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葉問早年曾斷言李小龍短命, 從走路姿勢便可看出, 沒想到一語成讖

李小龍

,一個在華人圈中十分響亮的名字,作為第一個把中國功夫向世界推廣的先驅人物,他對整個民族的貢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以說,是他的出現,改變了當時西方人認為中國人羸弱的刻板印象,並且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武術的博大精深之處。

同時作為功夫片的開創者,也是好萊塢第一位華人主角,他在電影方面的成就也是一個難以觸及的高峰,他的眾多影片口碑票房都極佳,獲得了許多國際大獎。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可以說星光璀璨的人物,卻難逃英年早逝的命運。

點選載入圖片

學藝生涯

1940年冬天,李小龍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彼時的他的名字還不叫李小龍,而是李振藩,李小龍這個名字,是後來在好萊塢發展時為體現他個人的中國元素而取的。

幼年的李小龍和我們熟知的武打巨星不同,那時的他並沒有體現出有武術天賦,但李小龍的父親為了讓兒子擁有強健的體魄,加之其自己對中國武術的厚愛,便將李小龍送去習武,他最早學習武術是在七歲,練習的是太極拳,跟隨的是香港拳師邵漢生。

在1954年,14歲的李小龍正式拜師

葉問

,某種意義上這也可以說是他武術生涯真正的起點,他跟隨葉問主要學習的是詠春拳,但他對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等等拳種都有學習,年少的他愈發被傳統武術的魅力所吸引,也更加勤懇的練習和鑽研,這一切都為他日後自成一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點選載入圖片

閱弟子無數的葉問自然也看在眼裡,勤勉又極具悟性的李小龍自然備受師父青睞,值得一提的是,嫉惡如仇、性格直爽而又野心勃勃的李小龍在跟隨葉問六年的學習時間裡,從來沒有頂撞過師父,這一點可謂難得,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硬漢外表下尊師重道的君子之風,或許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參透傳統武術之奧妙。

言歸正傳,1957年,李小龍就贏得了校際西洋拳擊少年組冠軍,他年少以弟子身份習武的生涯也即將隨著赴美求學的旅程而告終。

從武術館長到電影明星

李小龍考入了位於美國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求學期間他並沒有放棄對武術的練習,正相反,這段時光恰恰是他把中國武術推向世界的開端。

點選載入圖片

他在學校成立了一個名曰“中國功夫隊”的團體,將有興趣的同學召集起來,傳授他們武術技藝,並時常在校內表演,從未接觸過中國武術的美國大學生顯示對此充滿了嚮往,漸漸地,李小龍本人和他的的“中國功夫隊”在華盛頓大學也可謂“聲名鵲起”。

為了更好地組織訓練,大二時,李小龍租賃了校內停車場的一個角落開設了一個簡陋的“武館”,以其本名“振藩”來命名,當時一心只為能專心習武、宣揚祖國文化的李小龍並沒有想到,他創辦的武館竟能在美國掀起一股熱潮,日漸興旺。

到後來,一個以停車場作為場地的武館,竟然在西雅圖、奧克蘭、洛杉磯等多個大城市開設了分館,成為了現代人口中的“連鎖企業”,許多美國武大名人都來一睹中國功夫的風采。

點選載入圖片

而說起李小龍的演藝生涯,或許有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冷知識”,那就是李小龍第一次登上熒屏的時間,如果拿這個問題去問李小龍的狂熱粉絲,他們可能胸有成竹地告訴你李小龍的第一部武打電影是哪一年上映的,其他對他有大致瞭解的人,可能也能說出一個大致的時間範圍。

殊不知,早在1941年,還在襁褓中的李小龍就曾在一部粵語影片中亮相,在那些不知情的粉絲瞠目結舌之餘,我們來看看真正武打演員李小龍的演藝生涯。

在赴美留學前的李小龍其實已經參演了很多電影,而到了1965年,李小龍正式成為了好萊塢的一員,先後參演了《青蜂俠》、《蝙蝠俠》等多部經典作品,坐實了“功夫影帝”的地位。

點選載入圖片

最了不起的是,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週年紀念鈔票,一位華人明星能在美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禮遇和懷念,實屬罕見。

意外離世––斷言裡的玄機

說是天妒英才也好,年僅32歲的李小龍在美國在香港猝然離世,一時間令世人為之錯愕,醫院公佈其死因為“腦水腫”,但很多人堅持認為他的真實死因另有蹊蹺,至今仍是一個謎團,病死論、猝死論、謀殺論…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葉問先生曾經關於“李小龍短命”的斷言,在李小龍生前自然只被當成玩笑話,而當其靈驗之後,許多人才開始推敲背後的玄機。

點選載入圖片

原來,葉先生出此斷言的依據他發現李小龍是俗稱的“長短腿”,走路時總是一隻腳離地,之所以如此,原因是李小龍有扁平足,對普通人而言,這似乎並無大礙,但對每天運動強度極高的武術從業者而言,扁平足可能確實會導致李小龍是勞累程度增加,這種效應逐年累積,對身體造成難以逆轉的損傷。

葉問先生閱人無數,想必他的斷言自然有其道理,我們只待這個謎底被揭曉的一天。

點選載入圖片

小結:

李小龍作為一代巨星,他的影響力不但廣泛而且持久,以至於21世紀的今天我們仍然對這位傳奇人物充滿了仰慕和好奇。

究其原因,是他對世界文化交流、互通作出的貢獻。我們從種種蛛絲馬跡中去推敲他真實的死因,也本是件無可厚非的事,但逝者已逝,很多傳聞或許只是伴隨著他傳奇人生而產生的後人臆想,秉承著尊重事實的心態、反對過度消費,或許才是今天更該有的緬懷姿態。

上一篇:男人“藏箱底”的5部影片, 梁家輝大尺度激情戲! 都值得反覆觀看
下一篇:童瑤剛被嘲對不起視後, 就搶了趙麗穎離婚後第一部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