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從“活埋”到外賣,家有一老麻煩不少,兒女真能防老?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百善孝為先”

,這三個詞描述的都是孝道,都說給愛情規定一個期限,希望是一萬年,但如果追溯“孝”的源頭,可能到了西周時期。

“孝”在西周時期有兩種含義,其一是尊祖敬宗,其二是傳宗接代,這是將“孝”作為道德正式提出之時。

奈何時間轉瞬,“孝”成為了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

“美”還在,但“德”已丟

,所謂的美德在“孝”面前顯得如此脆弱。

“活埋”和吃外賣,兒女真孝順?

當一男子親手“活埋”自己79歲母親的事情出現,看過之人無不感慨,為何會如此做?雖然男子童年極為可憐,在12歲時母親改嫁,整個童年都是被叔父帶大,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母親都同小兒子生活在一起,對於大兒子,也就是這位男子而言,同母親幾乎沒有感情而言。

童年的傷總會在長大之後被無限放大,而這位男子,他用一生的時間都在撫平童年的傷口,奈何還是出現了悲劇。

其實在娛樂圈中,也有諸多女星,她們的童年坎坷,雖已成名但對過往依舊曆歷在目,如張韶涵、蔡少芬、吳映潔等,提起她們時常感慨,

為何世間會有如此“狠心”的母親

,但對於男子而言,從一開始就對母親心中懷“恨”。

母親雖然同小兒子住在一起,但因為小兒子身體矮小,並且也沒有生活能力,所以生活負擔基本都在母親身上,隨著母親王某完全喪失了生活能力,這時候卻又由大兒子來贍養,起初,王某還能生活自理,之後,因為在家中摔了一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就連大小便自己都沒辦法解決。

大兒子也就是普通的農民工,可以說是家庭並不寬裕。

但是原因再多,也抵不過馬某“活埋”親生母親王某的事實。這種事情我想一般人也是不能接受的。馬某的做法太極端了,就算是後來母親一直扮演著偏心的角色,但是也是母親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上,將他撫養了12年之久,試問他是否能夠贍養母親12年?

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在這裡成為了一句空談。

除此之外還有70多歲吃外賣等“死”的張愛華老人,兩個兒子是沒有不管老人死活,天天叫外賣,之後為了省錢還一次叫好幾份,還讓老人省著點吃。明明是不孝順,到頭來以什麼生活所迫為由搪塞,看著實在可笑,

是在自欺欺人,還是在欺騙大眾?

只有他們自己心知肚明。

家有已老,麻煩不少?

一直以來,因為子女不孝,老人甚至選擇自我了結的事情時常發生。“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的說法早已經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似乎現在成了“家有已老,麻煩不少”,很多人都說這是時代的產物,

是資本發展的結果,是時代潮流?

我看不是時代潮流,反而是人性惡毒的一面在物質社會的極大顯現。孝順的孩子,無論生活如何窘迫,只要他們自己還有一口飯吃,他們就會分一半給自己的父母;不孝的孩子,就算自己開著豪車,住著別墅,吃著豪華大餐,他們的父母也恐怕得不到同樣的待遇。

70後80後,一個家庭裡還有兩個甚至好幾個孩子在共同贍養老人,這種情況下,他們身上的擔子還算輕鬆一些,但是現在許多90後,00後,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多的也不過兩個,三個孩子

。當這一代到了中年,養老的負擔更重了,或許到時候,住養老院就成了潮流。

但是,即使到時候,父母害怕給子女造成負擔住上了養老院,那麼子女還會不會去看望老人,提供資金支援,做一個孝順的子女?還是未曾可知。難道,未來就意味著傳統孝道的消失?孝順一詞會成為今後再難提及的字眼?

“養兒防老”真的只是父母的一廂情願?

曾經看到過一則訊息,一位老人年輕的時候精心照顧子女,老了還幫子女照顧孩子,最後,當老人查出肺癌晚期的時候,沒有一個子女站出來要為老人花錢治病,辛苦養大的子女都成了精緻的利已主義者。

最後,老人無奈,拿出來自己僅剩的一套房產押給了醫院,她希望最後的日子在醫院度過,費用都在房產里扣,剩下的錢就捐給了醫院,她再也不想看到那群毫無人性的子女,再也不願意回到那個冰冷的家裡。

兒女真的能防老?

每一次,這種子女不孝的事情,總會觸動我們的內心。畢竟,每個人都會老去,當我們目睹了一幕幕這樣的案件的時候,我們肯定會為自己擔憂。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結婚,不生氣,努力賺錢,老了就跟姐妹去養老院養老。

事實上,這並不是什麼說說而已,也不是什麼氣話,個人認為是理智和清醒使然,本來孩子孝不孝順也是未知的,即使教育得再好,也不敢保證未來自己就一定能老有所依。

與其弄個不確定,不如自己賺錢,自己老了養自己來得可靠。

這不,廣州就有七個姐妹,人家湊了四百萬,建造了一個屬於她們自己鄉間別墅豪宅,打算幾個人一起養老。這一情況出現之後,留下的是她們為何會這樣做,而不是老人的感受如何,或許在未來這種方式大家會紛紛效仿。

真應了那句話“求人不如求己”,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當別人達不到自己心裡預期的時候,總會傷心失落。那倒不如自己靠自己,

自己為自己創造希望,自己為自己打拼美好的未來。

當韶華逝去,我們對自己晚年的生活又有幾分自信呢?那當然取決於我們自己,而不是自己的孩子。當我們功成名就,衣錦還鄉之時,或許即使身邊沒有孝子賢孫承歡膝下,周圍的人,對於我們也是格外尊重,禮儀有加的。

當我們小時候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之時,腦海中對於這段記憶可能沒有那麼深刻,但父母在此期間付出了諸多辛勞,當他們老去之時,

為何我們不能多一點耐心,多一些容忍,眼前的這對老人,是對你有養育之恩的父母。

隨著社會的進步,相信,中華傳統美德——孝道,不會就此消失,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寄希望於此,年輕的時候,我們自己一定要為自己打拼出未來,在這個“愛拼才會贏”的時代,我們唯一靠得住的就只有我們自己。

上一篇:張國立: 娛樂圈跨界第一人
下一篇:抗癌9年31歲病逝,容祖兒是偶像男友逃離,李明蔚生前三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