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古偶都在“內卷”,《御賜小仵作》卻拒絕“躺平”

上週末,《御賜小仵作》VIP收官。

這部劇從剛開始無人問津,到後來憑藉一己之力口碑逆襲,豆瓣攀升到8。4分,臨近結局的每一次更新都要上熱搜,業內業外都稱奇。

說起來,這幾年古裝劇押寶絕對是玄學。一邊是S級製作《有翡》、《長歌行》、A級製作《遇龍》口碑陸續撲街,大IP大投資紛紛跳水;另一邊則是小投資“窮劇組”口碑爆冷,以小博大,新人黑馬紛紛突圍。

就拿《御賜小仵作》來說,IP不出名,全劇演員無流量,剛播的時候連宣發費用都沒多少,劇方宣傳人員甚至直接表示:當時只能不怎麼花錢的宣傳發一點點。

拍的時候也是,製作成本卡得很低,很多演員是靠刷臉刷來的。

沒錢做服化的結果是,拍這部戲的時候,主創路過隔壁劇組都覺得真羨慕,“3000塊錢的頭套和200塊錢的是不一樣的”。

可誰能想到呢?一個沒錢做服化、添置鏡頭都摳摳嗖嗖,播出以後沒錢做宣傳的團隊,卻做到了現在不少大製作都沒能做到的事——講好一個故事。

01

尊重觀眾的智商

追《御賜小仵作》的時候,小姐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絲般順滑——

不會因為不時出現的劇情bug、角色智商硬傷而感到尷尬,也不必被動接受“存在即合理”的毫無邏輯的故事走向。

看多了“主角犯傻,劇宣和粉絲挽尊說這是角色成長必經之路”式的洗白,小姐姐甚至懷疑,國產劇還能不能出腦子好使點的主角團了?

如今才釋然,不是觀眾站在上帝角度要求太高,而是那些沒講好故事的編劇&導演們,就沒尊重過觀眾們的智商。

《御賜小仵作》裡,全員高智商,“我預判了你的預判”。

“男主”安郡王蕭瑾瑜,被皇帝欽點管理三法司,斷盡天下大小案,時時刻刻都在懷疑和審視,不會因為一時衝動就幹傻事,也不會因為談戀愛就降智。

“女主”天才小仵作楚楚,兢兢業業打工人,被爺爺爸爸哥哥一家子大男人拉扯大,一心只想投身仵作事業,不會因為遇到男主就少女心爆棚變柔弱,也不會因為談戀愛就無心工作。

主角團身邊的人也不傻。

蕭瑾瑜的母親西平公主,知道楚楚隨身帶著她亡夫的信物,第一時間不是去問“他還活著嗎?他在哪?”而是懷疑這背後另有陰謀。

蕭瑾瑜恩師的恩師,當朝太師景閣老,時刻保持“皇家情報站”的人設不倒。碰上有地方官送禮,第一時間是打聽對方還送給了誰,觀察是否有異常。

就連反派都步步為營,最後事敗,是因為角力中棋差一著,缺乏了主角團掌握到的資訊,而不是狂妄自大絆倒自己之類的沙雕原因。

編劇與導演把故事背景、人物性格設定得清清楚楚,每個人的來龍去脈都有了依據,每一步行為設定都一脈相承。

唐中晚期,朝堂暗流洶湧,各方勢力伺機而動,能在宦官起事後活下來又不與之狼狽為奸的,總不能是傻白甜吧?

說白了,《御賜小仵作》給到了好些大製作給不到的舒適體驗——觀眾不必為角色不合理的脫軌行為找補,克服想要吐槽的跳戲感去看劇,而是能夠全心全意地撲在劇情本身,討論角色人設和懸疑走向。

曾幾何時,小姐姐看以前的劇也是這樣的感受,如今卻變成了難得的體驗。

02

每一個閃光點,都有跡可循

說來諷刺,講好一個故事,本來是作品安生立命之本。導演迴應這部劇熱評也說,“你們誇的那些,都是20多年前學校教的”。

比如……看完《御賜小仵作》,誰不誇一句這部劇“草蛇灰線,伏脈千里”?

