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她能讓“保守”的95後瞬間臉紅

前幾天看到一份調查報告,說95後相親時流行起一種新標準:希望對方家長能做到

“兩有一無”

兩有,是有錢(特指退休金)、有閒,這意味著對方父母能有穩定的生活保障,還有時間幫忙帶孩子,基本鎖定城市退休人群。

一無,是沒有不良嗜好,大大降低各種節外生枝的風險。

心思之縝密令人咋舌:現在人對婚戀生活要“穩定”的需求,都已經預判得這麼長遠了?

驚訝之餘,也不由得讓人再次感嘆,

這代人辦事兒真“穩”,一點風險都沾不得了。

01

“我只想求個穩定,怎麼了”

“穩定”這種東西,明明一般被認為是人到中年後才苦哈哈追求的。

就像最近某熱播劇裡,為孩子愁得雞飛狗跳、贍養長輩還一堆破事兒的主角所說:

“中年人就像踩在平衡車上,手裡還端滿了盤子。”

你只想祈禱自己安穩度過地上的每一個小坎兒,不然,為體面生活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會毀於一旦。

誰能料到,這種如履薄冰的心態,在這代人身上出現得過早了一些。

25歲的小馮開始擔心自己“初老”,不是像網上說的那樣開始掉頭髮。

而是有天被52歲的老闆擰著眉頭問了一句:你們小孩怎麼現在都“死氣沉沉”的?比我這老大爺還保守。

這句靈魂拷問,能讓多少人心頭一驚:

自己明明年紀也不大,

心態上卻好像不再期待任何改變,“穩如老狗”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曾經只在非常守舊的家長眼裡才珍貴的體制內鐵飯碗,如今又重新被視若珍寶,國考熱潮每年都水漲船高。

星辰大海、詩和遠方也不再是一代人的集體夢想,回到四線老家,就住我媽家隔壁的小區,也挺好。

以前網上的主流聲音,會對“什麼年紀就該做什麼事”的老古板論調嗤之以鼻;

如今,好像所有人都在忍不住自我設限,

“我馬上就X歲了,已經來不及折騰了吧

35歲來不及轉行,30歲來不及追求一個新愛好,25歲來不及多嘗試幾次戀情,20歲來不及換考研的方向……

好傢伙,誰說中年危機始於35歲的?現在連發生危機的年限,都卷得越來越提前了。

被網友捧為佛系之光的利路修,27歲

你很難批評這代人對安穩的渴望有什麼錯,因為它並非個體的自私自利,而是一種時代症候群。

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不完善的產業結構,功利且趨同的成功觀,共同造就了崇拜“穩定”的社會氛圍。

年齡焦慮,正是其最明顯、也最容易蠶食到每個人身上的表現。

耳濡目染之下,越來越多的人只想早點找到安穩的答案,再也不願承擔變數可能帶來的風險。

02

別信什麼“30歲人生無望”

但是,人們真的已經徹底接受了“30歲就是人生終點”的悲觀嗎?

我覺得未必。

利路修的走紅故事,就充滿了悖論。

他嘴上雖然堅稱“我不想、我不行”,但身體可比螢幕前真渴望佛系躺平的人,勤奮多了。

為了不違約、不拖累隊友,他也有練習跳舞到半夜,好好做一個限定偶像。

說到底,他還是做到了一般人可能根本熬不下來的事情,也開啟了一段有更多可能性的人生。

到了後期,我反而覺得他就是“車到山前必有路”這句老話的代言人——

處境都到那兒了,大多數人還是不會束手就擒的。

所以,輿論場其實也存在一種很有趣的反差和矛盾。

我們嘴上說著人要有自知之明、安穩第一,卻又總是忍不住多看兩眼那些明明可以選擇安逸,卻還敢折騰的人。

35歲人生就定型了、沒有別的可能了?

好萊塢女演員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61歲的時候還憑藉《三塊廣告牌》狂攬影后桂冠呢。

弗蘭西斯之前最讓人佩服的言論,莫過於從不在乎年齡增長留下的皺紋與焦慮。別人要為此殫精竭慮地保養、整容,她卻說這是她人生的地圖。

時間的紋路總會爬上前額,她偏要給時間留下自己的顏色。

近來中文網際網路熱衷於為她正名,叫她“科恩嫂”那麼多年後

(因為老公是著名導演喬爾·科恩)

,是時候正視她本人有多牛了。

因為在一般的眼光看來,弗蘭西斯早就可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

早在1997年就頂級影后傍身,丈夫又是知名大導,還有什麼好奮鬥的。

但人家偏偏對此不屑一顧,後半輩子給自己創造第N春的腳步就沒停下過。

57歲第一次出演了電視劇集女主角,用精湛的演技和自身冷冽而神經質的氣質,驚豔四座;

60歲擁有了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劇本《三塊廣告牌》,將一個為女兒伸張正義的瘋狂母親刻畫得入木三分。

