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南懷瑾老師】中庸修身之正道,世間修身之正道,唯中庸適度便可!

一、

世間修身之正道,唯中庸適度便可。

在這個世間生存,對於任何一種人生,任何一種環境來說,並沒有所謂絕對正確的標準存在,只有在相應的環境下,按照當下環境存在的法則順應自然,並能主導事物各隨其性,從而達到均衡平和之處,最後讓事物生生不息。

《中庸》之中有一句話,叫: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意思就是說: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一切事物最普遍的規律。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可自在其位而執行不息,萬物便能各隨其性,而生生不息。

所謂“中和”,並不是指面對問題的時候簡單折中,或者直接選擇圓滑退讓的狀態,而是在一定狀態下,不管表面呈現的方式是主動還是被動,但其本質根源都是依照事物的客觀條件作出適合事物自然發展的舉止。

從謀事層面來說,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在其位時,盡力為政,而從修身層面來說,則是不求主觀妄念,但求客觀不偏不倚的智慧。

《圍爐夜話》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奢侈足以敗家,慳吝亦足以敗家,奢侈之敗家;猶出常情,而慳吝之敗家,必遭奇禍;

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猶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是大凶。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奢侈的行為足以讓家業敗落,但吝嗇的舉動也會讓家業敗落,奢侈而敗家是符合常情,而因吝嗇而敗家一定是因為遭遇了意外之禍而起;愚笨能夠敗事,而過於精明也會敗事,愚笨之人敗事是敗在其愚笨才智,而精明者敗事,往往是出現了嚴重的禍患。

人生很難找到絕對正確的處事標準,所有的“正確”也是在基於相應環境與條件之上存在的方式。

就像吝嗇與精明,這兩種狀態都是某些人過度推崇的狀態,有一些人以節儉為樂,有些人窮盡心機的玩弄智巧,但是反觀這兩者,雖然他們能避開奢侈帶來的敗家之禍,以及本性庸愚的問題,但是他們本身帶來的禍患並不亞於奢侈與庸愚。

“奢侈能讓人敗家”,是因為任意揮霍浪費,即便萬貫家產,也會有山窮水盡這一天,這是可以讓人理解的。而吝嗇會敗家的原因,則是因為吝嗇的人因為貪慾驅使,必然因急功近利而貪財無道,或者因為過分節儉而使人眼紅,這樣違背規律的方式自然也會帶來禍患。

而愚笨之人因為見識淺薄、能力有限而辦不成事正常,但精明之人因為善於賣弄智巧,往往也會因為鋒芒畢露招人忌恨,或者仰仗自己聰明總是過度以主觀意識妄為因此帶來災禍,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而且後兩者所帶來的禍患,更大於前者。

二、

所以說任何一種看似好的狀態,或者是一個人引以為傲的舉止,都未必是人生真正正確的處事法則,過度主觀的舉動必然會帶來違背客觀的問題,而最好的方式則是順應自然之道的條件而處事,也就是所謂符合中庸之道。

《道德經》有一句話叫: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

瑕謫

;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這句話包含一個非常有智慧的深意,這個深意也是符合道的智慧方式。

我們首先來看這一句話的意思:善於行動的人做事從不留下痕跡,善於言談的人不留下漏洞讓人指責,善於用於計數的人不用籌碼,善於封閉的人沒有門栓,卻叫人無法開啟,善於打結的人不用繩索卻能捆住人。

這段話的意思有一個核心,在下一句之中體現,這句話叫做:“是謂其明”,意思就是說:這叫做因循常道之理。

聰明的人,他的“聰明”是停留於主觀的狀態,一個喜歡賣弄聰明的人,他的聰明是止於數的狀態,而真正的智慧,則是讓自己的行為能合乎道的狀態。

在任何情況下能找到當下環境所存在的條件,按照當下環境,順其自然規律去發展,這個才是真正的智慧狀態。

所以《道德經》中所說的:“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都是這樣,能夠找到合乎規律的大道行為,這一點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能夠以“中和”方式順應自然之道的中庸智慧。

“中庸”是儒家的思想,而“道”是道家的思想,兩家是不同的學說,也是用不同的語言方式呈現的,但是兩者殊途同歸,其背後的本質都是在告訴我們,找到適合當下的一個正確發展方式。

就好像《圍爐夜話》之中所說的那樣:太過於奢侈不對,但是太過於節儉也不對,太過於愚笨有一些欠缺,但是太過於精明,同樣有一些過“餘”。

任何一種不符合當下條件的方式都是錯的,所以我們才說“在生活中,很難找到一個絕對正確的處事標準”,因為相對正確的,都是不以主觀意識為標準,這才是可以我們可以行使的中庸之道。

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上一篇:我不敢嫁給你,但我願意嫁給你! 男人都應該看看!
下一篇:【週末一場】相遇卻恨晚,情深卻緣淺。如果註定今生無法成為結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