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英國公主天生耳聾,英俊王子一見鍾情,英俊王子一見鍾情愛麗絲

天生耳聾,精神失常;山河破碎,顛沛流離;丈夫背叛、家庭破裂,作為一位出身高貴的公主,一生飽受磨難與折磨,而她並未因此倒下,因為,她的內心有牽掛,有善念。

驚豔的愛麗絲公主

美貌公主天生耳聾,英俊王子一見鍾情

1885年2月25日,在英國的溫莎城堡中,一名女嬰呱呱墜地。兩個月後,父母為其取名維多利亞·愛麗絲·伊麗莎白·尤麗葉·瑪麗,人稱愛麗絲公主。幾個月後,父母發現小愛麗絲雖然愛哭鬧,但對各種聲音並不敏感。二三歲時,小愛麗絲對語言的模仿與學習更令人堪憂。家人這才讓醫生檢查,不幸的是,小愛麗絲被判定為先天性耳聾。

溫莎城堡裡的每個人都認為上天對這個惹人疼愛的小公主不公平,但誰也無法改變這個殘酷的現實。

愛麗絲並沒有自甘墮落於那個無聲的世界,她就像落入無聲世界的天使,震動著自己翅膀努力地向那個有聲的世界接近。

憑藉聰明與努力,愛麗絲漸漸學會了唇語和說話,雖然發音不標準,但並不妨礙與人正常交流。

憂鬱的愛麗絲公主

在之後的歲月中,她先後學會了英語、德語、法語、希臘語。她為學會這些語言所付出的努力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她承認自己的缺陷,但她會透過努力盡量彌補缺陷。她不會埋怨命運的不公,更不會抱怨父母將她帶到這個無聲的世界。她要像正常的女孩那樣高歌,但她不是為了悅耳,而是唱給自己的心。

她用自己的心替代了自己的耳朵,在她的心中,有一個只屬於自己的有聲世界。

她還要像正常的女孩那樣,追求心中的愛,尋覓那個令她心動的男孩。17歲那年,她找到了。

那是在1902年,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的婚禮上,17歲的愛麗絲公主被前來參加婚禮的希臘安德魯王子深深吸引。安德魯王子作為一名騎兵軍官,內在的氣質,英俊的外貌,高貴的身份,早已讓他成為萬千少女心中的白馬王子。在這場婚禮上,愛麗絲把自己的愛意深深地投入安德魯的心中,安德魯接受了。

愛麗絲公主與安德魯王子

門當戶對,兩情相悅,一年後的1903年10月6日,愛麗絲與心愛的安德魯王子走進婚姻的殿堂。新婚夫妻雖如膠似漆,難分難捨,但作為王子,安德魯註定不能始終沉浸在愛情之中,他要繼續自己的軍事生涯。愛麗絲則投身於自己熱衷的慈善事業。各自的事業沒有絲毫影響他們彼此的愛。

國家動盪不安,家人顛沛流離

1912年,當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走向結束時,歐洲正經歷著一場戰爭——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這也是27歲的愛麗絲第一次面對戰爭。此時,她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丈夫安德魯王子被任命為第三騎兵團的中校,指揮一所野戰醫院,而愛麗絲為了時刻見到丈夫,主動申請在這所醫院裡擔任護士。她愛丈夫,希望陪在丈夫身邊,她同情士兵,希望自己的雙手能減輕士兵的疼痛或挽回他們的生命。

愛麗絲與女兒

她不懂戰爭,也不希望戰爭,但戰爭不會因她的善良而有絲毫的改變。

這場戰爭,是由希臘、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黑山組成的巴爾幹同盟試圖奪取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巴爾幹半島上僅存的領土而發生的。戰爭異常的激烈,雙方共投入80萬軍隊在巴爾半島上廝殺。希臘作為巴爾幹同盟中的一員,共出動12。5萬兵力。

愛麗絲作為戰爭中的一個小角色,似乎整個戰爭與她無關,又似乎與她緊密相連。就在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將她的命運與這個國家緊緊地連在了一起。1913年3月18日,希臘國王喬治一世被一個酗酒的流浪漢在街頭開槍暗殺。國不可一日無君,很快新的國王產生,這位國王就是因巴爾幹戰爭而成為國家英雄的康斯坦丁一世。而康斯坦丁一世正是愛麗絲的丈夫安德魯王子的哥哥。

