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