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港影: 誰敢稱演技第一?

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誰的演技更強?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探索的興趣。

但更多的是傻傻分不清。

即便框定標準,最終也大機率會淪為個人偏好定論。

而關於演員表演勝負手的判斷。

除了可見標準的對比。

還與兩個字有關。

難度。

表演和角色的難度。

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因素。

演員的表演能力,除了入戲深度、共情能力與表演層次、爆發力等因素密切相關之外,還應該特別要考慮到難度問題。

不同型別的電影、不同的角色和劇情設計,其難度並不相同。

比如很多人喜歡講的一句話,喜劇很難演。

但如果更深一層探究,那種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悲喜同存而毫無痕跡的喜劇,確實很難演好,比如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和《功夫》,換一個人上去絕對會變成災難。

而他早期的《賭聖》、《賭俠》、《逃學威龍》、《整蠱專家》和梁家輝的《92黑玫瑰對黑玫瑰》、《神經刀與飛天貓》,還有大堆明星參演的《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以及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些難以盡數且為一部分人津津樂道的港式“無厘頭”電影,真就很有難度?

喜劇當然不可小看,但也要看是什麼層級的電影。

有些電影,其實比較的是誰更放得開去耍賤、擺爛,和演技的關係並不是太大。

比如《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梁朝偉的香腸嘴、梁家輝的扮醜和娘娘腔以及張學友的喜感橫生,雖則惡搞,但也帶給影迷很多歡樂,也可以算是年代回憶,然而平心而論,這種表演很經典、很高難度?換劉德華去弄個香腸嘴如何?換陳百祥去娘娘腔就不行?周星馳上去,有沒有喜感?

顯而易見,根本不需要談演技。

而即便是正劇模式的電影。

就算電影本身品質很不錯,但角色也未必是非常有難度的。

比如再拿梁家輝的電影舉例,《龍城歲月》中的大D,這個角色拿了金像獎影帝,但看看這個角色的關鍵詞,囂張、霸道、躁怒加一根筋,香港影壇有多少演員可以挑戰?

不計其數。

甚至香港絕大多數的商業電影,在表演上其實都很難去談到所謂“難度”的層級,原因當然各異。

而難度的形成,也並不全然是劇情和角色設計所帶來的。

有時候,一場戲就能界定高下。

比如《無間道》中梁朝偉那個眼神,《三岔口》中郭富城的痛徹心扉,《寒戰》中梁家輝在廉政公署的鷹視狼顧,都可謂“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典型。

如是而論,又回到了以前講過的老話上。

表演的高下,並不是單純去比較誰比較“像”一個角色,而是要考較演員的創造力,這就包括角色的塑造能力與共情、爆發能力。

所以要對比演技,其實很簡單,列出經典作品,來一場角色互換,能不能駕馭,一目瞭然。

明白了這一點,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比如“張學友在四大天王中演技第一”這句網路常見語,能不能成立?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先列出幾個人代表性的作品和角色。

劉德華有《暗戰》、《阿虎》、《無間道》、《門徒》和《桃姐》。

郭富城有《三岔口》、《父子》、《最愛》、《浮城大亨》、《寒戰》、《道士下山》、《踏血尋梅》、《破局》以及《無雙》。

黎明則有《都市情緣》、《甜蜜蜜》、《真心英雄》和《三更之回家》。

張學友大致包括有《旺角卡門》、《喋血街頭》、《男人四十》和《如果·愛》、《月滿軒尼詩》、《暗色天堂》。

毋庸諱言,郭富城的作品和角色,在難度上會勝出,這本身也是他自《父子》之後的一路追尋,劉德華始終側重商業電影,黎明早期走勢不錯,卻最終迷失在了表演的舒適區,而張學友其實一直都未曾深入電影的世界,又如何能夠奢求技壓群雄?

比如《三岔口》中那場哭戲、《最愛》裡層層遞進的情感爆發、《浮城大亨》中的逆流時光、《道士下山》中的超然、《寒戰》的沉穩氣場與《無雙》裡的詭譎多變,《暗戰》的灑脫、《阿虎》的救贖,《都市情緣》的桀驁與叛逆、《甜蜜蜜》中的質樸,張學友能駕馭否?

很顯然不行, 因為他沒有任何一部作品,能有類似表現作為佐證,當然他可以嘗試《桃姐》、《麥路人》、《三更之回家》,這幾部電影本身主要考較導演的駕馭能力。

那麼其他人能不能駕馭張學友的角色?

不存在絕對難度與深度的角色,對於成熟演員來講,很難會有什麼真正的障礙。

張學友當然也是一個好演員,尤其喜劇天賦出眾。

但擁躉要慎言“第一”。

即便僅在天王之列,也需要以理服人。

這個邏輯適用於任何演員之間的演技對比。

所以一直強調作品說話。

一個演員,是側重商業還是文藝,是追求藝術還是票房,表演的層次和爆發力如何,共情能力和技法的強弱程度,這些東西統統都可以從作品當中看出來。

而影路的選擇,以及天賦和學習、思辨能力的差異,最終也就會體現在作品上面。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很多人其實主要去看劇情而非表演,所以從來就判斷不了演技的好壞,但凡參與話題,除了跟風,就是以偏好定論。

這種方式極不可取。

如果實在不懂如何判斷,還可以用一個很直觀的辦法。

就是去觀察演員的眼神,但凡發現一個演員的眼神情緒飽滿兼且自信,演技都差不到哪裡去,而如果在眼睛裡讀不出更多的內容甚至感覺空洞無物,那就別談什麼演技了。

這個辦法失誤的機率為零。

最後講講《赤道》。

嚴格來講,肇志仁這個角色與《無雙》中的李問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都是用“先抑後揚”的手法去設計和鋪陳的,但結果卻迥然相異。

無論票房還是獎項、口碑,《赤道》都並不受落。

此前講過,這個問題與電影敘事架構過大和過於寬泛有關,但同時也與主創演員的各自為戰有關。

張學友飾演的肇志仁,明面上的身份是“捍衛者”,大學教授、專業權威人士,另一面的身份是“破壞者”,電影本來想透過這種身份上的反差,給觀眾一個驚喜,但張學友在表演上犯了兩個錯誤。

其一是在謎面揭曉之前,沒有給觀眾任何提示,導致最終的反轉變成“硬”轉,從而沒有令觀眾得到預期的觀影樂趣。

其二是知曉全部劇情的張學友太過急切想要給觀眾提示,卻變成了“焦慮、急躁”,甚至對身邊的人流露出一種莫名的敵意,與劇本設計的教授形象並不相符。

反過來看《無雙》中的郭富城。

同樣是反差身份,卻從懷才不遇和濃情蜜意開始,到自尊受創、與過去決裂,再到轉戰“偽鈔”事業,黑與白、正與邪,多張面孔、真假交織,卻有一種娓娓道來的從容。

這當然與導演的敘事有關,但演員的表現則是重中之重。

也說明了另外一個問題,郭富城說自己看了七遍劇本,這時間沒有白費。

表演是一門藝術。

它有層境之分,也極為考驗演員的創造力。

亦如治學,如履薄冰,不進則退。

所謂勝負手。

既看天分,也看態度。

而第一之名,永遠虛位以待。

上一篇:時代面孔|殷桃: 雙面人生, 如風, 如水
下一篇:一眾港星齊聚吳志雄餐廳! 溫碧霞穿著性感, 午馬小23歲遺孀罕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