康斯坦丁一世

隨著巴爾幹戰爭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又拉開帷幕。希臘國內在這場戰爭中的立場產生了分歧。國王康斯坦丁一世由於曾在德國接受過教育又迎娶了德皇的女兒,作為女婿,他自然更傾向於站在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這一邊,而國內以首相為首的大臣則選擇支援協約國。

雙方互不相讓,導致國家形成兩個政府,同胞之間相互憎恨,敵視、仇殺。

那些在政治旋渦中摸滾打爬的男人們尚且難以預料這場戰爭的結果,更別說愛麗絲了。男人們還有選擇,而愛麗絲只能選擇站在丈夫這一邊。安德魯王子自然是站了哥哥康斯坦丁一世這一邊。現實卻很打臉。

愛麗絲公主與丈夫安德魯王子在一起

1916年12月1日,法國空襲轟炸了雅典城,以此教訓選擇站在同盟國這一邊的希臘貴族們。此時,愛麗絲已是四個孩子的母親。空襲中,她拼命地將四個女兒帶到地窖中避難。這一次,她真正感到戰爭離她如此的近。

她看了看四個女兒,不知她們將來的命運如何,但想到丈夫,她的心裡又有了信心,有丈夫陪伴,她不再為將來擔憂。

然而,現實又給了她與這個家重重的一擊。

隨著戰爭的天平逐漸傾向協約國這一邊,那些曾支援同盟國的人再也難以逃避懲罰。1917年6月,支援同盟國的康斯坦丁一世被迫退位,讓位於次子亞歷山大。愛麗絲一家作為失敗的貴族隨著康斯坦丁一世被迫流亡瑞士。此後,愛麗絲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期間,她的父親因戰爭變得精神失常,兩位阿姨也被人謀殺,叔叔被廢黜,一連串的打擊讓她在流亡中只能選擇承受,因為她無法改變這一切。然而,讓她無法承受,最讓她恐懼的是,自己的丈夫險些被判處處死,最後改為流放。

愛麗絲公主

在流亡期間,讓她唯一感到高興的是,她為丈夫生了一個兒子。那一年,愛麗絲已36歲,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菲利普親王,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丈夫。此時的愛麗絲一家雖流亡在外,但她仍然選擇在當地的一家慈善機構工作,救濟那裡的難民。

精神失控,身體摧殘

在流亡期間,這些希臘貴族之間不斷髮生矛盾。愛麗絲怕失去丈夫,不斷想起丈夫當初差點被判處死刑的場景,也不由地想起家人一個個離她而去。她越不願想,這些可怕的場景越往腦海裡鑽。

她變得神經衰弱,逐漸變得舉止怪異。

1930年,愛麗絲公主在經歷了嚴重的神經衰弱後,被診斷出患有偏執性精神分裂症,然後被送往療養院。

就在愛麗絲被送往療養院的那個晚上,九歲的兒子菲利普親眼目睹一輛遠去的汽車和一群陌生人的背影。此時的他還不知道,車裡坐著的人正是她的母親。更不會想到,母親將在療養院裡經歷一場身體與精神的折磨。

愛麗絲與兒子菲利普

隨後,愛麗絲被送進了特格爾療養院。這所療養院由當時的精神分析師愛恩斯特·席美爾所設計,被稱為

“靈魂破碎者的島嶼”

。據說,所有精神和身體被疾病和崩潰所威脅的人,都可以在這裡透過合乎自然規律的適當療法得到治療。席美爾對治療愛麗絲,信心滿滿,但很快他遇到了困難。因為愛麗絲耳背,讓她在一張沙發上按照傳統模式接受精神分析,難以想象。

於是,席美爾不得不請教他的同事弗洛伊德。這位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並沒有給出一個好的方法,只是讓席美爾再等等。不久,席美爾用盡了自己所有的辦法仍無濟於事。愛麗絲公主不得不轉移到另一處療養院,在這裡她由路德維格·賓斯旺格醫生治療。但這位醫生似乎也無能為力,也去請教弗洛伊德。此時,弗洛伊德推斷愛麗絲的錯覺是性挫折的結果,稱只有用X射線照射這位“顯然已經瘋掉”的公主的卵巢,以殺死她的性慾,她的病情才能有所改善。醫生也確實按照弗洛伊德說的做了。但愛麗絲堅信自己神志清醒,並多次試圖逃走。最終,這種治療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弗洛伊德

