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指環王》迴歸,這個時代的觀眾卻"不適應"了?

剛剛過去的四月,對影迷而言的最大事件,就是《指環王》系列迎來了二十週年紀念重映。

2001年,《指環王:護戒使者》首次上映,中土世界的宏大畫卷開始在大銀幕上展開。

隨後,《指環王:雙塔奇兵》與《指環王:王者歸來》接連上映,氣勢磅礴的三部曲,堪稱是21世紀初好萊塢電影面向全球的重磅炸彈。

它們累計獲得351項國際獎項,票房超過29億美元,引發了全球的“魔戒熱潮”。

然而,這次史詩神作的迴歸,卻並沒有如想象中獲得所有觀眾的叫好。時隔20年後,有許多新時代的觀眾發出了截然不同的聲音:

有網友吐槽影片的時間太長,也有人不能理解為什麼不是3D,為什麼第一部沒有結局等等。而這些評論也引發了新一輪爭議,這個時代的觀眾為什麼“不適應”這部奇幻鉅製了?

托爾金筆下的“中土世界”,從《霍位元人》一直延續到《魔戒》。

故事背景源於魔王制作了一枚可以統轄四方的“指環王”魔戒,它的擁有者可以獲得無上的力量,卻也會被內心邪惡的慾望所吞噬。魔戒在經過大戰後失蹤,在經過漫長的漂泊後,落到了霍位元人Bilbo身上。

幾十年後,Bilbo將魔戒留給侄子Frodo。與此同時,魔王也從失敗中復原,回到了他的舊日領土,逐步開始尋找魔戒、重新統治世界。為了不讓魔戒重入敵手,年紀尚小、毫無準備的Frodo只能承擔下護送戒指並最終毀掉它的重任。

對於這部創作於二戰時期的著作,當時許多人都猜想作者的原意是透過對中土之戰的描繪,對種族團結的精神追求,以珍視現實。

而在前言中,他如此寫道:“有人說我用《魔戒》影射世界大戰,無論就過程還是就結果而言,那場真實的戰爭與傳奇的戰爭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說,那場真實的戰爭激發了創作靈感,那麼,魔戒必然會被奪走,並用來對付索倫,但他也不會被消滅,而是被奴役。”

可以說,《指環王》原著的精神核心,在於作者將歐洲中古時代的神話傳說與冒險題材的戲劇模型繼承之後,融入了眾多全新的奇幻元素,並加以對當時社會現實的複雜反思,才開創出整個中土世界的世界觀。

這個世界觀與此前神話最大的不同,是它鮮明的現實特性。在後工業時代,對人類20世紀程序的迷思,讓它既脫胎於現實,又高於現實——其中蘊含的田園牧歌式“烏托邦精神”、對種族團結報以希望、對善良報以信仰,幾乎可以說是為灰暗現實製作的一劑“解藥”。

人文內涵足夠深刻飽滿,情節發展足夠瑰麗傳奇,《指環王》在經歷影視化改編後,雖然進行了大量的簡化,但並沒有丟掉原著的精髓。

彼得·傑克遜以每部電影四小時(院線重映版為三小時)的敘事篇章,將每個人物身上的獨特之處細緻描刻,並且給予了充足的鏡頭讓人沉浸入劇組打造的中土世界當中。

《指環王》不僅採用了當年最為超前的CG技術手段,而且為了讓整體的造型與置景逼真,並沒有選擇在好萊塢棚拍,而是在紐西蘭進行了“實景拍攝”。這意味著很多佈景都需要實實在在地搭設在自然環境中。

比如片中的“霍比屯”,在正式開拍前一年,佈景團隊就要建造37處洞穴,實地裝修後開始種樹種花,營造劇組氛圍。除此之外,負責道具的維塔工作室還為影片製造了48000件盔甲、500把弓及10000支箭矢等等道具,連魔戒都做了40款,以此負責不同場景的拍攝。

當CG特效愈加氾濫,拍攝奇幻鉅製幾乎變成了棚拍與電腦技術“工程”的今時今日,當年這種為求風味純正而不惜人力、物力的嘗試,才顯出其“不可複製性”。

我們現在身處影院觀看《指環王》,仍舊能體味到視覺震撼。這份震撼更多源於其“真”,真實可感,真摯可信。

這一代習慣閱覽“碎片化”資訊長大的觀眾,面對《指環王》的觀影門檻,在於莊嚴厚重的故事核心、龐大的人物群像。

倍速觀劇、加速觀影的時代下,在電影院正襟危坐地觀看三部曲、九個多小時,對很多人而言也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實際上,《指環王》之後的好萊塢視覺大片,多數採取的都是同類型的製作模式——改造古典神話、加入現實語境與議題、宏大的佈景與先進的技術支撐。只是相比《指環王》,它們會不斷地在故事核心與人物群像上做減法,在娛樂性與奇觀上做加法。

聯絡影片中的種族分裂與團結、善惡論,我們甚至能把這套作品與不久前同樣重映的《阿凡達》做出橫向對比。

《阿凡達》延續了《指環王》的“衣缽”,反殖民與反戰,作為一組環形結構的主旨,都被深深地巢狀進了《指環王》與《阿凡達》的故事之中。但顯然,後者情節發展的節奏比前者已經快了不少。

而藉著重映,在重新觀看《指環王》後,我方才發現,影片中這些面向宏大歷史的探討,還不是它最有價值的部分。

有觀眾誤以為《指環王》“沒有結局”,但即便我們不提“《指環王》是三部曲”這個客觀事實,也會意外地發現,其實三部曲都能各自獨立成章,每部都有各自不同的寓意,尤其是首部與第三部的寓意最為鮮明強烈。

比如,在剛剛上映的首部中,“護戒小隊”初起征程。這套敘述以遊歷的方式進行包裝,但一旦揭開故事的外殼,我們就能發覺其中的寓意:

歷史的崇高故事延轉至今,一同延轉的還有來自邪惡深淵的詛咒。Frodo一行人在毫無準備中倉皇地上路,一路走進的是社會這座“黑森林”。

本不屬於Frodo的責任,也如宿命般降臨,逼著眾人接著走下去,並在路途上與故交們一個個分離,最終孤獨地走上“歧路”。

Frodo一路上的經歷,其實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在社會現實中摸爬滾打的成長曆程。

魔戒,作為絕對權力的象徵,“護戒小隊”的每個人都要經受它的考驗,也正是我們現實中的人性慾望。

人類族群的領袖Boromir面對這一慾望掙扎,甚至想傷害Frodo並強行奪取。但最後,他放棄了自己的慾望,挺身對抗敵人,為此獻出了生命。

這樣一個所謂的“背叛者”,在電影中的形象最終被定義為“複雜的正派”。他身上的道德與善惡亦是流動的,直至死亡當前,他迎來屬於自己的另一種“放棄的崇高”。

在史詩中觀望自我的人生,也許是《指環王》獻給老一代影迷的禮物。無論是片中的哪個角色,總是可以琢磨一番的。在他們身上,能透視宿命的悲涼,也能透視至純至善的美好。

僅從這個角度而言,相比如今那些無話想說、販賣奇觀的商業片,《指環王》已經做到了足夠堅實與感人。用如今“食用”快餐文化的標準,去無差別地審視經典電影,無異於是一種“買櫝還珠”。

上一篇:張子楓將搭檔周也出演新劇, 兩位主演話題度超高, 網友們期待
下一篇:57歲張耀揚白髮白鬚,昔日烏鴉哥老態龍鍾,吸毒毀了港片大反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