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辛德勒的名單》:二戰中的精神力量,讓世界上的反思者都無法自拔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社會真正進入現代文明前的一次磨難,二戰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傷痕至今無法癒合,現代國際社會幾乎所有的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都是為了避免重蹈二戰覆轍而逐步發展建立形成的。

二戰給人類社會造成的最大創傷之一莫過於德國納粹對於猶太人實行的種族滅絕政策,世界各國針對這個問題的反思產生了大量優秀的電影作品,其中不乏《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傳世經典。即使這段歷史已經過去八十多年,世界各國的電影工作者還是能夠從中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2021年在國內上映的電影《波斯語課》就是這樣一部堪稱優秀的作品。

機智的猶太人

電影《波斯語課》源自於二戰中一個真實的故事,透過一位比利時籍猶太人在納粹集中營裡的悲慘遭遇,來重現這段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痛的時刻。

猶太民族是世界上命運最為悲慘的民族之一,同時猶太人的智慧也是舉世公認的。西方各國的傑出人物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猶太人,幾乎每個行業的代表人物中都有猶太民族的身影。而電影中的這位猶太人

吉爾斯

同樣是靠著自己機智的大腦,才在這場慘絕人寰的悲劇中倖存下來。

電影開頭,猶太人

吉爾斯在被押往刑場的卡車上結識了一個同伴,飢餓難耐的同伴用自己撿來的一本波斯語圖書向吉爾斯換來半塊麵包,正是這本波斯語圖書改變了

猶太人

吉爾斯的命運。當這隊猶太人被押到刑場執行槍決之際,吉爾斯急中生智地高喊自己是一個波斯人。證據就是這本幾個小時前剛剛被自己用半塊麵包換來的波斯語圖書,而令人感到蹊蹺的是,集中營中的一位納粹軍官正急招一名波斯人。於是這位二手的“波斯人”被從死人堆裡帶回了集中營,開始了一段匪夷所思的經歷。

集中營負責後勤事務的軍官科赫正想要學習波斯語,於是吉爾斯在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情況下,想出了一個極為機智的方法,憑空創造出一門語言來應付科赫。他利用給囚犯打飯的機會,逐一詢問對方的名字,將名字的單詞刪減字母后與對方的特徵匹配,創造出新的單詞並且強行記憶。這樣的方法使得吉爾斯有著取之不盡的詞彙來源,並且每一個新創單詞都有一個形象匹配,方便自己記憶。吉爾斯也因此記住了集中營中幾乎每一個囚犯的名字,不經意之間為日後盟軍取證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耿直的德國人

德國人耿直的民族性格在電影《波斯語課》中這位納粹軍官身上得到充分的展現,克勞斯·科赫是集中營負責後勤保障的軍官,看似與戰爭無關的他在集中營中有著一個特殊的癖好,學習波斯語。在陰差陽錯地找到

吉爾斯這樣一位二手“波斯人”之後,

科赫為自己制定了一個嚴密的學習計劃,每天學習4個波斯語單詞,計劃一年之後就能夠和波斯人正常交流。

一個根本不會一句波斯語的猶太人

吉爾斯

,活生生地憑空創造了一門語言來搪塞德國軍官科赫,而科赫在一番嚴密地考察之後接受了猶太人創造的這個語言體系,開始了認真的學習。一開始,半信半疑的科赫利用自己縝密的邏輯思維對猶太人

吉爾斯所傳授的波斯語進行校對,並且發現了吉爾斯對於“麵包”和“樹”兩個渾身不搭界的東西使用了同一個單詞。大發雷霆的

科赫毆打了

吉爾斯,而機智的吉爾斯愣是把這個單詞解釋成了波斯語的多義詞,才逃過一劫。

一旦接受了猶太人

吉爾斯憑空創造出來的語言體系之後,

耿直的德國軍官科赫將德國人做事認真的民族性格發揚得淋漓盡致,經過一番努力甚至使用這套二手“波斯語”創作了一首愛情詩歌。即使被自己的下屬一再提醒這個來路不明的“波斯人”身份可疑,耿直的德國軍官科赫堅持己見地保護著猶太人

吉爾斯,甚至給了後者一個食堂打飯的美差。

吉爾斯暫時風平浪靜的生活掩蓋不了集中營中殘酷的種族滅絕,納粹軍隊同樣把

德國人做事認真的民族性格在這樣醜惡的行徑上發揚光大,有條不紊地流水線操作奪走成批的猶太人生命。

因果報應的結局

《波斯語課》的格局雖然不足以成為一部大師級作品,但是電影設計精妙的結尾還是讓人感到拍案叫絕。原來耿直的德國軍官科赫心裡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眼看著納粹帝國大廈將傾,他計劃著潛逃伊朗來逃避戰後國際社會的懲罰,這才是這位德國軍官苦心鑽研波斯語的真正目的。

