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快網

導航選單

【人物】張國榮:從一個人的一個世界到一個人的一個人

早些年少年的故事,也自有迎來送往幾多春秋,經歷著一個人的重重山海,一個人的萬里波濤,哪管那前方是星辰大海,還是那殞身之地,此時此刻,至少是那寂靜歡喜的心情。

然時至今日,悽美的微笑已然成了潸然而下的淚滴,無關風月的那些過往早已染成了傷感的顏色,少時的呢喃細語,輕狂不羈,演變成了一聲聲輕嘆,且伴著一股無能為力的疲乏感。

這寥寥數語,多多少少對映著雙傑的心情,以及彼此親密相處到過客的結果呈現。

關於他們,前半生的年華他們用來磨鍊,用來成長,從陌生到熟悉,從兄弟親人成那奈何不了現實的對抗的身份,此前相處狀態可以一詞“相濡以沫”而概之。

而之於餘生,年華或滄桑苦澀,或遐思萬千,免不了其一,經歷過的一點一滴在歲月中早已打下了烙印,所以他們的餘生年華,掩不住寂寥落寞,躲不過各安天涯的演繹。

此前時光,二人各有立場,一人守初心道義,一人有族人家園,前者以夢為馬,不負韶華,詩酒趁年華,深陷深淵,而不隱於黑暗,欲以一己之力破黑暗而生。

正如有句話而言,“所謂無底深淵,下去也是前程萬里。”

他魏無羨身處的深淵,來自於雲夢伊始,出自雲深不知處之地,既心有夢且有念,往後餘生遭遇什麼,到底也不會輕易放棄,不然何以成全他對世間的真心實意。

當然,於他而言,自己的選擇不應牽連他人,所以後來有了他孤身居於亂葬崗,成了雲夢叛逃之人。

於之後者江澄,前有家園被毀、父母慘死,姐弟三人被迫逃亡,後有魏無羨叛逃,二人立場對立,為護溫氏餘孽之人,不惜與他們劃清界限,最後還生出師姐身死的禍端。

這林林總總的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給予了他無限的重壓,讓他在和魏無羨的路上愈發偏離。

他們之間,明明關係好像可以拉近,陡然又生出變故,

就像那16年的歲月,或者是那觀音廟的一場推心置腹,似感可解隔閡,然之終是走向分離。

最後在觀音廟的這一次轉身,凝結了此前所有的感情,雖未淚染衣衫,卻也心痛神傷,或許從此刻開始,他們便只有各安天涯的命了。

真是一曲成殤一世傷,百般蕭瑟自難忘,是忘不了的兄弟,悔不了的當初啊!

如之所言,一些遇見,縱使沒有天長地久,卻是真真實實的牽掛。

我想,或許他們這次轉身是為了忘卻,但是轉身卻發覺,那或許只是自我欺騙,過去所經風起雲湧,此時滄海桑田,關於對方那抹身影的一切,已是相思成淚,過往成殤,已是深深的飄零在每個季節。

再一想,劇中難免感傷遺憾,但現實之中這般做法該是對彼此都好的方式,有一個詞不是說了嗎,好聚好散。

聽著也許似是冷漠了點,但事實上這是少有人達到的結局,如是而言,像雙傑結局,可以算是歡喜的。

因為

他們這兩粒微小的塵埃在紅塵中共赴了一場流年的約會,雖短暫相聚後而各自紛飛、各安天涯,但卻可供餘生回味。

有如我們自己的生活,歲月已不堪數,故人已不知處,所經往事,難憶難訴,雖留下了痛的餘味,卻也染上了歡喜的意味。

也許最後無法一同欣賞路上的風景,也無法以什麼身份陪你一路同行,但至少曾經的點點滴滴,已留下回憶,彼此可以帶著這些回憶,等一個再次重逢的機會。

就當每一場分別是“天下無不散宴席”的深切體會,當下次相遇是“人生何處不相逢”的歡喜。

這般既是在理解別人心情的同時,也是在訴說著自己的心情。

我們要相信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而離別,是為了更好地遇見,也許難免一時各奔東西,但總是相逢有時。

放至雙傑身上而言,他們之間的聯絡是無法割捨的,只要他們成不了完全的陌生人,他們之間就還會遇見,故事也會再次續寫。

上一篇:男人的衣服都是液體的,女人的衣服都是流體的,你還在穿液體衣嗎?
下一篇:《一個人的朝聖》中的哈羅德是誰?他的人物故事是怎麼一步步走過的