1932年,愛麗絲終於離開了可怕的療養院。後來,在一次記者採訪中,愛麗絲毫不客氣地指責弗洛伊德:“

他不是一個善人。我在那裡呆了兩年多,終於逃了出來。

當她從療養院逃出後,並沒有回家,因為她害怕家人再次將她送進療養院。她選擇流浪,但仍不忘幫助別人。在這期間,她不知道家裡發生的一切。那位曾經與她心心相印的丈夫,早已按耐不住寂寞,有了自己的情婦,而她的女兒也相繼出嫁。她想自己的孩子卻不敢回家,在外人看來,她像個瘋子,但這個瘋子時時惦念著自己的兒女。

愛麗絲一家

直到1938年,她知道自己的女兒、女婿和孫子在空難中去世。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回來了!她不會想到,六年後與家人見面竟是在女兒的葬禮上。她見到了丈夫,見到了兒子,見到了其他女兒,想到了去世的女兒與外孫。

她心痛,但並未因痛而選擇留下,這個家已容不下她。

她想帶著16歲的兒子菲利普前往雅典安靜的生活。然而,菲利普作為貴族,身上賦予的使命,不允許他過著安靜而與世無爭的生活。

菲利普

牽掛存心中,善心永不變

1938年,愛麗絲獨自回到雅典,在那裡租了一間簡陋的兩居室公寓。唯一不變的是,她的那顆善心促使著她繼續為貧困的人做點事。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來,她的家人再次受到波及。自己的女兒都嫁給了德國人,都是納粹,而自己的兒子菲利普則效忠英國,並參加了抗擊納粹的隊伍。愛麗絲面對兒女們的不同選擇,不會強加干涉。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助那些飢寒交迫的貧民。

飢與寒是世界上最大的事,因為它的後面緊跟著死亡。

她用自己微薄的積蓄,資助那些窮人,她與紅十字會合作,為飢餓的窮人組織了湯廚房。她公然違反宵禁的命令給飢餓的兒童分發口糧。1943年,她更是將一個猶太寡婦與她的兩個孩子藏在家裡,並懇求蓋世太保不要盤問她,因為她的耳朵聽不到。戰爭結束後,她曾微笑著說:“

我耳聾,不可能聽到殺死我的槍聲,所以我為什麼要擔心呢

?”

老年的愛麗絲

就在她幫助窮人,拯救災民的時候,她的丈夫卻花天酒地,不斷墮落,和他的情婦欠下了鉅額外債,並且在1944年死於心臟衰竭。

她沒有為丈夫掉一滴淚,不是她心狠,而是她看透了這個曾經讓她一見鍾情的男人。曾經美好的歲月已成過去,她將心放在現在,想著如何幫助更多的窮人。

1947年,62歲的愛麗絲等到了自己的兒子菲利普與伊麗莎白公主的大婚,她的內心既激動又高興。一切歸於平靜後,她開始在雅典修建教堂、修道院、福利院,並將自己的首飾珠寶全部捐了出來。

晚年的愛麗絲與兒子菲利普

1967年,希臘軍隊發生政變,82歲的愛麗絲正有病在身,身在英國的兒子菲利普不放心,派出飛機將母親接回白金漢宮贍養。二年後的1969年,這位飽受磨難,心懷善念的傳奇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享年84歲。生前,她把所有財產都捐給了窮人,所以沒有留下任何財產,只給兒子菲利普留了一封信,上面寫到“

親愛的菲利普,媽媽從來沒有離開過你,一定要勇敢地活下去,只要你需要,媽媽隨時都會出現,給你我所有的愛。”

菲利普曾這樣評價過母親:“

我覺得她從未想過她自己的行為有何特別,她會認為,這是人類對身處困難的同胞一種完全自然的反應。

上一篇:【提醒】廈門人注意!吃大蔥的注意了,吃大蔥的人注意了,太可怕了
下一篇:人際溝通:如何讓自私、謊話、謊話的人,成為一個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