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兒童學琴|音樂的才能與“努力就能成功”

“不打不成材”

“嚴師出高徒”

“成功在於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才”

“努力耕耘,就會有所收穫”

……這些都是我們耳濡目染的訓誡。

古代有“頭懸樑、錐刺骨”的榜樣;外國有貝多芬,從小受盡了父親的打罵終成音樂史上的豐碑;近看,無數樂團的演奏員,有幾個沒有因為學琴捱過打?聽說的看到的,都向我們表明,要想在音樂上取得成就,就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而孩子不懂事、愛偷懶,打、罵、高壓自然就是必需的了。

究竟是什麼制約了

音樂演奏水平

很多榜樣使有些特別望子成龍而又認為最好是能讓孩子當個音樂家的家長相信,孩子只要有足夠的刻苦努力就會終成大器。然而就在我們身邊的無數事實說明的是另外一個道理-制約一個人能夠達到什麼樣的音樂演奏水平的更重要的因素是他是否具有音樂才能。

首先讓我們來看這樣一些事實:在對於很多學琴兒童的家長無異於“天堂”的中央音樂學院,有很多學生練一首拉赫馬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每天練琴四小時以上,練一年也彈不好,還有相當一些學生一生也不能達到駕馭這首協奏曲的水平。但幾年前在希臘有一個孩子,只練習一個星期就達到了演奏、錄音的水平。

才能 VS 努力

對於大多數搞音樂的人來說,由於他們的音樂能力距離大音樂家所要求的相差太遠,因此他們終生只能作為一個很平常的、默默無聞音樂工作者。如果大家認為我們不能與神童相比,那麼,就在音樂學院的學生中間,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學生每天練四、五個小時琴,而成績遠遠不如那些每天練一個小時琴的學生。

經驗表明,才能制約著音樂成就所可能達到的程度,而努力只能在這一程度的範圍內起作用。

神秘的音樂能力

研究表明,僅次於戲劇表演,音樂能力是最受遺傳因素影響的能力。我們發現,比起一般學校學習所要求的能力,音樂能力個體的先天差異是非常大的,在一般的學校學習中所要求的水平大多數人透過適當的努力都能夠達到。對於鋼琴、小提琴這樣高度複雜的樂器,要達到一般的演奏水平,所要求的能力往往就不是所有的人均能夠具有的。

那麼這個神秘的音樂能力是什麼呢?讓我們下一期以鋼琴演奏所要求的能力為例,來說明音樂能力構成的複雜情況。

上一篇:青春勵志電影《追球》6月4日上映青春潦草迷惘一舉擊破!
下一篇:《嚮往的生活》:李誕陳赫太敗家,何炅當場回擊,還是張藝興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