什麼年齡焦慮,什麼自我設限,弗蘭西斯的人生字典裡如果有這些東西,那就不可能有今天影史留名的輝煌。

每次看到越來越多人在“安穩”中進退兩難的糾結,我就總希望弗蘭西斯這樣的故事多被看到一點。

讓更多人知道,就算所有的一切都在暗示你,年紀不小了,“得過且過”就挺好的;

但還是有人不滿足於畫地為牢。

我其實相信,這樣的蠢蠢欲動還是在大多數人心裡有跡可循。它只是平時被疲憊的生活封鎖,找不到釋放的出口。

不然,那個獨自上路去遠方自駕遊的56歲阿姨,不會一下子和網上那麼多毫不相干的人發生靈魂的共振。

56歲的蘇敏阿姨,開上車離開的不止是老家,更是那個日復一日失去激情的生活。

“誰的一輩子不是這麼過呢”,這樣的話綁架了多少人的人生,可蘇阿姨還是決定重新上路,不活成別人的樣子。

告別了“免費保姆”的生活,告別了做飯洗衣、伺候老公的中年婦女被規訓的日常。

萌生了走出去看一看的念頭後,中年婦女也學會了許多本不屬於她這個年齡段的技能。

上網學習自駕遊的攻略,學習錄製和剪輯影片,在社交平臺上發做菜影片換取一些打賞。

這些從未有過的嘗試,終於讓她走出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河南,來到離家幾千公里的四川、雲南、廣西,領略了從未見過的山川美景。

不少年輕人被蘇敏阿姨的故事感動得心潮澎湃。

恐嚇你不要偏離航道的聲音無處不在,年輕人也早早被“什麼年紀就要做什麼事”包圍。

沒想到,一個如此平凡的人都有勇氣證明,為自己好好活一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03

不停下腳步的人才永遠年輕

這個時代終究還是需要相信,未知的人生值得開拓。

雖然像蘇阿姨一樣的普通人倒也不會開啟多麼壯大的事業,走上旁人無法企及的人生巔峰。

但這種精神的甦醒,正是得靠普通人一點點的踐行。

我有一次在平時混的遊戲論壇裡,看到一位自稱年過半百、孩子剛上大學的玩家,不顧“你都幾歲了還打遊戲”的偏見,毅然入手了全套正版,開啟了第二人生。

年輕網友驚訝之餘,都是祝福:享受一份新的愛好,本就該沒有任何年齡的限制。

國產紀錄片《紀實72小時》,鏡頭對準過好幾位在自習室奮戰備考的中年人。

工作數年後重新撿起書本,走上轉行競爭的賽道,他們仍相信命運有機會被改變,做了才會不留遺憾。

“太老”兩個字,嚇退了多少目睹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而自我懷疑的年輕人。

反倒是真跨過那個嚇人的門檻的人,明白了人生的真意還是在於往前邁出那一步。

在對這種時代精神的呼喚中,雪佛蘭與演員何冰在青年節之際,聯手獻上了一首發人深省的詩篇。

詩篇伊始,就深深戳中了每個被所謂年齡危機“騙”了的人——

真正的衰老,不在於物理年齡的增長。

而在於心態上的投降與退敗。

當一個人已經習慣了週而復始對鬥志的消磨,不敢再期待生活的波瀾壯闊;

不再對未知有源源不斷的好奇心,也不再對遠方抱有幻想。

“試錯”的成本像一塊大石壓在人們的心頭,只好隨波逐流,亦步亦趨活成被大多數人期待的樣子。

不該止步於此。

人生就像一輛車,誰都希望它能安全平穩;

可是在這條不會有終點的路上,敢於向前開拓的勇氣永遠都是它最強的動力。

不再做夢的年輕人是可嘆的,不再探索更多可能性的人生是可悲的,不再孕育進取心的社會是可怕的。

雪佛蘭呼喚的,正是開拓精神的迴歸。

我們是時候打破對年齡增長的恐慌,克服心理上的怠惰和投降,在對安穩的嚮往之餘,也能找到重新出發、披荊斬棘的動力。

開拓進取的勇氣,也從來不分年齡。

不管是初出茅廬的小孩,還是年過半百的中年,只要是敢對渾渾噩噩過一生說“不”的人,眼睛永遠注視前方的人,都是社會最寶貴的生機。

正如這支短片在青年節之際,對“新青年”的致敬——

“不是年輕才去開拓,開拓者是永遠年輕”。

無論何時,我們都可以重新選擇做一名生活的開拓者。

哪怕暫時偏離了航向,方向盤也永遠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踩動油門出發的權利也永遠在開拓者的腳下。

與開拓精神相伴,無論前路如何,每個人都能留下屬於自己的不凡的車轍。

人生如白駒過隙,它也本該如此,留下忠於內心而無悔的印記。

上一篇:李基宇適合演繹內心戲,扮演愛而不得戲份特別到位,獲得好評
下一篇:判斷這個男人愛不愛你,從這些細節就能看出來,你應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