當機關算盡的科赫終於站在了德黑蘭機場的入境處時,他神采飛揚地說起了苦學多年的二手“波斯語”,令到眼前那位正宗的波斯人聽得目瞪口呆。這樣一位胡言亂語的外國旅客立即引起了伊朗警察的注意,並且立即遭到逮捕。最終這位成功逃脫盟軍追捕的納粹戰犯成了自投羅網的喪家之犬,而

吉爾斯也透過這種方式間接地替集中營中的猶太人復仇,正所謂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

同時由於看守集中營的納粹軍隊在撤離時銷燬了所有在押猶太人的記錄,導致盟軍無法找到納粹種族滅絕的證據。然而盟軍卻意外地發現了

吉爾斯這樣一位能夠記住2840名集中營猶太犯人姓名的奇人,並且最終成功地將受難猶太人的姓名儲存下來。

電影結尾

吉爾斯平靜地背誦出一個又一個猶太難友的名字,電影也隨之落下帷幕。這一個又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又一個消逝的生命,也代表著後人對於這段慘痛歷史的回憶。

缺乏深度的電影

《波斯語課》不禁讓人聯想起當年那部在奧斯卡獎評選上大放異彩的義大利電影《美麗人生》,一位猶太人父親為了保護孩子美好的童年記憶而將苦難的集中營生活虛擬成一場角色扮演遊戲。比較這兩部類似的作品,不難發現《波斯語課》缺乏這些大師級作品的深度。

無論是《辛德勒的名單》,還是《美麗人生》,這些揭露納粹種族滅絕暴行電影的主題都是關於幫助他人。《辛德勒的名單》中的納粹商人為了拯救猶太人不惜散盡家產,《美麗人生》中的猶太人父親為了哄騙孩子而最終死在納粹槍口之下。而電影《波斯語課》只是一部關於猶太人保住自己性命的故事,電影的結局也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情節,納粹軍官落入法網,而猶太人男主角最終得以倖存。

《波斯語課》完全可以在這部電影獨特的角度中深入下去,一個普通的德國人究竟該如何對戰爭中的行為負責?電影中的納粹軍官科赫戰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廚子,與猶太人

吉爾斯並沒有什麼差別,在街上閒逛時無意中加入了納粹。在戰爭中他也只是一個集中營負責後勤的司務官,並且一門心思想要逃到伊朗開餐館。影片中沒有過多地描寫

科赫屠殺猶太人的情節,而只是在描寫了他發現猶太人

吉爾斯教的波斯語不正宗而大打出手。雖然

科赫最終在潛逃伊朗的過程中被捕,但是並沒有對他在戰爭中的罪行有一個交代。而對於一個普通的德國人如何對二戰的行為負責,1961年的經典電影《紐倫堡審判》有著教科書般的描寫。

電影《紐倫堡審判》中,盟軍委派的法官對於那些間接參與戰爭的德國納粹政府公務人員是否有罪產生了巨大的爭議,被告人就包括納粹第三帝國司法部長。如果判定這些公務人員的職務行為有罪,那麼全體德國人都面臨著有罪判罰。經過一番激烈的法庭辯論之後,特別是觀摩了盟軍解放納粹集中營的紀錄片之後,主審法官當庭宣佈這些在二戰中忠於職守的德國公務人員有罪。“任何人唆使他人犯罪或者為犯罪行為提供武器,任何作為犯罪環節中的人,都被認為有罪”。

電影《波斯語課》還是停留在了一個簡單的因果報應的層次上,電影總讓人感覺還可以再有力度和深度一點。導演瓦迪姆·佩爾曼是一位旅居加拿大的烏克蘭籍導演,2003年那部榮獲奧斯卡獎多項提名的《塵霧家園》讓他一舉成名。然而透過電影《波斯語課》可以感受到,導演對於此類深刻而又沉重的題材還顯得功力欠缺。

結語

在電影匱乏的2020年能夠有這樣一部頗有思想內涵的電影上映實屬不易,讓人感到造化弄人的是,電影中這個受盡苦難的猶太民族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武裝到牙齒的國家,以色列也讓猶太人在數千年之後再度成為一個軍事大國。面對著電影《波斯語課》中描寫的這段殘酷歷史,不難理解現代的以色列國家的發展歷程。

二戰結束半個多世紀,這個世界也從來沒有太平過。放眼世界,當年德國人走上這條不歸路的情形在當今人類社會重演的可能性從來沒有消失過,《波斯語課》這樣的電影作品存在的價值,就是不斷地提醒人類不要忘卻這段歷史。

上一篇:《迷你世界》玩家自制跑酷地圖,《精靈夢葉羅麗》系列面板火爆上線
下一篇:【健康】一週美食早餐,不同型別的早餐搭配,好吃到讓你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