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好久沒看過《搖滾狂花》這麼猛的劇了。

12集,5天一口氣更完,文章都來不及寫,這沉浸式追劇體驗比周更的強多了,所以乾脆追完了再跟大家嘮一嘮。

毫無疑問,大家都是衝著搖滾去的,這片頭列出的合作樂隊就足夠讓人激動:

浪樂隊、腦濁樂隊、布偶樂隊、堆填區樂隊、Joyside樂隊。。。

更有音樂總策劃:高源,竇唯前妻,一個用鏡頭記錄了中國搖滾樂最輝煌時刻的大神。

有這陣容,咱主演都得放在後面說。

姚晨、常遠跟莊達菲,滾圈老鐵和怨種母女,搖滾+喜劇的設定是跑不掉了。

光這兩點,這部劇就在同步播出的常規題材劇裡脫穎而出,讓人有了一窺究竟的噱頭。

但全集追下來,我的整體觀感是:挺驚喜,挺好看,但不太搖滾。

最吸睛的那個,反而是最拉胯的那個,很可惜。

01

搖滾的噱頭,抓馬的本質

彭萊(姚晨 飾),「狂花樂隊」的主唱,本劇大女主,也是國產劇有史以來最不按套路出牌的女主。

圍繞著她的每一次反轉,你都會忍不住問,編劇沒瘋吧?

當年搖滾如日中天時,她是最耀眼的rockstar,出場自是給足了排面。

這煙燻妝,這大豹紋,這臺詞配的:

開場就是首高燃的歌,一曲唱罷,彭萊把7斤重的電吉他掄到了另一位樂手陳月的後腦勺上。

鏡頭一轉,狗血開始,閨蜜搶了老公。

渣男白澤奇上午剛跟彭萊領了離婚證,下午就跟她閨蜜領了結婚證。

樂隊肯定是解散了,事業受挫之後,彭萊前往美國發展,拋下了六歲的女兒,白天(莊達菲 飾)。

12年轉眼過去,白澤奇死了,留下了女兒沒人照顧,彭萊決定回國。

久別重逢的親情戲碼往往是從沉默和對抗開始的,但這對怨種母女怎麼會落入俗套呢?

她們也幹仗,但腦洞很清奇。

兩人一見面,是從一盆冷水開始的,女兒白天澆醒了宿醉的彭萊,於是彭萊對女兒12年的愧疚就拋之腦後了,一心只想著給女兒點顏色瞧瞧。

她用502把女兒的門鎖堵了、衣服扔了、把她高價買來的裝置毀了、女兒排練時還把她的電閘拉了。。。

白天也是搞搖滾的,一個比一個更狠。

她把蓬萊的衣服燒了、門卸了、假裝懷孕騙她簽下休學書、在她演出前下安眠藥、把她推水裡差點淹死、推馬路上差點撞死。

這尺度,招招都挺「刑」的。

然而兩人同住屋簷下,雖然表面上水火不容,但多年來淤積在心裡的堅冰也漸漸融化。

眼看著就要大團圓,彭萊得了腦瘤!!輕則喪失聽力,重則直接掛掉。

為了在死之前燃燒一把,彭萊想重組狂花樂隊,還報名參加了個大熱的綜藝,你可以理解為現實版《樂夏》。

把以前的姐妹撮合在一起不容易,何況還有死敵陳月,於是彭萊想了個招:裝失憶。。。???

就這樣,昔日三姐妹逐夢音樂圈。。。很扯是吧?愛情更扯。

國產大女主,總要跟愛情搭點邊,不然主角光環就不夠亮似的。

彭萊的鐵粉羅俊(袁弘  飾)是個精神科醫生,因為早年間在彭萊的音樂裡得到了救贖,所以愛上了她,這位鐵粉很給力,對她隨叫隨到,百依百順,明明是個小醫生,但人脈廣到能為她牽線各種音樂圈的大佬。。。可謂是隱形霸總錯拿了小醫生的劇本。

另一位情頭,安哲,跟她女兒差不多大的吉他手,女兒假懷孕時,彭萊懷疑是這小子乾的,於是把他暴揍了一頓,不料這小子就此愛上了炫酷的「丈母孃」。

劇情就是這麼酸爽,再來10集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但是這跟搖滾有什麼關係?

觀眾對《搖滾狂花》給出的評價很有意思:搖滾迷全是一星差評,給出五星好評的,基本都是不玩兒搖滾的。

所以問題就出在這「搖滾」上,全劇充滿了對搖滾的偏見。

從表層來看,就是穿衣打扮和行為舉止,誰說玩搖滾的就是皮衣皮褲、抽菸酗酒、打架鬧事飈髒話。

從深層來看,主創團隊大概是覺得,搖滾精神=為所欲為,一切出格的,瘋癲的,似乎只要用「搖滾」這個詞包裝一下,就會變得理所當然。

它不僅沒有糾正大眾對於搖滾的偏見,反而有意加重了這種偏見,這對搖滾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劇中最讓人失望的就是這一點。

這些離譜的情節,與其說是「搖滾」,不如說是「抓馬」,完全是兩回事,OK?

02

搖滾不夠,狂花很多

單看劇名《搖滾狂花》,你一定是衝著搖滾去的對吧?

