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中國地形介紹八大沙漠庫布齊沙漠

庫布齊沙漠,是中國第七大沙漠,在河套平原黃河“幾”字彎裡的黃河南岸(有的人稱河套沙漠),往北是陰山西段狼山地區。“庫布其”為蒙古語,意思是弓上的弦,因為它處在黃河下像一根掛在黃河上的弦。古稱“庫結沙”、“破訥沙”,亦作“普納沙”。庫布齊沙漠是距北京較近的沙漠。位於鄂爾多斯高原脊線的北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杭錦旗、達拉特旗和準格爾旗的部分地區。長400公里,寬50公里,總面積約1。39萬平方公里,流動沙丘約佔61%,沙丘高10~60米,像一條黃龍橫臥在鄂爾多斯高原北部,橫跨內蒙古三旗。形態以沙丘鏈和格狀沙丘為主。

在秦漢時期的古文獻中,迄今尚未檢到有關庫布齊沙漠的記錄。關於庫布齊沙漠的最早記載 出現在南北朝時期。 據《魏書》記載: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薄骨律鎮鎮將刁雍在呈交魏廷的奏書中論及薄 骨律鎮赴沃野鎮的糧運通道狀況,談及早期的庫布齊沙漠。

刁雍 在奏書中寫道:“臣鎮(筆者按指薄骨律鎮)去沃野鎮八百里,道多深沙,輕車往來,猶以為難, 今載谷二十五斛,每至深沙,必致滯陷。又,谷在河西,轉至沃野,越渡大河……”。

成書於北魏時期的《水經注》也儲存著早期庫布齊沙漠的資料。酈道元在《水經 注·河水三》中寫道:“餘按,南河、北河及安陽縣以南,悉沙阜耳,無佗異山。

庫布齊沙漠東部水分條件較好,屬半乾旱區;西部降水少,跨入了乾旱區。該沙漠區有較好的光、熱、水,宜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該沙漠東、中、西部各具特色,中、東部雨量較多,西部熱量豐富。中、東部有發源於高原脊線北側的季節性溝川約10餘條,縱流其間,並具有溝長、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點。

在流經沙漠的溝川兩岸,常有面積不等的溝谷階地。地下水埋深1~3米,土壤肥力也較高,出現了星羅棋佈的綠洲景觀,形成較優越的小氣候條件。西部地表水很少,水源缺乏,僅有沙日摩林河流向西北消失於沙漠中。沙漠西端和北部的地下水受黃河影響,埋深1~3米,水質較好,也在黃河灌區之內。

庫布齊沙漠氣候型別屬於中溫帶乾旱、半乾旱區,氣溫高,晝夜溫差大,氣候乾燥,年大風天數為25~35天。東部屬於半乾旱區,雨量相對較多;西部屬於乾旱區,熱量豐富;中東部有發源於高原脊線北側的季節性川溝十餘條,沿岸土壤肥力較高;西部地表水少,水源缺乏,僅有內陸河沙日摩林河向西北消失於沙漠之中。

從包頭往南,經過黃河大橋,穿行鄂爾多斯高原,南行約50公里,便到庫布齊沙漠。 著名的“銀肯”響沙面臨大川,背依茫茫大漠,處於背風坡,形似月牙,面積只有畝許大。 “銀肯”是蒙語,漢譯“永久”之意,當地群眾叫它“響沙灣”。該處的沙子,只要受到外界撞擊,或腳踏、或以物碰打,都會發出雄渾而奇妙的“空-空-”聲。人走聲起,人止聲停。因此,人們風趣的將響沙稱作“會唱歌的沙子”。但是,陰天下雨或搬運到異地,沙子就不響了。

響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目前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一些科學工作者進行過考察。有人認為,由於這裡氣候乾燥、陽光長久照射,使沙粒帶了靜電。一遇外力,就會發出放電的聲音。有人曾把這裡的部分沙子搬移到其他地方,結果沙子就“啞巴”了。也有人分析,由於晴天陽光照射,水汽蒸發,河面上空可能會形成一道人眼看不到的蒸汽牆。這種“蒸汽牆”與月牙形的沙丘向陽坡正好構成一種天然的“共鳴箱”,產生出共鳴聲響。

中國發現的響沙有三處,除“銀肯”外,還有寧夏中衛沙坡頭響沙和甘肅敦煌響沙。這三處響沙,都位於內陸區。沙丘高大,沙坡背風向陽,沙丘前有水滲出或有流水途經。因此,響沙是沙丘處在特殊地理環境下出現的一種自然現象。

上一篇:唐藝昕穿黑色露肩短裙太靈動了!雪膚嬌嫩性感撩人
下一篇:陳好是如何當上中戲的教授?看看中戲教授的條件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