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鐵軍文化】沙通鐵路:鐵路部隊的鐵血軍魂,鐵軍的鐵血軍魂

那是1973年4月的一天,我們鐵道兵9師45團17連線到上級的命令,前往赤峰市(當時為昭烏達盟所在地)修建沙通鐵路。

赤峰是紅山文化的發源地,也是以赤峰的紅山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淪河、老哈河流域為中心,分佈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二千年之久。

沙通鐵路(後改稱京通鐵路)起自京包線的昌平站,經懷北、灤平、隆化、四和永、赤峰、奈曼,通遼,與大鄭線相接,全長869公里。當時是溝通華北、東北地區的第二條主要幹線,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當時概算投資15億元,鐵道兵投入有第八、九、十一、十三、十四師和獨立舟橋團、獨立機械團、獨立汽車團等部隊。我們九師四十五團擔負的中臺子至赤峰59公里的路段。

我們十七連一到赤峰就來到市郊的錫泊河北岸安營紮寨,配合三營修建錫泊河大橋。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建好大橋的基礎工程。

鐵路橋的基礎工程可分為:明挖基礎、樁基礎、沉井基礎、沉箱基礎、管柱基礎。

錫泊河大橋施工設計為沉井基礎。

沉井基礎是一種古老而且常見的深基礎型別,它的剛性大,穩定性好,與樁基相比,在荷載作用下變位甚微,具有較好的抗震效能,尤其適用於對基礎承載力要求較高和基礎變位敏感的橋樑。

我們的施工方法是先在預計的河床上現澆六米高,比橋墩還肥大的圓柱型鋼筋混凝土沉井(沉井共計深度約二十米分四節澆注)。最底下井壁帶有刃角,刃角的作用降低沉井下沉阻力,有利人工挖土藏身和安全作業(防止提泥土時掉下重器傷人)。等待養生期一到,我們就下到沉井裡面把泥土一鍬一鍬地挖掘出來。

01、人工下到沉井底下挖出泥沙。

我們班分成三組輪流下到沉井底下施工。井下作業面狹窄,人多施展不開,另外井下水特別涼,勞作時間長了影響戰友們的身體健康。

我們身穿水衩,彎著腰在刃角下挖泥土,水過深水衩就容易灌包。所以要隨時增加水泉排水,否則影響施工進度。

02、經常檢測防止沉井中心走偏。

我們每挖兩小時,沉井下沉幾公分,井上的戰友就得用吊錘測試是否偏移?如果出現偏差井下戰友就得向相反方向深挖,來保證沉井均衡下沉不偏不移。‘

03、利用抓泥鬥,把沉井下面的沙石泥土撈出。

沉井下沉到五六米深後,沉井底下湧水量太大,幾臺抽水機都忙不過來,人工無法作業。這時就得改用抓泥鬥施工。方法是在沉井上用圓木豎起腳架,利用捲揚機帶動抓鬥,將井下的泥土叼出井外。

雖然減輕了勞動強度,又出現了另外矛盾。抓泥鬥在井下抓出的泥土不均衡易出現沉井走偏,所以,就得有人爬上腳架及時調整固定滑輪的鋼絲繩位置,才能保證沉井不跑偏。

此項高空作業很危險,一不留心掉到沉井裡,不淹死也得鬧個傷殘。我上去過幾次都感到兩耳生風地動天旋,十三連一位戰友掉到井下還好沒有摔死住進了醫院。

04、用吸泥機排除泥沙,將沉井落到岩層上。

用吸泥機排出泥沙是後期採用的施工方法。吸泥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空氣壓力將泥沙排出井外,當時這項施工技術還得到上級科研部門的表獎。

05、沉井裡面還要灌滿混凝土。

二十米深的沉井沉到地下後,裡面還要灌滿混凝土,同時還得拋進適量的片石保證沉井基礎堅固。

施工方法採取導管式注入混凝土。這裡有很多技術難點,一句話兩句話難以說清。戰友們都是在技術幹部的指導下施工作業,確保工程質量。

06、後期橋墩臺施工交給三營。

我們十七連經過三個多月艱苦奮戰圓滿地完成沉井基礎工程,可以說是我有生以來接觸鐵路大橋施工印象最深,刻骨銘心。後續的墩臺施工交給了三營,我們連隊被調往扎蘭營子搞隧道開挖。

咱們鐵道兵戰友把青春獻給了祖國,付出的的勞動和汗水用多少文字也難以表達清楚抒發圓滿。

07、終生難忘老班長。

我下到老連隊第一任班長是郭延生,他是1968年從遼寧復縣入伍的老兵。是他帶領全班指導戰友們下沉井的。他經驗多見識廣,他給我們新兵傳授施工經驗,體帖戰友們的酸甜苦辣,處處為我們做好榜樣。

都因井下施工井深水涼,勞動強度大,我的身體有些吃不消,高燒達39度,渾身無力,得了急性腸炎,吃藥不起作用。班長郭延生看在眼裡疼在心上,晚飯後就帶我去團衛生隊。

衛生隊離我連不到三里路,我倆就走了一個多小時。班長看我太難受了就要揹我走,可是我還是堅持走到衛生隊,醫生當時就叫我住院治療。

在這期間老班長每天都抽出時間來看我、安慰我,出院後我加倍努力工作受到連裡表揚,為我走進軍營打下良好的開端。

老班長郭延生是超期服役老兵,只因他會帶兵,施工技能高,會打風槍,會瓦工技術,連隊建設離不開他,超期服役當了八年兵才戀戀不捨地離開連隊。

郭延生退伍回家鄉後分配到當地粘土礦工作。前幾年透過多渠道打聽到他的訊息,可惜他已走了多年,很惋惜沒能再見上老班長一面。祈禱老班長郭延生在天有靈安祥快樂!

08、感慨人生。

現在回想起我們當年,爭先恐後奮戰在冰冷刺骨的沉井底下施工,一干就是一兩個小時,沒有一個人叫苦,精神境界之高。同時,也是人民軍隊忠於黨、忠於祖國和人民的集中體現。戰友之間,官兵之間相互關愛和諧相處,是部隊凝聚力戰鬥力的源泉。

同時,我更能認識到沒有那個年代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沒有我們這一代人的吃苦耐勞甘願付出,就沒有今天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的幸福。

我是樂觀地看待歷史、樂觀地對待人生。當鐵道兵光榮,修鐵路更光榮!年輕時多吃點苦、多流點汗為我積累了一生的財富!

作者:呂學文(鐵歌)

責編:方迎欣 李郎傑《白浪情》

上一篇:軍嫂重生1957年,打碎隨身手鐲獲空間富養全家hi,三本小說分享給你看
下一篇:愛情裡,聰明的人都會發現,聰明的人都會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