我說,你理解瓢了,人家的重點不是搖滾,而是狂花。

愛奇藝剛推出了個新劇場「拾光限定 狂花系列」,就跟之前的迷霧劇場、戀戀劇場一樣,是一個主題系列劇。

而《搖滾狂花》是打頭陣的,也就是說它只是狂花系列的一個小分支。

所謂「狂花」,可以理解為彰顯自我,敢於突破的新女性。

主流的探索方向,無非就是事業跟家庭,具體到這部劇中,就是「親子關係」跟「中年危機」。

有點沒勁了對吧,哎,這兩年女性話題我都快說累了,在這裡就挑新鮮一點的說吧。

彭萊跟女兒的關係剛開始劍拔弩張,水火不容,無理取鬧的程度在國產劇裡前所未有。

她們是最不像母親的母親,和最不像女兒的女兒。

這是一個很突破的點:她們都沒有遵循傳統中對女性的身份束縛。

早年間,彭萊在出國之前面臨著一個選擇,到底是去追求自己的搖滾事業,還是為了照顧女兒犧牲自己,她選擇了前者。

回國後,她沒有因為對女兒的虧欠而盡力補償,而無條件寬容,相反,她絲毫不給女兒欺負自己的機會。

她們之間的緊張關係,不像是母女之間的對抗,而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對抗。

她們首先是作為個人而存在的,第一屬性是自己,而不是母親、女兒,或者其他身份。

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她們是平等的,在平等之上再去聊母女,聊親情,聊和解。

彭萊在假裝失憶之後,並沒有把白天當做女兒,而是故意把她當做姐們兒。

這個階段她們的相處是最輕鬆,最愉快,也最能瞭解對方的。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編劇故意把彭萊跟女兒設計得很像,幾乎是一個模子出來的。

她們同樣熱愛搖滾,為了夢想能把自己豁出去;

她們同樣有主見,同樣捍衛自我,同樣敢於與世俗對抗;

更重要的是,她們的境遇相似,彭萊小時候也因為父母離異,而對母親充滿怨恨,所以她不懂母女之間該怎麼相處,等她有了女兒之後,她同樣也是缺位的。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母女之間互為映象,能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遭遇,但擁有這個視角的前提,就是平等。

在傳統的母女關係中,想這麼冷靜地看待對方是不容易的,它更多地表現為控制和叛逆,以至於生活一地雞毛。

女性議題討論的基準是,別把她看成女性,把她看成人。

太多的女性劇讓人膈應,就是因為把女性太當女性了。

在這一點上,「狂花」的女性視角,還真挺狂的。

03

中年loser,意淫搖滾

最後,說一說中年危機。

《搖滾狂花》不是獻給人生贏家的,而是獻給loser的。

人們最愛聽的故事是弱者逆襲,結局停留在高燃處,皆大歡喜。

而這部劇講的是,強者是如何被幹趴下的,想鹹魚翻身,門兒都沒有。

彭萊的人生轉折,是從掄了那一下吉他開始的,其實無論她掄不掄,她的人生高光都維持不了多久,因為中國的搖滾樂集體衰落了。

最紅的時候她很傲氣,採訪不做,節目不上,覺得那很不搖滾。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帶著一腔孤勇去美國之後,她沒能混出名堂,唱片公司也不要她了,她只能跑去小飯館裡賣唱,在養老院裡做護工,勉強維持生活。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理想與現實之間拉扯,她變得頹廢,終日酗酒,成為了酒膩子。

回到國內之後,好朋友大崔勸她重振旗鼓,她不幹,但聽說上節目紅了之後,一場能賺個十幾萬,她瞬間就來了精神。

只要靠情懷還能圈點兒錢,她鐵定幹,曾經的傲氣蕩然無存。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好不容易重拾搖滾,但她每一步都很垮。

復出後第一次公演,就因為酒喝多了,還沒開口就倒臺上;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聯絡好樂隊第一次排練,又因為喝酒和突發的頭痛被耽誤了;

鐵粉為她牽線搭橋,張羅了好大一個聚會,結果她拎著酒瓶子形象全無,還在現場吐得一塌糊塗。

觀眾一次又一次期待她能支楞起來,然而直到最後,她都沒能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最後一場演出中,病重的彭萊做好了十足的準備,期待上臺圓夢,但女兒連讓她上臺的機會都沒給。

這位曾經的搖滾巨星,落寞轉身,一週之後,她光著頭躺在醫院裡,沒人知道她會不會醒來。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她的樂隊姐妹花,一樣是loser。

陳月當年放下了搖滾人的高傲,去參加選秀節目,一時間名利雙收,但很快就涼了,她買了四手的「豪車」在北京充門面,但其實她在小舞臺上做著商演,臺下聽眾寥寥。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許多曾是一名成功的商人,靠著賣衛生巾掙了點錢,然而資金鍊斷裂,公司很快破產,為了謀生,她拿著簡歷到處面試,被小一輩的面試官挑挑揀揀。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她們三個都曾桀驁不馴,但人到中年都不憤怒了。

她們的小孩跟她們年輕時一樣,都熱愛搖滾,但她們的態度一致,都不支援。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寧可花錢讓孩子讀名校,去國外留學,可想而知,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們自己也不會選擇搖滾。

回望從前,陳月說:「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一輩子活在搖滾的夢裡,等夢醒了,凡人的日子還得接著過。」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這就是普通人的人生,甭管你是搖滾朋克,還是理想主義者,繳械投降的是大多數。

所以這群人說是搖滾,不如說是一群loser對搖滾的意淫。

國產劇的屠刀,揮向搖滾!

說回《搖滾狂花》,劇挺好看,除了有碰瓷搖滾之嫌。

12集,9小時,爽一下不虧,保證大家能一刷到底。

媒體來源:拾文化

上一篇:李玟拒絕總決賽合影, 寫詩罵節目組爛東西, 陳佩斯的話又應驗了
下一篇:三部最新燒腦懸疑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