編劇和導演絕對是伏筆狂人,從第一集第一個鏡頭開始,幾乎每個鏡頭都埋著線索,每段情節都別有深意。這些伏筆,有些會在同一集中出現後續,有些則會在幾集之後忽現端倪。

最誇張的,是第一集展現長安氣象的報曉鼓,成了倒數第二集被囚禁角色判斷自己回到長安的線索之一。

諸多伏筆構成了其中一個閃光點,#御賜小仵作埋了多少伏筆#被討論上了熱搜,大家樂此不疲地發掘著這部劇的神伏筆、神閉環。

但這種創作手法其實沒有那麼“神”,而是有理論依據的——

它是名為契訶夫法則(也叫“契訶夫之槍”)的一個創作技巧,指的是一個故事中提到的每一個元素都應該在後面出場,不然就沒有必要提及。假如一部影片的開頭給牆上的一把槍拍了一個特寫鏡頭,那到影片結束的時候,它就應該發揮作用,如:最後主人公在瀕臨絕境命懸一線的時候用這把槍幹掉了對手……

還有導演和編劇,用簡單的標誌行為,塑造出深刻的角色設定。

比如劇中的皇帝一直在修補沙盤江山,其實是指代他想恢復盛唐卻力有不及;宦官秦欒一直在給自己貼鬍子,指代他內心深處對“失去”的瘋狂渴望。

導演說,這些都是他上學時學的“影視劇符號學”,是電影學院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是很多時候大家沒想著用。”

至於《御賜小仵作》裡那些被大家津津樂道的、無限遵循設定的細節,比如楚楚黔州家裡養的是貴州下司犬,楚楚的包袱用的也是當地染布工藝……小姐姐覺得但凡劇組有心去考究,都能努力做好。

在這一點上,投資大的劇組其實更有優勢才是,人力物力上都能有更好的支援,之所以沒做到,歸根結底不是做不到而是沒想做。

講到底,《御賜小仵作》不過是把那些曾經廣泛存在過、如今卻被大家所忽視的創作基礎,重新撿回來罷了。

也難怪有網友說,《御賜小仵作》讓他找回了小時候看電視的熟悉感。

古偶都在“內卷”,《御賜小仵作》卻拒絕“躺平”

03

“新瓶裝舊酒”的孤勇

讓小姐姐最感慨的是——《御賜小仵作》的導演樓健,實在是一個很包容的創作者。

他生於1967,但面對市場大眾口味的飛速變化、以及年輕人的新語境,卻沒有那種前輩式的說教感,反而是始終保持新鮮。他曾在微博上說:拍網劇很好玩。

古偶都在“內卷”,《御賜小仵作》卻拒絕“躺平”

網劇之於樓健,並不是“次於電影電視劇”的存在,而是另外一種新的創作形式。

他接受網劇的成本、部分細節觀念的不同,但也堅持保留自己多年專業學習、從業經驗積累下來的方法論核心。“網劇和傳統電視劇,節奏、講故事的方式、內容、邏輯都是一樣的,只是多了一些創新。”

不輕視網劇,把自己的全部功力和用心都發揮在每一次創作中,才成就了《御賜小仵作》這樣小而優的作品。

古偶都在“內卷”,《御賜小仵作》卻拒絕“躺平”

當下有不少大投資作品,宣傳造勢做到足,卻沒有在好好講故事;自以為手握“財富密碼”“流量鑰匙”就可以無視其他的一切,包括一個好作品所必備的基礎和法則。這樣出來的作品,空有一副皮囊,是無法真正打動觀眾的。

今年稍早大爆的《山河令》,逆風翻盤的《御賜小仵作》,去掉所有形式上的浮華,留下的,依然是一個完整且邏輯自洽、能夠觸動觀眾的故事核心。

它們其實並不那麼“新”,無論是武俠劇的江湖知己情,還是古裝探案劇的家國紛爭、懸疑驚奇,都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

古偶都在“內卷”,《御賜小仵作》卻拒絕“躺平”

能順勢而為,卻又不忘初心,不故步自封也不迷失自己,踏實用心去講好每一個故事——在追逐流量的浮躁市場中,或許這才是創作者最應該保持的“孤勇”。

上一篇:單日票房越來越低,電影院是時候從其他行業取取經了
下一篇:Redmi Note10 Pro創50萬銷售額,自身強大果然不怕賣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